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古装宫廷剧的朋友都有注意到皇上手里那块权力象征的玉玺。圣旨只有玉玺的章才能生效,想要争夺王权最重要的事就是将玉玺握在手里。那玉玺到底是什么样的?又有传言说玉玺是用历史上有名的和氏璧雕刻而成。但是电视剧里表现出的玉玺都是方方正正的,而和氏璧是个扁圆的环状物,怎么能做成玉玺呢?玉玺真正样子又是什么样的呢?

和氏璧怎么能做成传国玉玺(和氏璧是环状的)(1)

关于和氏璧的故事

和氏璧的故事最早正式记载于《韩非子》。楚国人卞和在山中砍柴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一块普通石头,表面糊了一层泥土,还长满了青苔。但是根据他的经验,这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他肯定的认为这是一块“原石”,也就是宝玉的胚子。他就想将这块石头献给国君,想以此来换个一官半职或者得到一些赏赐,从此也能够衣食无忧,不用再为生活烦恼。

和氏璧怎么能做成传国玉玺(和氏璧是环状的)(2)

于是他就拿着这块石头到了当时的国君楚厉王面前。但是楚厉王也无法判断卞和说的是真是假,于是让宫中主管理玉石雕刻的匠人来检验一番。但是玉石匠人却断定这只是一块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石头。在古代,欺君之罪那可是要受到十分严苛的惩罚的。楚厉王也不例外,愤怒的下令将卞和的左脚砍掉。就这样,卞和失去了他的左脚。

和氏璧怎么能做成传国玉玺(和氏璧是环状的)(3)

数年之后,武王继位。卞和不死心,他坚信自己的判断没错,也仍然有着自己的美梦,于是他又与上一次一样,来到武王面前,将石头呈给武王。但也同样的,卞和又一次被定了欺君之罪,这次,砍掉的是他的另一只脚。

和氏璧怎么能做成传国玉玺(和氏璧是环状的)(4)

到了后来,国君换代,楚文王继位。卞和心里又燃起了希望。这一次他没有像之前那样直接进宫献玉,而是在荆山脚下日日夜夜的哭泣,哭世人不懂得欣赏自己手里这块原石,哭这块宝玉不能够展示给世人它的惊艳。后来有个人天天在荆山脚下哭玉的故事传到了文王耳朵里,文王就召卞和进宫献玉。在经过多个匠人的仔细鉴定之后,确定这真的是一块举世无双的璞玉。于是,这块玉就成了楚国的国宝,并根据卞和的名字命名为“和氏璧”。

和氏璧怎么能做成传国玉玺(和氏璧是环状的)(5)

“完璧归赵”的故事

说到和氏璧,除了它的来源带有传奇色彩,在它身上还有另外一个著名事件。楚国有块传世之宝的事情很快传开,在各诸侯国中引起不小的波澜,都想争夺这块宝贝。这一时期诸侯争霸,各国都处于动荡之中,和氏璧也在一次次混乱中流入赵国,成为赵国的国宝。秦昭襄王提出要用秦国十五座城池来换取这块和氏璧。但是都知道,当时的秦国十分强大,并且毫无信用可言,所谓的用十五座城池作为交换只是秦国的一个说辞,最后只能落得宝贝也没了,城池也没拿到。因此,赵国派出蔺相如与秦国来周旋。

和氏璧怎么能做成传国玉玺(和氏璧是环状的)(6)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来到秦国,并且把宝玉呈给秦昭襄王。昭襄王虽然见过无数宝贝,但是在看到这块玉的时候仍然是愣住了。这么漂亮、这么完美的一块宝玉就算是在富有的秦国也没有出现过。昭襄王爱不释手,但是闭口不提关于城池交换的事情。蔺相如看到此也明白城池交换不过是一个借口,强行将宝玉据为己有才是其真正目的。于是就对昭襄王说:“这块玉有一块瑕疵,我可以只给你看。”昭襄王不疑有他,将和氏璧交还给蔺相如。

和氏璧怎么能做成传国玉玺(和氏璧是环状的)(7)

蔺相如在拿到和氏璧之后立马退到宫中的立柱旁。高举和氏璧面向昭襄王怒斥他的言而无信,毫无诚意,一边作势要将和氏璧砸向柱子上。秦王十分生气,想要抓住蔺相如,又怕他真的将和氏璧砸碎,而且这件事传出有对秦国的声誉也是极大的损害。因此,昭襄王无奈,只能将蔺相如和和氏璧原样送回赵国。最终凭借蔺相如高超的智慧使得秦国的交换计划落空,和氏璧依然完整的被蔺相如带回赵国。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和氏璧怎么能做成传国玉玺(和氏璧是环状的)(8)

和氏璧的失踪之谜

完璧归赵几十年后,亲王嬴政开始了其决心统一六国的战争。此时的赵国的国君幽缪王赵迁毫无政治头脑,昏庸之至,重用奸臣,导致赵国从内到外的崩塌,最终被秦国所灭,和氏璧就成了秦王的战利品送到咸阳亲王的皇宫珍藏。从此,没有人再见过和氏璧,在皇宫中也没有这块稀世珍玉的影子。

和氏璧怎么能做成传国玉玺(和氏璧是环状的)(9)

世间对和氏璧的归处有着众多的猜测,其中一个主要的说法就是和氏璧换了一个样子,被秦始皇雕刻成了皇帝玉玺出现在人们面前。

和氏璧怎么能做成传国玉玺(和氏璧是环状的)(10)

