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灰狼

1992年《编辑部的故事》第三集,讲的是一个名叫刘小红的大学女生因为恋上自己的男老师而无法自拔,想要自杀一走了之。编辑部一伙人前去做思想工作,却发现女生家里贴着一张高仓健的海报,女生对诸位说:「不瞒各位,我那位老师就是高仓健这型的。」

高仓健绝非典型帅哥,但胜在冷硬利落、棱角分明,有种侵掠如火不动如山的内在气魄。这是长相优势,也是艺术形象加持,但精髓在于他演出了「活的男性气质」。

1985年《中国青年》发表一篇名为「到哪里寻找高仓健?」的文章,对这位日本明星极尽赞美之词,末了扔下一句话「中国的男子汉退化了!!!

男子汉还应该具有哪些特点(三十六年后再问)(1)

《追捕》(1976)

此时,中国的文化语境仿佛进入阴盛阳衰的轨道,女子择偶标准日趋硬化,似乎除了铁汉柔情的高仓健和一身肌肉的史泰龙之外,没人配得上她们。女性的失望,似乎也呼应着男性的认同,男人们照镜自问:我究竟算个男子汉吗?

这种忧虑的核心在于男性气质之不存,或者男性气质竟然成了一个舶来词。此中命运跌宕,和政治文化生态不无关系。银幕上男性英雄常有,如杨子荣等都曾辉煌,但他们都属于政治身体而非人的身体,于是千帆过尽,男性气概的标准仿佛成了铁人王进喜,扮演他们的演员,观众一个都记不住。

男子汉还应该具有哪些特点(三十六年后再问)(2)

《智取威虎山》(1970)

举个例子,周总理1961年钦点了「共和国二十二大影星」,其中有十位男星,但除了赵丹和孙道临之外,大部分观众恐怕连名字都叫不上来。

改革开放犹如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日本的高仓健、美国的史泰龙、法国的阿兰·德龙、香港的李小龙。人们在感慨男外有男、天外有天的同时,也在极力呼唤自身的男性素质,此时第三、第四代导演刚刚解禁复出,带着生活的颤音介入了男性气质改造工作。

男子汉还应该具有哪些特点(三十六年后再问)(3)

《佐罗》(1975)

这些导演的立场是回归人性和生活,但也简单粗暴,男性气质被一分为二。一种被称为「奶油小生」,是颜值的代名词,标准为白净俊美温润书生,以《小花》的唐国强和《庐山恋》的郭凯敏为代表;另一种被称为「硬派小生」,是荷尔蒙的代名词,标准是浓眉大眼虎背熊腰,以《骆驼祥子》的张丰毅和《红高粱》的姜文为代表。

男子汉还应该具有哪些特点(三十六年后再问)(4)

《小花》(1979)

前者被称为「小白脸」,后者则是「爷们」,两个方向各领风骚皆成顶流。1982年开始的四大名著电视改编成为中国男性气质的试金石。奶油小生借助于唐僧(徐少华、迟重瑞)、贾宝玉(欧阳奋强)等偶像形象达到历史巅峰,硬派小生(老生)则以曹操(鲍国安)、武松(丁海峰)等再塑辉煌。

男子汉还应该具有哪些特点(三十六年后再问)(5)

男性气质既分两端,代表两边都有广阔的市场,居间者则不易。诸如王志文这样的演员就一度尬到不行——硬派奶油都靠不上,没有角色演,没有导演用,甚至还曾经被剧组半道开除。然而意外的是,这位貌不惊人、体态瘦弱的男演员后来竟异军突起,成为一个时期内中国式男性气质的代表。

男子汉还应该具有哪些特点(三十六年后再问)(6)

《过把瘾》(1994)

这一次的男性气质改造,自然拜王朔所赐。1988年,王朔的四部小说《顽主》《橡皮人》《一般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浮出海面》被改编为电影,之后《渴望》《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北京人在纽约》《过把瘾》《阳光灿烂的日子》以及冯氏贺岁片接踵而来,堪称是一己之力改变了中国影视圈男性气质的局面。

男子汉还应该具有哪些特点(三十六年后再问)(7)

《顽主》(1988)

葛优、梁天、张国立率先在《顽主》中出位,代表这一转型的开始,王志文的《过把瘾》虽然后至,却让这种气质直击中流。《过把瘾》中的方言虽然只是个普通人,但清瘦寡言、书生文艺、愤青体质、暖男情怀,这些元素都贴得上。

