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小穷起来的,看到有人受穷我就心疼。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是让穷人过上好日子,这是我工作的动力。”这话出自吴仁宝,他奉献半生让一个负债累累的贫困村发展成为人均存款过百万的“天下第一村”。

4年赚38个亿(他晚上开了一个会)(1)

我能让大家吃饱饭

1928年,吴仁宝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的一户贫农家庭,家里穷得叮当响,吃了上顿没下顿。没办法,穷则思变,那时候他想方设法活下去。后来新中国成立,农民被解放,他深感党恩,积极向组织靠拢。

1961年,他接手华西村。华西村在当时可谓是个烫手山芋,全村667人,负债1.5万元。那时,它的“穷”可谓是赫赫有名,有人甚至说,就算是把闺女扔河里也不能让她嫁到华西村。由此可见,人人避它不及。

而吴仁宝就喜欢与所有人逆着来。来到华西村后,他首先将华西村里里外外摸了个遍,然后连夜制定了“十五年规划”,争取将华西村打造成为富裕村。

4年赚38个亿(他晚上开了一个会)(2)

而所有事情的第一步,就是他们吃饭的土地。华西村六百口人,每户分到的土地不到半亩,而且都是零散分布,有的甚至在山坡上。还不挨着沟渠水道,搞得一群农民都快饿死了,还只能守着一片荒地。

吴仁宝二话没说,亲自带着自家儿子和村民们肩扛手挑开始平整土地、修建水利。将零散的土地拢到一起,将蛇形的河道取直拉平。就这样,地好了,水也有了,华西村的粮产也提高了。

吴仁宝完成了让村民们吃饱饭的承诺。但饭吃饱了,那就要走下一步,要让村民们生活好起来。于是吴仁宝又说了第二个承诺。

我要带大家富起来

吴仁宝知道,单纯凭借农业是富不起来的,他秉持着“要想富,靠工富”的理念。

先是小试牛刀,从邻村买了个石磨,带村民盖了间磨坊。而后的一年村子靠着这个石磨,加工饲料和粮食,一年的时间便赚了1万块钱,当时可把村民们给美死了。

4年赚38个亿(他晚上开了一个会)(3)

正如那句话所说:“你要悄悄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华西村就在吴仁宝的带领下,慢慢地蜕变。

随着磨坊赚了钱,村民们更加信服吴仁宝,吴仁宝此时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办厂子。

在当时这并不被允许,但是都穷怕了,但凡有个不受穷的办法,他们咋说也会去试试。更何况,之前跟着吴仁宝已经尝了不少甜头,村民们也不舍得放弃。

办啥厂子好呢?吴仁宝四处考察走动了一番,他发现当时市场上急需的五金零件,很多大工厂不屑于做,这不就是华西村的机会嘛。

就这样,在悄无声息中,一个占地不到10平米的小五金厂建了起来。自从厂子开了起来,村民们干劲儿十足,早出晚归。一位村民后来回忆当时他们并不觉得累,也不计较钱的多少,只是心里有盼头了,总比以前风吹雨淋的要踏实,也更幸福了。

4年赚38个亿(他晚上开了一个会)(4)

这个小五金厂是华西村发家的源头。在五金厂建起的第一年,他们就净盈利5万。随后,他们凭借五金厂逐渐建起了小学、中学,家家都有了不少的存款。

10年干下来,华西村再次惊艳所有人。1972年,村里人人住上了大瓦房,家家娶上新媳妇儿,甚至还有的外村小伙儿“倒插门”。华西村真的发家致富了。

实事求是不跟风,跟着实际情况规划道路

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席卷全国,邻村都在包产到户,华西村却没什么动静。

面对村民的疑问,吴仁宝表示,他们分地是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咱不分也是随了咱村的实际情况。每家每户都分到地,那一户也就半亩地,这咋能够富裕的起来呢。

吴仁宝盘算着,不如把地包给几个种粮大户,剩下的人进工厂。要想生活过得好,还是得靠工业而非农业。

4年赚38个亿(他晚上开了一个会)(5)

就这样,全村铆足了劲发展工业,而吴仁宝再次发动自己敏锐的眼光表示等一段时间要开一家农药喷雾器的药械厂。

这个想法让很多人都不理解。吴仁宝则表示,以前种地,是大家一起干,农具归公家。现在不一样,包产到户,每家每户都需要自己有农具需要自己打药杀虫。全国都在搞包产到户,那这个的市场可是潜力无限的。

