引言:巴蜀地区在秦末未有战事,刘邦入秦之后,派人晓谕安抚,从宽继续治理,项羽烧屠关中,巴蜀地区亦未遭战火。后来被分封到该地区,许多人认为他吃了亏,其实不然,他为汉中王应该是件幸运的事,比当时残破的关中好多了。

项羽在分封问题上可以说是错上加错。尤其是对待分封诸侯王及刘邦这件事上。

刘邦和项羽当皇帝(项羽分封刘邦当汉中王)(1)

安徽固镇:刘邦之像


一,楚怀王夺权后的人事安排

1,项梁一死,项羽靠边站

按楚怀王与楚朝廷诸位大臣的"阴谋",他们为了楚国的宗主国的地位,在章邯前脚走,楚怀王后脚就派两路"大军”出发:一路由嫡系宋义领队,直接同秦军作战救赵国;一路由元老派刘邦领队,间接去关中降服秦宫。

但是,这两路大军中,均没有项羽作头领的的。由此看得出楚怀王与项羽的君臣关系处于不和谐状态。

项羽反对秦国最积极,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不讲。他几次要求楚怀王让他领兵去同秦军作战。但是,楚怀王不同意。楚怀王有自己的打算,不想再过当傀儡的日子。他是个用书生当大将也不用能力超强的项羽。宋义因此作了北路军的头领,项羽给宋义打下手了。这样一来,二人之间怨恨就这样埋下了,这就不难理解项羽后来不待见楚怀王一伙人的原因了。

当项羽一旦得势,他是不会遵守楚怀王的"先入关中而王之"这种激励机制的。因为这与他并没多大关系。宋义先入关中降秦,宋义为关中王;刘邦先入关中降秦,刘邦为关中王。项羽靠边站。他因此不守盟约,并不是他的错。他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在后来项羽要主持分封刘邦时,楚怀王说:如约!项羽不如约,他钻了这个漏洞得了自己作主分封诸侯的大便宜,不给刘邦应该得的"关中王"——以及提拨了许多新的与自己关系铁的诸侯王,驱逐老王或者抑制与自己不合拍的将领,因为这不是他与楚怀王们的约定。

2,项羽与楚怀王有过节,刘邦受怀王的器重

说起来楚怀王真是昏了头,以区区数万人之众,强要立威,打肿脸充胖子。当时,项梁败死定陶,楚怀王马上逃跑,停下来后顺手更立都城于彭城。军政大权全抓在自己的手中。为什么他会如此顺利抓权呢?是因为当时的大将们全都在外面征战,刘邦、项羽、蒲将军、吕臣知道项梁败死时,正在襄城等地与秦军对战,他们来不及赶回,楚国迁都更权已经尘埃落定,大权也被楚怀王掌控。

刘邦和项羽当皇帝(项羽分封刘邦当汉中王)(2)

江苏宿迁:西楚霸王出生地项王故里沐英风


楚怀王抓权后,跟着项梁的故旧如范增等投到楚怀王帐下。楚怀王马上培植自己的势力,并对刘邦项羽进行加封,但是还是没有消除项羽的怨望之心。

3,项羽苦战灭秦兵,刘邦拣漏走武关

赵国受到王离的围攻,楚怀王为了楚国的宗主国的地位,在章邯前脚走,后脚就派两路"大军”出发,一路由卿子冠军宋义领队,直接同秦军死磕;一路由砀郡长刘邦领队,间接去关中降秦。作为鲁公的项羽给宋义当副将,范增为末将。这两路人马势单力弱,弊端百出,但是,天要亡秦,如此的参差不齐的部署居然侥幸成功。这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项羽横空暴乱,在安阳扭转了屯兵不前的窘迫,夺权后才向楚怀王报告,楚怀王没有了军队,腰杆硬不起,只得承认既成事实。项羽直接引兵过黄河,同秦军王离长城军団激战于巨鹿城下,把秦军主力六十余万拖累在赵国,秦军大部分滞留在中原地区,客观上让刘邦压力减轻不少,他因此迅速入关。

二,刘邦进入关中,开始闷声收拾民心

项羽不会想到刘邦会那么早入关进咸阳受秦降。他太自信自负了。他灭王离军团后,又耗费许多时日与章邯打打和和,受降章邯后,又磨磨蹭蹭地在新安杀俘,走到函谷关才知道守关兵将是沛公的部队。至此如梦方醒,果实已经让他人摘去,自己为人作嫁衣了,项羽惊奇又恼怒,发兵击破函谷关,并准备收拾刘邦。

