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的创始人孙正义有一套著名的时间机器理论,由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行业发展进程不同,在发达国家处于成熟期的行业在发展中国家可能尚处于萌芽期或快速成长期,因此先在前者的市场上开展业务,并将经验和产品带到后者,利用两边在技术及观念上的时间差,就能在欠发达地区抢占市场先机。

日本经济衰退后哪些行业好起来(从日本经济发展)(1)

由于中国和日本在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经济发展、价值观念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相似性,整体来看,对标日本的经济发展、消费特点,大致就可判断未来我国消费可能的变化趋势,如战后日本经济起飞期,民众奉献大于回报、积极向上、乐于助人、善于学习的精神状态,日用生活品、加工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很多影视作品里都有反映;再到后来消费电子、家电家居用品的升级迭代,承接欧美尤其是美国的产业转移;再到动漫、影综、时尚等行业的发展,无不是在走美国的老路,而韩流的崛起,又是拷贝了日本的模式;如今为人们津津乐道日本产品的质量、工艺、设计感、舒适感,无不是日系产品从模仿到自主的代表,如电动马桶、物品包装、家居用品等。

日本经历了人口从红利期到老龄化的过程,中国也在经历,在家庭结构上日本经历了从大家族到小家庭的演化,中国正在经历,在经济发展上日本经历了欧美产业转移到全球竞争,中国同样正在经历,而且两国产业结构高度相似,之前发展不对称,中国学习日本,后来形成竞争,现在加入了韩国,所以从日本居民生活、社会演化、经济变迁,可以给我们带来参考,一方面从日本失去的三十年的坎坷中汲取教训,以规避未来的风险,另一方面,要学习日本消费品精致、用心、人性等特点,借鉴日本市场的“加拉帕戈斯现象”等理念,发展国内市场等。

日本作家三浦展在其著作《第四消费时代》中将日本的现代消费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背景,时代的更迭也让消费观念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日本经济衰退后哪些行业好起来(从日本经济发展)(2)

资料来源:《第四消费时代》,招商证券

对应,社会中的财富流转,大致可分为四代,可以从收入能力或意愿与消费倾向两个维度更清楚看到每一代人的观念变化。

第一代人,不会赚钱也不会花钱,或者是因为缺乏资本、或者是因为投资渠道很窄、没法做灵活的投资,收入也主要用于日常消费,人的生活比较拮据、量入为出。

第二代人,会赚钱但仍不会花钱,会赚钱是因为资本有所积累,投资渠道越来越丰富,不会花钱是因为幼时贫困的生活阴影导致消费时很注意节约。

第三代人,会赚钱也会花钱,会花钱是因为幼时已经衣食无忧,成年后自然注重物质享受。经济社会要想长期健康发展,第三代人的特征如果能延续多代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要鼓励合理消费,但是要杜绝奢侈浪费。

第四代人,不会赚钱但会花钱,会花钱是因为从小就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不能亏待自己,而不会赚钱则是因为反正可以啃老,根本没想过自己要有一技之长或者要进一步扩大财富,第四代人往往被认为是败家子一代,社会上崇尚纸醉金迷的生活方式。

日本经济衰退后哪些行业好起来(从日本经济发展)(3)

通过比照日本的四个消费阶段,总体来看,我们认为中国目前正处于第二、第三消费社会,日本的第四消费社会是泡沫经济的破裂带来的“低欲望”的风气,全社会消费意愿下降,而我国正在经历人口结构变化、家庭理念变迁和理念转变和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带来的市场阵痛,日本已经完成了消费结构的升级,即服务消费逐步取代商品消费成为消费支出的主要构成部分

我国大众消费重商品数量、外观、质量向品质、服务、理念、文化的转变正在形成,服务正由彰显面子、身份等隐性附加消费向延保、安装、售后、会员等显性消费转变,经济结构正由商品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型,因此表面上看,多样化、个性化、便捷性、潮流性将成为未来商品的趋势,如国潮、汉服正在崛起,其实质还是注重顾客需求变化,用户数据研究前置的服务理念变化,以前的营销以卖商品为核心,以后是以用户需求什么商品为核心。

对照日本颜值经济、单身经济、银发经济与共享经济等四个已进入成熟期而中国尚属于成长期的行业,我国未来的商机大有可为。

日本经济衰退后哪些行业好起来(从日本经济发展)(4)

(1)颜值经济得益于消费与审美升级、新媒体流行及社交货币化等因素,美妆护肤、轻奢服饰与个护小家电行业蒸蒸日上;

(2)单身经济源于女性经济独立、婚育成本增加、择偶颜值要求提高,其催生了懒人经济、宅经济、陪伴经济,带动智能家居、电子游戏、中食与预制菜、预调酒与高端啤酒、宠物等业态;

(3)银发经济产生于老龄化趋势加深、中高收入老年人增加的大环境下,适老化产品如成人失禁用品、智能马桶蓄势待发;且在医保控费背景下,药企走创新药与国际化路线,连锁药妆店则兼并收购与加强处方药布局;

(4)共享经济加快发展,买不如租、整租不如零租的理念抬头,共享经济降低了消费者的使用成本(包括物质与时间成本)、扩大了选择面、满足了个性化的需求,空间(公寓、民宿及办公)、物品(短途代步工具)及知识技能(内容平台)的共享仍有广阔空间待挖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