听了吴仁宝的分析,村民们个个心服口服。1983年1月,华西喷雾器药械厂成立,正如他预料的一般,而后仅一年的时间,药械厂直接赚了二百多万。带领村民富起来的承诺,吴仁宝也做到了。

而他的志向不止于此,随后,吴仁宝带着百号村民来到南京雨花台宣誓,3年将华西村干成亿元村,否则所有家底一概充公。

将华西村干成亿元村

华西村的工厂越来越多,从钢材厂、纺织厂,华西村民为了亿元村再次充满劲头地投入生产。1988年,华西村的工业总产值达到1亿元,成为全国第一个亿元村。

而吴仁宝并未沾沾自喜,他始终都保持着一个习惯,那便是每天都会看新闻,即使是出差他也不会落下一天,因为他要紧跟国家政策,而他每次的敏锐决断都离不开他这一习惯。

4年赚38个亿(他晚上开了一个会)(6)

1992年2月,邓爷爷南巡讲话,关于他的讲话内容,报道出了一篇又一篇。吴仁宝看着新闻报道,总感觉要有大事发生。

突然一天凌晨,吴仁宝灵光一现赶紧召开紧急会议。当所有干部打着哈欠睡眼惺忪地赶来时,被吴仁宝的一个决定直接惊跑了睡意。

吴仁宝判断,国内后期绝对会掀起一股制造业发展的大潮。要大力发展制造业,那必不可少的需要原材料。所以现在要做的是囤积原材料,等到大潮来临,他们可以凭借原材料大赚一笔。

虽说有些疯狂,但是对于华西村而言,吴仁宝的决定,人人都信服,所以,只要他开口提,那所有人都会响应。

4年赚38个亿(他晚上开了一个会)(7)

于是天一亮,华西村直接凭借信誉和资产从银行借款2000万,并从村民手中筹款400万。而后村民们买了上万吨的钢坯、几千吨电解铜、铝等原料囤起来。

在别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全国开始大力发展制造业,原材料的价格也一路疯涨数倍。华西村一下子凭借这个风口赚了一个亿,外面都传吴仁宝开了一个会,赚了一个亿。

虽然冒了把险,但是吴仁宝并非激进之人,他会根据市场动向和国家政策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自己的决策。

对于“风险”,他有自己的一个理解,他认为风险是有风就有险,所以避开风头就能避开险。而他的这话的确让华西村避免了很多损失。

4年赚38个亿(他晚上开了一个会)(8)

有段时间,部分地区兴起了“毛纺热”,很多人便都纷纷开了毛纺厂,吴仁宝思量一番后觉得处在风口浪尖的产业没有兜底,便没有做下去。没多久,各地的毛纺厂纷纷倒闭,就这样,华西村躲过一劫。

1994年,华西村成立华西集团,主要以钢铁、旅游、纺织为主,吴仁宝再次抓住钢铁行业的“黄金时代”,让华西村真正立足百亿级别。1999年,华西村在深圳交易所上市,开创了一个村子上市的先河。

就这样,在吴仁宝的带领下,华西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从原本的那个负债的贫困村蜕变成一个“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的“中国第一村”。

变化与不变

华西村的巨变人人都可以看到,而华西村的“不变”更让人动容。在全村住上小别墅时,吴仁宝仍然住在他那上个世纪70年代建的旧房中,他平时的饭也是粗茶淡饭,十分节俭。

他自己对物质看得很通透,他曾说过:“家里就算有好几吨的黄金,人一天也就吃三顿饭。你住再大的房子,一个人也能睡那一张床。不管你手里有多少钱,以后人没了,也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了无牵挂。”

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让他并不注重物质享受,一心只想带村民们富裕起来,他不仅仅是带领华西村,他还辐射带动了周边的村子一起办厂致富。

4年赚38个亿(他晚上开了一个会)(9)

并且他有时会向一些专门来向自己请教的,其他村子的村干部传授自己的心得经验。

吴仁宝这一生,半辈子都投入华西村的建设,他最大的愿望是让穷人过上好日子,这也是他毕生追求。2013年3月18日,他因肺癌与世长辞,享年85岁。

对于吴仁宝,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因为他的确并不是一个按常理出牌的人,他身上的争议也不少。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的确创造了一个无法复制的“新农村”。

近年来,华西村也在面临改革和转型。前段时间,一度传出其负债百亿的消息,没了吴仁宝的华西村何去何从实属难料。着实希望华西后人能够及时思变,敏锐跟上时代步伐,不要让吴仁宝半生的心血就此衰落。

4年赚38个亿(他晚上开了一个会)(10)

(图片及故事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