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上海有几家电影制片厂(为什么上海天马厂拍霓虹灯下的哨兵要用八一厂的导演)(1)

1964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霓虹灯下的哨兵》讲述的是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故事。

50年代上海有几家电影制片厂(为什么上海天马厂拍霓虹灯下的哨兵要用八一厂的导演)(2)

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向好八连授旗

上海解放初期,解放军上海警备区特务团三营第8连奉命进驻南京路执行警卫任务。面对国民党反动残余"腐蚀拉拢加破坏暗杀"的阴谋,八连战士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锤炼出了"拒腐蚀,永不沾"的革命意志,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出色地完成了警卫任务。1963年4月25日,国防部授予该连“南京路上好八连”称号。

50年代上海有几家电影制片厂(为什么上海天马厂拍霓虹灯下的哨兵要用八一厂的导演)(3)

最早报道八连的先进事迹的是上海警备区文艺处干事吕兴臣。1956年,他在《解放日报》发表了一张题为“南京路上的哨兵”的新闻照片。此后,他连续发表多篇报道,尤其是1959年7月23日,他写的长篇通讯《南京路上好八连》在《解放日报》头版头条刊登,这是八连事迹首次被完整报道出来。全国各地报刊纷纷转载,“南京路上好八连”开始为全国人民所知晓。

50年代上海有几家电影制片厂(为什么上海天马厂拍霓虹灯下的哨兵要用八一厂的导演)(4)

1960年,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化部部长沈西蒙与前线话剧团二队队长漠雁先后下到八连体验生活,在吕兴臣系列报道的基础上创作出了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剧本以1949年解放上海前夕至1950年抗美援朝为背景,改变了以往写部队生活离不开战场、操场和营房的惯例,使剧情在五光十色的南京路上执勤过程中不断展开,把戏剧冲突统一在发扬革命传统,抵制资产阶级“香风”的主题之下。其中,像是战士童阿男与资产阶级家庭出生的林媛媛谈情说爱;排长陈喜丢掉了土布袜子,与乡下妻子春妮闹分手;老战士赵大大不安心站岗要去前方等都是以往军旅作品中从未出现过的情节。

50年代上海有几家电影制片厂(为什么上海天马厂拍霓虹灯下的哨兵要用八一厂的导演)(5)

50年代上海有几家电影制片厂(为什么上海天马厂拍霓虹灯下的哨兵要用八一厂的导演)(6)

50年代上海有几家电影制片厂(为什么上海天马厂拍霓虹灯下的哨兵要用八一厂的导演)(7)

《霓》剧是一部群戏,人物众多,几乎动用了前线话剧团近一半的演员,其中包括了徐林格、宫子丕、廖有梁、陶玉玲、马学士、袁岳、刘洪声、丁尼、姜曼璞、李传弟、桂步云、彭奇愚、李恩琪等,沈西蒙的妻子余肖梅饰演林媛媛,许世友的女儿许莉扮演小护士。

50年代上海有几家电影制片厂(为什么上海天马厂拍霓虹灯下的哨兵要用八一厂的导演)(8)

在排演过程中,全体演员多次深入到连队,与战士们一起生活,一起站岗巡逻,正因如此,他们在舞台上塑造出了真实鲜活的艺术形象。

50年代上海有几家电影制片厂(为什么上海天马厂拍霓虹灯下的哨兵要用八一厂的导演)(9)

1963年,在周总理的关心下,《霓》剧先后在上海和北京公演,在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军委总部领导一致肯定的同时,也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好评。

50年代上海有几家电影制片厂(为什么上海天马厂拍霓虹灯下的哨兵要用八一厂的导演)(10)

11月29日,毛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观看了该剧。近3个小时的演出,毛主席看得全神贯注。演出一结束,他便走上舞台同演员一 一握手,连声说好。毛主席对《霓虹灯下的哨兵》的充分肯定,使演出更加火爆,一时间出现了全国一百多个话剧团同演一部戏的盛况。

早在《霓》剧在上海公演的时候,天马厂的葛鑫导演就找到新四军时期的老战友沈西蒙,希望能将该剧改编成电影。沈西蒙将这一情况汇报给军区司令许世友,许世友认为军区无权做决定,应由中央军委拍板,而军委总参谋长罗瑞卿给出的答复是:部队的戏应该由八一厂来拍。

50年代上海有几家电影制片厂(为什么上海天马厂拍霓虹灯下的哨兵要用八一厂的导演)(11)

50年代上海有几家电影制片厂(为什么上海天马厂拍霓虹灯下的哨兵要用八一厂的导演)(12)

50年代上海有几家电影制片厂(为什么上海天马厂拍霓虹灯下的哨兵要用八一厂的导演)(13)

