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生之日起,我的姓氏就带给了我很多困扰,发音同“切”,所以从小到大外号不断,什么“切菜刀啊”、“切菜板啊”,最长久的就是“小妾”,被猥琐的叫出来伴以奸笑几声,久而久之,也习惯了,并不觉得有什么然而到了大学,因为老师不知道具体发音怎么读,是QIE,还XI,所以我的学号被排在了最后一名从那之后,我开始有意识的琢磨我这个姓氏的由来,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后庙荀氏后代分布?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后庙荀氏后代分布(从春秋晋国大夫)

后庙荀氏后代分布

从出生之日起,我的姓氏就带给了我很多困扰,发音同“切”,所以从小到大外号不断,什么“切菜刀啊”、“切菜板啊”,最长久的就是“小妾”,被猥琐的叫出来伴以奸笑几声,久而久之,也习惯了,并不觉得有什么。然而到了大学,因为老师不知道具体发音怎么读,是QIE,还XI,所以我的学号被排在了最后一名。从那之后,我开始有意识的琢磨我这个姓氏的由来。

因为全国这个姓氏太少,在千家姓里才可以找到,愈发显得与众不同。我甚至怀疑过他是否来源于匈奴、鲜卑族之类的异族始祖。爷爷在世时曾经说过家里有族谱,证明在春秋时候祖先是个诸侯王,是当大官的,绝不是什么少数民族,是纯正的华夏汉族,但是随着战乱,搬迁,这本流传百年的族谱早已不见踪迹,有口无凭,依然没有实证。

后来学驾照时,同班的驾友居然和我同姓,高兴之余得知他来自河北阜平郄家村,不仅和我同一个老家,还同一个姓,我太惊喜了,终于找到了我的老本营在哪儿了。又过了不久,工作关系接触到了市史志办的刘姓专家,他对我的姓氏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还写了很长的篇幅详细介绍。最终得出结论,我的郄姓最早出现在山西沁水一带,西周时代就存在了。郄(Xì)姓源出有:

源流一

出自姬姓,以封地邑名为姓。春秋时,晋献公征伐翟人,公族子弟叔虎奋勇当先,带领晋军攻破翟人营垒,打败了翟人。事后晋献公把郄邑(今山西省沁水下游一带)封给他,建立郄国,为子爵,称郄子。他的后代遂以封地为姓,称郄氏。

源流二

是春秋时期郄宛的后代。郄氏在晋国世袭卿位,后来被晋厉公灭族,有子孙逃到楚国,楚昭王时郄宛任左尹,其子孙后代沿袭祖姓为郄姓。

【得姓始祖】

叔虎(郄子)。古代春秋时期,晋国有个郄国,其国国君的子孙以国名为姓,世代相传。那时晋国君主将一位族人叔虎封在郄地,并同时封为子爵,所以其国君主被称为郄子。后来,郄子的后代中有位名文,在晋国朝中做事,郄文的儿子名豹,郄豹的儿子名芮,郄芮的儿子名缺,郄缺的儿子名克,郄克的儿子名武,都成为晋国的名人,见于历史纪载。其中郄缺和郄克在死后还被追加封号,分别封为“成子”、“献子”。郄姓家族昌盛,名人辈出,晋景公在位时,郄姓家族有三人并称“三郄”,以智慧、口才、文章等才能闻名。故郄氏后人奉叔虎为郄姓的得姓始祖。

源流三

据记载,郄与却原为一姓,郄是却的俗字,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邑,故地在今山西沁水下游一带,自晋大夫文开始,其家族世代以为采邑,就以邑名却作为姓。却读作(Xi),后来俗写作郄,郄的读音(Xi)。以后郄与却分化为两个姓,郄读(qie),却仍读(Xi)。史料记载,王羲之的夫人就姓郄,是汉代御史大夫郄虑的女儿,祖上留下的碑刻上有记载,同时又记载了我们郄姓的来历。

下面是关于我们郄姓一族相关的几个人物,现代的郄氏,应是有点影响的,敬请参考: 鑫诺二号和“神六”热试验技术指挥郄殿福: 郄殿福,1967年7月生,1994年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飞行器设计专业硕士学位, 现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装与环境工程部真空热环境试验 ... 郄殿福从1991年清华大学 ,毕业就读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开始,就和中国航天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今依旧有人将郄和郗傻傻分不清,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姓氏,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郄氏一族在河北阜平、望都、顺平、石家庄,北京、浙江、湖北、云南、陕西、内蒙古、山东潍坊、山西、吉林、江西、云南、广州、江苏沭阳、江苏南京等地都有,可以说比较分散,人数也不多,但流传几千年的族姓却将我们的血缘紧紧连在了一起,也希望郄氏一族可以发扬光大,光耀门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