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经过4年的改扩建,百年老站北京丰台站将以全新面貌开通运营,这座亚洲最大铁路枢纽客站站房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每小时最高可容纳14000人同时候车。

日本时期的老丰台站(实地探访百年丰台站)(1)

日本时期的老丰台站(实地探访百年丰台站)(2)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现场注意到,6月17日始发终到北京丰台站的高铁、普速列车均已开始售票。北京丰台站副站长王建介绍说,北京丰台站开通运营后主要办理经由京广高铁至石太高铁方向的动车组列车,以及京九铁路、京原铁路方向和部分北京枢纽中转普速列车客运业务,初期安排旅客列车120列。

日本时期的老丰台站(实地探访百年丰台站)(3)

据了解,丰台火车站始建于1895年,曾服务老京张铁路、京广铁路、京沪铁路等多条线路,开办客货运输、列车编组技术作业等业务。随着首都城市建设和铁路的快速发展,车站承担的相关业务相继移交北京西站、丰台西站等站办理,至2010年运输业务全部停办,2018年9月实施改扩建工程。

改建后的北京丰台站是国内首座采用高铁、普铁双层车场重叠设计的特大型车站,形成了“顶层高铁、地面普铁、地下地铁”的立体交通模式,方便旅客“无缝”换乘城市交通。“到丰台站来,可以坐地铁,比如现在有地铁10号线,未来地铁16号线也会开通。”王建介绍说。

日本时期的老丰台站(实地探访百年丰台站)(4)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创新结构形式,相比其他站房,对结构安全提出了更高标准。中铁建工集团丰台站总工程师许慧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解释说,丰台站比一般的车站多了一层轨道层,为了承担高速、普速列车动荷载,承托高速车场的劲性钢骨梁,单根构件的重量就相当于两辆重型坦克;承托普速车场的九宫格箱型钢管混凝土柱,柱身合围16.4米。

日本时期的老丰台站(实地探访百年丰台站)(5)

据了解,北京丰台站建设中从全方位打造“智能客站”出发,大量使用了焊接机器人、智能放线机器人等前沿科技产品,深度应用BIM技术、工程管理信息化,自主研发的钢结构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实现了近20万吨钢结构质量可追溯。

北京丰台站还有一个智能客站大脑,对车站客运管理、旅客服务、客运设备、应急指挥等业务进行了深度融合,主要功能包括智能管控服务、集成化展示服务、数据管理与共用服务、数据分析与AI服务、用户登录及权限管理、资源管理及服务、旅客服务、客运管理与指挥、客站设备运用监控、客站应急指挥、智能音视频分析、环境舒适度监控等,实现车站智能运营和管理。

日本时期的老丰台站(实地探访百年丰台站)(6)

《经济参考报》记者漫步在丰台站,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通透敞亮,站在23米层的高铁站台上,透过玻璃幕墙,可以东瞰丽泽商务区,还能远眺中国尊。

许慧介绍说,从深植绿色建设理念出发,北京丰台站中央光庭的新型ETFE膜结构、高速车场屋面的采光玻璃天窗,可直接自然采光;高铁站台层安装有导光系统,可将自然光导入到位于中部的候车层;预计整体节能率可以达到10%以上,每年节省用电量约95万度,减少碳排放900余吨。在屋面布置装机容量约6.5兆瓦光伏发电板,预计年发绿电700多万度。

除了智能、绿色,北京丰台站还突出人性、便捷。据介绍,该站设有以售票服务为主、问询、公安制证、快递等为辅的开敞式综合服务中心5处和以既有人工窗口形式为主的售票处2处。开站初期,将开通地下层西南侧(综合服务中心1)和候车层东南侧(综合服务中心7)2个综合服务中心,为旅客提供以售票服务为主、问询、公安制证等为辅的服务。

日本时期的老丰台站(实地探访百年丰台站)(7)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与传统售票厅不同,北京丰台站综合服务中心取消了玻璃隔档,台面也相对低一些,和旅客是一个面对面更近距离的接触,而且爱心窗口前还有方便轮椅放置的设计。

此外,北京丰台站针对重点旅客,设置了23处无障碍卫生间以及儿童娱乐区、重点旅客服务区、军人服务区、商务候车区、母婴哺乳室等四区一室功能区,为特殊人士、妇幼家庭群体等提供更好出行服务。

日本时期的老丰台站(实地探访百年丰台站)(8)

高架候车大厅中部还设有12306综合服务台,配备轮椅、担架、医药箱等基本服务备品,可为旅客提供解答问询、重点旅客预约和急客临时改签等服务。

北京丰台站开通运营后,北京铁路枢纽北京西、北京等车站功能相应优化调整,各车站分工更加科学合理,北京综合交通运输服务功能将进一步增强,极大便利人民群众出行。(记者 王璐 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