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诸葛亮,无人不知,无人不晓,3岁孩童也知“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的俗语。羽扇轻摇,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隆中对,空城计赤壁之战等一个又一个的锦食抄计,令多少世人拜倒在诸葛亮的聪明睿智下。

西方人教人从小学习亚历山大、恺撒、拿破仑、牛颅、爱因新担、居里夫人,学习成功人物的风范。而我们很小就以崇拜和效仿葛亮式的明达风范为荣,不以成败论英雄应是罗贯中对诸葛亮的一大宽容吧。

诸葛亮借东风背后的秘密(诸葛亮善借东风)(1)

诚然,悲剧式人物的聪明和骨气确实是有一定的正面作用的,所以慷慨言词、激扬文字的史可法、屈原、诸葛亮等被树为典型。但是,建设实力才是争取最后胜利的关键。

盛世好正统,治世偏保守,乱世多掠夺,哀世重气节,争世讲务实。如果我们说诸葛亮没有宏观智慧,一定会有人以隆中对来驳斥。其实,在公元207年与刘备所谈的隆中对,和公元200年鲁肃与孙权所谈的内容是大同小异的,他们说的都是曹操势力过大,不宜硬拼,只能占领个天险之地,培养实力坐观天下之变,等待时机。不同的是,鲁肃说的是长江天险,而诸葛亮在7年后所说的是四川盆地罢了。也就是说,隆中对是诸葛亮捡了牙慧,而非创始。

不过会借鉴却也属才智。诸葛亮初出茅庐,就火烧博望坡。然而,不久后,刘备和诸葛亮却被曹操从新野追赶到长江边上的夏幸亏鲁肃劝孙权收容他们,在《三国演义》里,这是诸葛亮第一次胜了战役而输了战争。后来,诸葛亮在7年内六出祁山,事必躬亲,其实徒劳,终归蜀国虚脱、垮去孙子说:“备前则后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处处不各则处处不寡,处处皆备则处处皆寡。”所以聪明绝顶的诸葛亮是机智而不智慧,是重局部而不及宏观。

即使是四川也主要是法正攻取的。如果一定要标榜诸葛亮,最多只能说是他支持法正攻取四川。三国鼎立的局面则当然是靠

鲁肃所促成和维持的,鲁肃一死,吴国和蜀国就闹僵。

当然,诸葛亮的聪明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我们可先掂一掂聪明带来最后成功的可能性,而不是盲目地去效仿与膜拜。就好比有人会把《孙子兵法》等同于《三

十六计》一样。孙子说:胜兵先求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求战而后求胜。看来,计谋是微观的落实,结果才是宏观的验证。

在2003年选美小姐大赛中,当主持人问众美女:如果要选择做《西游记》里四大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之一时,会选择哪一个。美女们都争着回

答说要当孙悟空,因为孙悟空有本事,会除妖降魔,会72变。就是没人愿意当那个看似懦弱却立场坚定的唐僧,美女们的心愿代表了很多人的心愿,其实,我们试想

一下,假如让孙悟空当领导,很可能就领着我们上花果山当猴;让猪八戒当领导,很可能就领我们去高老庄当女婿;而沙和尚呢,一个没主见的主,哪都不去了。那西天的经还取吗?正果还修吗?唯有唐僧,目标明确、百屈不挠,坚持到底,虽被众妖魔搞得晕头转向,但一觉醒来,只往西去,终于取得真经。

孙子总是引导我们靠计谋更要靠实力,然而,自古以来,有句话对商人的描述是可怕的:无商不轩,无奸不商。贬义虽浓,却是千年的沿袭和继承。有这么一个青年,属落魄商人,他每次进货,都是由一个讲信用的厂家发货过来,他再汇款过

去。虽然,生意很淡,却也相安无事。有一回,他在其父亲前感叹生意惨淡,难以为继时,其父为他出一妙计,三十六计走为上,厂家发货过来,不汇款。将店迁走,每迁一次,另寻一厂家发货,每发货一次,店迁一次,如此循环,不就发了吗。妙计一出,众人哗然。

不可否认,这个父亲能代表着某些商人的迫切心愿,很多尔虞我诈、短兵相接的雕虫小技会被运用到经商、从政等领域,一时间,周围涌现出千千万万的诸葛亮来为我们指点江山,凭借他们的聪明才智,一夜间让你微百万富翁,一口气让你获一官半职,一下子让你功成名就。然而,在你笑歪嘴的同时,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也会像蜀国那样垮去,空城计、草船借箭固然好,都也让蜀国无力回天。

可悲的是,我们既不是美女,也不是商人,但对诸葛亮的效仿和运用却更加惟炒惟肖,入木三分。北如,我们可以用空城

计来对付检查,可以用草船借箭来达标升级,可以用三十六计来迷惑前前后后上上下下,还有更多更多…可是,如此一来,我们何时才能到达西天,何时才能取得真经,何时才能修成正果呢?

诸葛亮借东风背后的秘密(诸葛亮善借东风)(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