50年代上海有几家电影制片厂(为什么上海天马厂拍霓虹灯下的哨兵要用八一厂的导演)(14)

当时,八一厂演员剧团也在演出《霓》剧,演出阵容相当强大,于纯绵饰路华,王润身饰鲁大成,张良饰陈喜,李炎饰赵大大,田华饰春妮,师伟饰林媛媛,袁霞饰阿香,导演李力和李昂也都做好了以舞台演出的原班人马拍摄电影的准备。

随着《霓》剧红遍大江南北,天马厂更坚定了拍摄这部电影的决心,将其列为本厂1964年的重点项目,时任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也明确表态,这出戏是在上海发生的,为什么不能放在上海的电影厂拍?由于两厂为争夺《霓》剧相持不下,罗瑞卿只好说:那就由总理来安排吧!

50年代上海有几家电影制片厂(为什么上海天马厂拍霓虹灯下的哨兵要用八一厂的导演)(15)

王苹导演采访好八连战士

最后,周总理拿出了一个折中方案,他说:“好八连的故事发生在上海,顺理成章应该由上海拍,何况上海电影厂的条件也比较优越,但这又是反映部队生活的戏,由部队来拍也是理所当然的。所以,我看这样吧,戏放在上海,导演由八一厂的同志出任,王苹同志刚刚拍了一部《槐树庄》,拿了百花奖的最佳导演,由她来导这部戏,大家没有意见吧?”

50年代上海有几家电影制片厂(为什么上海天马厂拍霓虹灯下的哨兵要用八一厂的导演)(16)

就这样,一场风波平息了,《霓虹灯下的哨兵》确定由王苹和葛鑫共同执导,天马厂组织起了一支强有力的主创队伍,摄影师是经验丰富的黄绍芬,张汉臣和徐克已担任美工,吕其明负责作曲。

50年代上海有几家电影制片厂(为什么上海天马厂拍霓虹灯下的哨兵要用八一厂的导演)(17)

起初,王苹的设想是将演员分为两部分,由前线话剧团的演员演军人及军属,其他上海本地角色则由天马厂演员出演,即由向梅饰曲曼丽,尤嘉饰林媛媛,梁波罗饰罗克文,孙景璐饰童妈妈。王苹作出这样的考虑,一来是担心前话的话剧演出班底中只有廖有梁和陶玉玲跟她拍过《柳堡的故事》,有电影表演的基础,其他人从未上过银幕,二来是觉得由上海本地演员演本地角色,气质和感觉更加接近,当然这么做也照顾了天马厂的情绪。

50年代上海有几家电影制片厂(为什么上海天马厂拍霓虹灯下的哨兵要用八一厂的导演)(18)

但这个方案却遭到前线话剧团的反对,此事再次惊动了周总理,他作出批示:电影要用前线话剧团的原班人马,一个演员不能换,而且一句台词不能改。

50年代上海有几家电影制片厂(为什么上海天马厂拍霓虹灯下的哨兵要用八一厂的导演)(19)

全体演职人员合影

电影开拍前,周总理还请剧组全体主创人员吃饭,强调政府很重视这部电影的拍摄,考虑到国产胶片色彩不稳定,所以给他们用的是伊斯曼胶片,一艘远洋货轮的农产品只能换回一小舱这样的胶片,鼓励大家一定要好好拍。

50年代上海有几家电影制片厂(为什么上海天马厂拍霓虹灯下的哨兵要用八一厂的导演)(20)

《霓虹灯下的哨兵》拍摄现场

虽然全片没有用到一个上海本土的演员,但上海人却为该片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为了让这些话剧演员尽快适应电影表演,白杨、秦怡、孙道临等大明星主动前来给他们讲课、做示范。影片是在南京路实景拍摄的,为了便于剧组取景,上海市史无前例地封锁了整条南京路。为了拍好南京路黎明的镜头,天马厂的照明工人在图书馆到西藏路3公里的地段上布灯。南京路顺高楼林立,工人们从一楼到二十楼都要布好灯,把厂里所有的灯都用上了。而在拍这场戏时,高楼的住户们为了配合拍摄没有一家开灯。

50年代上海有几家电影制片厂(为什么上海天马厂拍霓虹灯下的哨兵要用八一厂的导演)(21)

由于王苹充分利用了上海的真实空间,从而尽可能地多消除了话剧演出的痕迹,使得《霓虹灯下的哨兵》成为话剧改编的电影作品中最成功的一部。该片上映时正值国内反美运动高涨,《霓虹灯下的哨兵》也超出了歌颂好八连的范畴,成为反帝反美教育宣传的一把利器,不仅在国内广泛上映,还输出到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等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了极其特殊的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