破天荒第一次,至高的魅力不再是颜值和荷尔蒙赋予,这象征着肉体的贬值以及精神层面的至上主义——「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形容的就是这个时期的男性气质。

相比王志文,葛优的精神至上更为纯粹,从《编辑部的故事》开始,葛优这位头秃貌丑早衰手无缚鸡之力的男人,开始了一场场灵魂鸡汤的反哺,也可以说是一连串的PUA好戏。

男子汉还应该具有哪些特点(三十六年后再问)(8)

《编辑部的故事》(1992)

女性要接受这样的男人,就必须摆脱对之前男性气质的狭隘之见,但这谈何容易?从吕丽萍到徐帆再到关之琳,过往的银幕女神都不得不承认对这样的角色有好感,但相处的过程总归是若即若离,《非诚勿扰》则是这种焦虑的极致表达,承载王朔精髓的冯氏喜剧将其写成了神话。

男子汉还应该具有哪些特点(三十六年后再问)(9)

《非诚勿扰》(2008)

葛优奠基的另类男性气质纪念碑,让黄渤、沈腾、徐峥、范伟等人都受益,这种男人有趣、贴心、舒服,常常让人感慨老天之公平:给与一项优势的时候,总会拿走他们的其他优势。

也就是说,精神至上主义虽然是一种典型的男性气质,但不比硬汉和奶油之实用,它是缺憾的,在银幕上能书写完美结局,日常生活中就显得千难万难。

男子汉还应该具有哪些特点(三十六年后再问)(10)

《疯狂的赛车》(2009)

说它缺憾,是因为当时的影视作品中拥有堪称完美的对应物。这些男性来自外域,但更来自香港影视,周润发在英雄豪气和世俗可爱之间游刃有余,张国荣在钟灵毓秀和沉郁顿挫之间切换自如,刘德华梁朝伟是万能模板,就连黎明这位玉面郎君或者郭富城这位小鲜肉鼻祖,都能在影视歌领域展现多面的男性魅力。

男子汉还应该具有哪些特点(三十六年后再问)(11)

这或许是文化属性使然,香港娱乐界讲究造梦之完满,男性偶像被全然美化,连古惑仔都能成为正义之士,郑伊健的冷峻气质,陈小春的鬼马风格,配的都是这类漫画底色。然而内地娱乐圈讲求现实之力道,男性气质往往会大成若缺长短分明。

男子汉还应该具有哪些特点(三十六年后再问)(12)

既然内地缺少这种基因,本身又与香港文化同宗,最省力的方法就是借花献佛,内地粉丝直接追香港男偶像直接导致了「追星族」出现,1991年周润发作为金鹰奖评委亮相广州天河体育场,全场山呼海啸,让当届最佳男主角——内地扛把子男星李雪健老师一时间开始质疑人生。

男子汉还应该具有哪些特点(三十六年后再问)(13)

2004年港片北上,这些「完美偶像」作为扛旗者已经伴随人们走过无数春秋,至今未曾凋零,可见其气质铭刻之深、魅力影响之远。同时期的银幕红颜如赵雅芝、林青霞、关之琳、邱淑贞等等早已淡出主流,这些男性却依然常青,花甲古稀之年仍在巅峰,对此郭富城、甄子丹便是典型。

男子汉还应该具有哪些特点(三十六年后再问)(14)

吴宇森在2009年打造的《赤壁》是典型的由多种男性气质构成的拼图,周瑜和诸葛亮由梁朝伟、金城武两位完美偶像领衔,其他角色则交给大陆、台湾和日本演员。张丰毅和尤勇代表这种内地单向的硬派传统,胡军这位纯阳属性的演员自然对赵子龙这个角色当仁不让。

男子汉还应该具有哪些特点(三十六年后再问)(15)

《赤壁》(2009)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当演员尤勇将自己的名字改成「尤勇智」的时候,就恰恰印证了这种男性气质单向和缺憾的实质。

其他人中,张震的角色带着一丝神秘感,而中村狮童带着一种典型的日式蛮横,也证明不同地域的男星在男性气质的表达上,终究有所不同。

男子汉还应该具有哪些特点(三十六年后再问)(16)

《赤壁》(2009)

这里值得探究的是,完美偶像只是香港男性气质书写的一面,而另一面则是更为典型的缺陷化:吴孟达、成奎安便属此列,要么极度猥琐要么极度凶恶或者极度傻气。

这是男性书写的极端化,连周星驰也不例外——纵观其演艺生涯,周星驰的形象并不自信,也缺乏气概,但最终总能意外地完成「勃起」——即在影片最后证明他的男性气质,这恰恰是他喜剧之伟大的核心。

