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学者表示,曹雪芹先生在刻画贾宝玉这个人物时是以纳兰容若作为原型的。

曹雪芹是贾宝玉原型吗(曹雪芹文中的贾宝玉)(1)

话说,曹寅(即曹雪芹的祖父)与纳兰是同事关系,两人都担任过康熙的贴身侍卫。曹寅与纳兰脾气相投,两人的交情匪浅。纳兰著词集后,曹寅曾受邀为好友的词集作序。后来纳兰游历江南时特地去了一趟南京,拜访好友曹寅,并为其写了两首词,分别是《金陵》与《满江红》。后来,曹雪芹先生过世,留下未完成的红楼草稿。和珅觉得这本小说可读性很高,便将草稿送给乾隆过目。乾隆用了几天时间读完了红楼初稿,说:“这就是明珠家的事。”

虽说这种说法有捕风捉影的嫌疑,但仔细对比纳兰容若和贾宝玉的人生境遇,我们的确能发现不少相似的地方。况且,曹雪芹先生在写《红楼梦》时,的确参考了纳兰词集中的经典词句。例如,“红楼”这两个字就是纳兰容若词集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汇,在《饮水词》等词作中多次出现“红楼”二字。显然,曹雪芹先生深受纳兰影响。

曹雪芹是贾宝玉原型吗(曹雪芹文中的贾宝玉)(2)

曹家与纳兰家私交匪浅,所以曹雪芹自然对纳兰容若的人生遭遇了若指掌,对他的感情经历亦深表同情。在《饮水词》中,纳兰容若多次吟咏竹子。我们知道,林黛玉最喜欢的植物就是竹子。如果说这是巧合的话,那么,贾宝玉与纳兰容若如出一辙的爱情悲剧,前者绝对有借鉴后者的痕迹。

根据记载,纳兰容若在娶妻之前,曾有一个两小无猜的心上人,也就是他的表妹雪梅。雪梅因父母离世,不得不寄居在纳兰家。了解纳兰容若的朋友一定知道,纳兰的表妹简直与林黛玉是同一个模子中刻出来的,两人一样的聪明,一样的冰清玉洁,一样的多愁善感。纳兰容若与表妹生活在一起,日久生情,私定终生。

可惜的是,纳兰母亲发现了两人的关系,她极度反对儿子与外甥女的爱情。在纳兰母亲看来,雪梅只是个父母过世的孤儿,哪怕她是自己的亲外甥女,也改变不了雪梅在纳兰母亲心中“克”死父母的事实。纳兰母亲深爱自己的儿子,她怎么能容忍纳兰与如此“不详”的女人结合呢?

以至于,不论纳兰如何央求母亲,纳兰母亲始终不肯妥协,为了棒打鸳鸯,纳兰母亲一不做二不休,将雪梅送入皇宫。从这以后,纳兰与雪梅终生未再见一面。来到皇宫中的雪梅,为了捍卫爱情的尊严,毅然决然地吞金自杀。听说心上人香消玉殒,纳兰悲痛莫名,陷入深深的绝望中,险些病死。

曹雪芹是贾宝玉原型吗(曹雪芹文中的贾宝玉)(3)

走出这段情感阴影后的纳兰已过了弱冠之年,他遇见了生命中第二段感情,兵部尚书卢兴祖的女儿卢氏。二人的婚姻完全是遵照“父母之命”完成的,不过纳兰与卢氏的感情却很深。成婚后的纳兰,迫于工作需要,经常入值宫禁或陪着皇帝出巡,极少有时间陪伴卢氏。这对夫妻聚少离多,纳兰只能将对妻子的思念全部写进词作中。

可怜天妒佳人,这段感情也没有持续太久,两人成婚后还不到三年,卢氏就因为风寒离世。听到爱妻离世,再次遭受打击的纳兰近乎晕厥。在这首悼念亡妻的《沁园春》中,我们能够看到纳兰容若感人至深的真情: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

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

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

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

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月,触绪还伤。

欲结绸缪,翻惊摇落,两处鸳鸯各自凉!

真无奈,把声声檐雨,谱出回肠。

曹雪芹是贾宝玉原型吗(曹雪芹文中的贾宝玉)(4)

种种迹象表明,贾宝玉的爱情故事就是纳兰容若的翻版,虽然细节上千差万别,但总体上相似度很高。作为晚辈的曹雪芹,在听闻纳兰容若的故事后,自然会受到一定启发,这也使贾宝玉的身上有不少纳兰容若的影子。既然是艺术创作,自然不会全盘照搬,有出入实属正常现象。

康熙二十四年,纳兰容若跟随康熙返回京城,因舟车劳顿身染重疾,卧病在床。不久后,纳兰容若离开了人世。值得庆幸的是,纳兰并没有目睹纳兰家族的衰落。而作为纳兰的文学化身,贾宝玉的人生则比纳兰容若凄惨得多。

参考资料:

【《红楼梦》、《纳兰容若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