楚怀王与宋义、刘邦约定的是谁先入关中谁当关中王。刘邦的成功锲合了楚怀王与诸将约"先入秦者为关中王"的约定,看来刘邦为关中王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刘邦入关中后,关中地区及巴蜀汉中一切照旧办公生活,该干啥就干啥,一片和平景象,刘邦去除了秦苛刻,发布了最简短实用的法令:

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这些自上而下的措施,明显是为了日后再说大计埋伏笔,抚慰了大后方的巴蜀汉中等地军民,让他们按堵如故。结果这些地区的民众大喜。刘邦当然不会厌恶这些地方,反而在下大力培植统治基础,早就下了决心与任何一个对手争权天下了。

刘邦和项羽当皇帝(项羽分封刘邦当汉中王)(3)

莽莽苍苍的八百里秦川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三,巴蜀汉中,秦末少有的和平地区

自司马错平定之后,少有动乱。秦二世时,全帝国都乱了,惟有这块地方没乱。这种没有动乱的局部平安贯穿秦帝国,秦末,楚汉及其汉朝。大家知道。秦朝的统一,巴、蜀、汉中是出了大力的,秦有巴蜀汉中后方才"轻诸侯",秦始皇建立帝国后,这里一派平静,继续贡献人力和财力,秦末动乱,仅仅是崤山以东的六国地区混战,巴蜀汉中被秦朝紧紧地控制住,生产继续发展。三年反秦之后,刘邦进入关中,顺手接过关中和巴蜀汉中,官吏按部就班,与关中巴蜀汉中民众宽缓的生存环境,因此,这些地方还是继续发展。更何况巴蜀的物产丰富,民众殷富而淳朴:

(关中)南则巴蜀。巴蜀亦沃野,地饶卮、姜、丹沙、石、铜、铁、竹、木之器。南御滇僰,僰僮。西近邛笮,笮马、旄牛。然四塞,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褒斜绾毂其口,以所多易所鲜。天水、陇西、北地、上郡与关中同俗,然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然地亦穷险,唯京师要其道。

最后一句在关中"扼要归总"上,北通天水诸郡,南达巴蜀汉中。而天水,陇西,北地,上郡近匈奴,时常有战乱。巴蜀汉中则平静如和平。这是乱世中闷声发财,积贮藏物的地方。

自司马错之后,李冰凿都江堰,溉灌稼穑,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民殷国富",成了第二个关中。秦汉时期,巴蜀地区的"万元户"全帝国排名头一份。

刘邦入关后,派萧何因剩乘便,多次调研,与该地区以极大便利,巴蜀之民,从风而归。一心想归刘邦领导。这是民心所向,向往安定的生活环境!

项羽几十万大军入关,关中先被诸侯掠夺洗劫,众诸侯抢劫焚烧,咸阳三个月大火不灭,关中城乡一遍废墟,之后又被三秦王搜刮统治,关中受损极大,数年不得复苏。与此相反的汉中、巴、蜀却丝毫没有兵燹之灾,宛若战乱中的"一方净地",能说这不是奇迹吗?

四,在项羽看来,巴蜀自古是天牢,是蛮夷荒僻之地

秦国流放罪犯有巴蜀和房陵两个"天牢"。吕不韦是要迁蜀的,后来的刘长也是迁蜀的。史书上说"秦之迁人皆居蜀″,可见这是个险恶的地方。但是,项羽忽略了另外一方面,那就是巴蜀的富足和自成体系。既然走不出,那也就攻不进。这是个混战中的保险箱!

巴蜀之地势是险恶,尤其是在古代。如今的地理上讲的"四川盆地",就形象地说出了巴蜀的四周高,中间低,状如面盆。李白的《蜀道难》开头一句"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山"道出了巴蜀的险山恶水,无路可通外面的状态。

当年,巴,苴,蜀三个方国打架,引狼入室,人家秦人还不是过来了。这倒底还不是有路的?栈道也是道,在当时排上大用场。所以,鲁迅先生说,世界上本来就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巴蜀民众劈山开路,也是伟烈丰功。简言之,巴蜀汉中地区也是有几条路通往关中的路,有几条著名的栈道沟通了内外。而《三国演义》的孔明,就是在这一带与魏国打打闹闹的。道路到处都是的。以汉中为根据地,意图进攻关中平原,

刘邦和项羽当皇帝(项羽分封刘邦当汉中王)(4)

焕发了生机的古栈道


翻越秦岭蜀道,从西往东计有:祁山道(又称陇西道);陈仓道——又称散关道、嘉陵道、故道,刘邦正是由此出入关中的,褒斜道——陈仓道和褒斜道之间曾有连云栈道相连,这是刘邦入蜀之道,烧后又建,引大军战三秦王;傥骆道、子午道等。更西有阴平道,险峻难走,最东是骆谷道和武关道,