男子汉还应该具有哪些特点(三十六年后再问)(17)

给周润发、张国荣、梁家辉、梁朝伟、刘德华、郭富城、金城武等人进行气质分类并无意义,因为他们都是多面全能的神话。论起人物塑造,他们比内地男星兼容度高,当然这个前提是对于一些特定角色,他们的能力要远逊得多。

内地引为主流男星气概的作品,如历史、军旅之类,香港男星多不擅长,但陈宝国、陈道明、王志文、张丰毅、姜文、李雪健等人则当仁不让,段奕宏、邓超、朱亚文、张译、黄轩等则是后继者。

男子汉还应该具有哪些特点(三十六年后再问)(18)

《芳华》(2017) 《芳华》(2017)

世纪之交历史和军旅题材盛行,《雍正王朝》《康熙大帝》《汉武大帝》《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历史的天空》等轰炸荧屏,男性气质挂钩于绝对的文韬武略之时,也不免和一种戾气、匪气、痞气之塑造交相辉映。

男子汉还应该具有哪些特点(三十六年后再问)(19)

男性气质的第四个方向,始于世纪之交的《流星花园》,但之前就有韩流的部分肇因,如安在旭的《星梦奇缘》以及张东健的《天桥风云》。流行偶像和花美男看得人眼花缭乱,男性气质似乎又回归了皮囊。

韩流台风双向袭击,人们对男性偶像有了新的定义,一方面是宋承宪、车仁表等人不断出现在华语银幕,另一方面是台湾偶像剧接管了收视率,后者以言承旭、明道、立威廉等人为代表,但他们的演技和唱功都经不起检验,摆pose的能力则是一流。

男子汉还应该具有哪些特点(三十六年后再问)(20)

人们会责难这一路向造成了阴气盛而阳气衰,但男性气质归根结底也不能被定义在单面的层次,否则就是直男癌的判官笔。应该说,男性爱美,钟情于脂粉和发型都不是问题,问题仅仅在于这些人的绝对业内资源和其本职的业务能力不相匹配。在台湾偶像剧衰落后,男性选秀的兴起和练习生体制的建成,继续沿着这一方向打造今天的男性气质。

这其中既有《快乐男声》《加油!好男儿》,也有《偶像练习生》《创造营》,前者贡献了魏晨、俞灏明、井柏然、李易峰、马天宇,后者输送了蔡徐坤、陈立农、朱正廷、何昶希等。

男子汉还应该具有哪些特点(三十六年后再问)(21)

而那些曾经混迹韩团、归国即顶流的鹿晗、张艺兴、黄子韬、和那个加拿大人更是立在时代潮头、当仁不让。说句公道话,这些男性皮囊各自不错,看脸都能原谅(至少总比其他人不容易脸盲),但若是谈到所谓男性气质,确实非常单薄。

男子汉还应该具有哪些特点(三十六年后再问)(22)

或许我们还可以归结出第五种男性气质,这个最简单:真功夫,能打就行。这是祛阴还阳的最粗暴途径,以李小龙为始祖,洪金宝、成龙、元彪、李连杰、甄子丹、赵文卓、张晋为后继者(当然内地也有于承惠、于海、计春华这条线)。

男子汉还应该具有哪些特点(三十六年后再问)(23)

《龙争虎斗》(1973)

这种男性气质的根蒂在于血性和人道主义,人们欣赏其快意恩仇和锄强扶弱的纯粹性,这是它获得认可和尊重的根源。它的当代形式是与民族主义的紧密绑定,完全置换其底气后,形成一种新的男性气质——除了战狼精神,暂时找不到别的词足以形容。

过往的二三十年,上述五种「中国男性气质」或多或少都在重叠发展,硬派/奶油的二元论已经过时,灵魂至上主义也风光不再,完美偶像仍然峥嵘也要考虑岁月无情。

如今娱乐世界的男性气质,大体处在鲜肉审美的统辖之下,但主流舆论则站在战狼精神的一端。需要注意的是,鲜肉和战狼之间的势力割据、此消彼长,不能被视为八十年代的「奶油vs.硬汉」的还魂。

而眼下一个最新的趋势是,鲜肉和战狼这两股审美正在迅速地合流,也许这才代表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