玉玺是什么呢?玉玺是皇帝的专属印章,是皇帝权力的象征,玉玺的存在相当于皇帝的存在。

嬴政在统一六国之后建立秦朝,自称始皇,开始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他推翻周朝的分封制,将国家改为郡县制,以此来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方面统一度量衡,实现全国统一标准。而这时秦始皇发现和氏璧除了好看,没有一点其他用途,不能当装饰,也不能作为货币。因此,秦始皇就命令工匠重新雕刻和氏璧,将其改造成方方正正的样子,五条龙作为握手,在底部用篆文刻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样,以此来表达他的抱负和愿望。

和氏璧怎么能做成传国玉玺(和氏璧是环状的)(11)

后来随着朝代的更迭,这块玉玺也不断更换主人,传到西汉末年是,王莽篡位要夺取这块玉玺,老大后愤怒地将玉玺朝地上一摔,玉玺摔掉了一个角,后来用黄金修补了这一块残缺。

和氏璧怎么能做成传国玉玺(和氏璧是环状的)(12)

再后来,五代十国混乱时期,玉玺流落到后唐皇帝李从珂手里。在兵败被围困之时,李从珂拿着玉玺进了大火之中。从此,用和氏璧做成的这块玉玺彻底了无踪迹。

和氏璧怎么能做成传国玉玺(和氏璧是环状的)(13)

秦始皇的玉玺真的是用和氏璧雕刻而成的吗?

和氏璧与玉玺的故事过于戏剧化,其真实性也是有待考据的。电视剧里所表现出来的玉玺又十分巨大,和氏璧真的能够雕刻成秦始皇的玉玺吗?暂且不说电视剧基本上没有历史参考价值,我们先从和氏璧和玉玺的外观来讨论这件事的可行性。

和氏璧怎么能做成传国玉玺(和氏璧是环状的)(14)

如果和氏璧能够雕刻成玉玺,无非是有两种可能:一,和氏璧其实非常的大,玉玺也不过使用了和氏璧一点材料;二,有人将和氏璧调换了,送入秦国皇宫的并不是和氏璧,用来雕刻的也不是和氏璧。

和氏璧怎么能做成传国玉玺(和氏璧是环状的)(15)

和氏璧有多大,查遍所有古籍也没有更多的记载。1977年,山东曲阜的一座战国时期的鲁国大墓中发现了一块玉璧。这块玉璧外直径约32公分,内孔直径大约11公分,厚度约0.6公分。这块玉璧纹饰、布局、线条、工艺都十分完美,在当时可以算得上极品。这也基本上是当时按照周朝标准规格雕刻的玉璧。这么看来,大概和氏璧也是按照此规格雕刻而成。而目前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玉璧实物厚度最大的也只有2公分,但这样厚度的玉璧有其专有的用途,就是祭祀的礼器,也就是玉琮。但是这样看来和氏璧并不大,又怎能雕刻成秦始皇的玉玺呢?

和氏璧怎么能做成传国玉玺(和氏璧是环状的)(16)

这就要从两个方面来猜测。首先,和氏璧可能并不是按照当时常规的尺寸雕刻的。根据汉代及后朝的书籍记载,和氏璧有很大可能不是现在常见的圆形圆孔的模样,可能因为中间有孔而形成了“璧”的模样,但是体积相当的大。因为在《韩非子》里记述和氏璧原本是一块巨大的原石,因此在打磨之后也应该是一块不小的璞玉。在《尔雅·释器》中关于和氏璧的描述可以知道,原本的和氏璧只是经过了粗加工,并没有精细化雕刻的璞玉,只是因为原本中间就有一个孔洞而像是一个环形。因此,和氏璧就有可能被用来当做雕刻玉玺的原料了。

和氏璧怎么能做成传国玉玺(和氏璧是环状的)(17)

另一方面,玉玺并不像是电视剧里展现出的体积巨大。根据古籍记载,唐之前的玉玺大概就一个核桃的大小,玉玺的规格都是有专门的礼法来规定的。这样看来,秦始皇用和氏璧做玉玺或许就有了一些可行性。但是玉玺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形状,并且方形底座上还有五条龙作为手握之处,这样看来玉玺需要一定的高度才能够完成。并且,在做雕刻的时候不是多大的玉石原料就能雕刻出多大的玉玺,而是有很大的损耗,这就要求玉石原料要比成品大上很多。这么看来,用和氏璧做玉玺的可能性也并不是很大。

和氏璧怎么能做成传国玉玺(和氏璧是环状的)(18)

至于送入皇宫的和氏璧是假的,这个和氏璧已经不是真正的和氏璧这一说法的逻辑就有些牵强。先不说如果被发现之后的欺君之罪,和氏璧早已声名在外,关于它的样子和大小应该人尽皆知,秦始皇不可能不知道真正的和氏璧的具体大小。因此,这个说法的可能性应该很小。

和氏璧怎么能做成传国玉玺(和氏璧是环状的)(19)

写在最后

关于秦始皇的玉玺是不是用和氏璧雕刻而成的,历史上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是从目前的官方史书和古籍的记载来看并没有相关确切的记录。这个说法是哪儿来的呢?通过翻阅资料可以发现,这个传说记录于《录异记》。从这个书名也可以看出,这并不是一本正儿八经的史书,而是记录各种传闻、杂说、奇闻异事的书籍,那么这个“和氏璧作玉玺”的传闻也就没有什么可信性了。

和氏璧怎么能做成传国玉玺(和氏璧是环状的)(20)

那么,秦始皇的玉玺究竟用何雕刻而成呢?根据范晔的《后汉书》中记载:“传国玺,其玉出蓝田山”。就是说秦始皇的玉玺原料是一块蓝田玉。这个说法应该是具有很高的可行性的。而和氏璧是否真的存在?如果存在后来又在哪里?这在古书中并无记载。但是,玉玺也好,和氏璧也好,这不过都是象征。想要真正坐稳政权,需要的是励精图治,赢得民心。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大家对这个传说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的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