项羽对巴蜀汉中的战略问题认识不足。才犯了这样的错误。他只看到不利因素,而有利的因素被忽视了。

项羽和范增顾忌刘邦,在《鸿门宴》上没杀刘邦,补救方法,就是把刘邦封到他认为"僻壤"的巴蜀。并说,巴蜀也是"天府之国",而且不会比关中差。

五,关中富厚,巴蜀也是富足之地

秦朝的数百年积贮都在关中。无论财富,地理形胜,人口及规化,占全国十分之一之强,拥有的这些东西超出全国的几倍,十几倍。

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而公刘适邠,大王、王季在岐,文王作丰,武王治镐,故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好稼穑,殖五谷,地重,重为邪。及秦文、(孝)〔德〕、缪居雍,隙陇蜀之货物而多贾。献(孝)公徙栎邑,栎邑北却戎翟,东通三晋,亦多大贾……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这么样的一个地方,谁不想拥有?刘邦当然念念不忘,挖空心思也想得到它。

当年的秦国收巴蜀之后:

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

没有巴蜀,富厚什么,敢"轻"诸侯吗?这就是力量!

刘邦和项羽当皇帝(项羽分封刘邦当汉中王)(5)

戏剧里的诸葛亮


诸葛亮《隆中对》里有言: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这"因之以成帝业"的″之"难道不是刘邦的坚实靠山么?(之,代词,指益州,也大致就是巴蜀汉中这块地方),证明刘邦是以巴蜀发家致国,创下汉朝伟业的。

六,张良求得汉中郡,刘邦又有新希望

张良站在各位诸侯旁看他们分地盘,他的主子韩王成,只因没跟随项羽入关,只在韩国内打游击。这会儿没增没减,但不放他回故国去搞建设。所以留在项羽身边,后去彭城,又被杀害——此是后话。

这回碰上项羽作主,项羽要培植自己的势力,分封的指导思想也只能按自己的私利办。刘邦也接受了巴蜀这块封地,他兵力不如人,巴蜀也不差,为什么要犟着脖子招刀呢?

项羽最忌恨刘邦,加上范增认定项羽的对手是刘邦,所以,在分封问题上个人喜好十分浓烈。这种感性做法无疑给自己带来无尽的麻烦。他把刘邦分封到巴蜀去做王。张良一看册命已经下发,项羽势力又旺,没有办法改变。

他用自己的俸禄财宝全部送给项伯,让项伯替刘邦争取到了汉中郡。这样,刘邦合起来才三个郡,而项羽九个郡。刘邦在僻远之地,项羽在中原肥沃之所相比较而言,项羽也有点侧隐之心,他就同意把汉中郡给了刘邦。项羽不觉得有什么意义。但张良替刘邦讨到的汉中郡,对巴蜀北出关中、中原有重要意义,在战略上有"跳板"的作用。这三个郡连在一块儿,进可攻取,退可防守。这对刘邦很重要。

刘邦带了三万余人走褒斜道入蜀,然后又烧了栈道。项羽因此放心衣锦还乡了。不再担心"天牢"里的汉王了。

几个月后,刘邦还是出来了,栈道烧了可以重修,连接巴蜀汉中关中的陈仓道,在韩信的运作之下,汉王吞并了三秦。

刘邦和项羽当皇帝(项羽分封刘邦当汉中王)(6)

都江堰水利工程之鱼嘴分水岭


七,原来巴蜀汉中有稳定的钱粮和兵源

巴蜀汉中有稳定人才和物力,几十年间一直持续发展,秦国得到它,秦国富强,轻诸侯;刘邦得到它,刘邦才敢出关中,再出函谷关与项羽争天下。

正是萧何治巴蜀、汉中、关中有成效,楚汉四年刘邦才击败项羽,但是关中遭诸侯、项羽入关后,生灵荼毒,倍受掠夺,短期内无力恢复,因此,刘邦的前方需要更多的是依靠巴、蜀、汉中。

由此看出,项羽分封刘邦到巴蜀汉中,刘邦并没有推辞,反对,更没有吃亏。项羽的浅视是他没有深入考虑在三年反秦之乱中,这片地方的生产能力并未受到损害,它比关中还发展得更强劲。因此积累了大量财富和人口。这一切正好被贬谪,左迁而来的刘邦利用起来与项羽争权天下。

从这一角度而言,项羽分封刘邦为汉中王,统治巴郡、蜀郡、汉中郡实在是"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状比周郎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