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太丰是哈尔滨双井村的村民,最近,他发现一件怪事,他说,早些时候,他承包的鱼塘里明明放有三四千斤鱼,可每次打捞都没啥收获,几千斤鱼“不翼而飞”了。
郭太丰联想到最近的鳄雀鳝和清道夫放生事件,猜想,难道鱼都被它们吃了?除此之外,是不是还有大黑鱼作祟?为了查明真相,他准备抽干鱼塘的水,定要找出这个大家伙,将其绳之以法。
郭太丰找日子开始抽水,抽水当天,他正在塘边等待水抽干时,突然听到堤坝上的一处杂草丛里传来沙沙作响的声音,一眼望去就像谁家遗落的水管,他赶紧跑过去查验,没想到映入眼帘的却是一条巨蟒。
郭太丰说,这条大蟒蛇感到威胁,它张口就哈(蛇信子),呼呼的,就要咬人了,看上去大概有百斤重,4米多长。他当时没考虑太多,扯开嗓子就呼喊来朋友,在合力之下,费了老大劲,才把这条大蟒蛇制服。
事后,郭太丰把巨蟒交给了相关人员,经过专家初步鉴定,这条蟒蛇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一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区域的红尾蚺,蛇作为变温动物,无法适应低温环境,现今出现在凉爽的哈尔滨,估计是逃脱或放生的宠物蛇。
在爬行纲的蛇类动物中,流传着大蛇成蟒,大蟒成蚺,大蚺成蛟,大蛟成龙的传说,可见,蚺是凌驾于蛇和蟒之上的,它具备超强的绞杀能力,庆幸抓住它的同时,也为郭太丰及朋友捏了把汗。
有人不禁有疑问,这条巨蟒不过百斤,鱼塘里有三四千斤鱼,它是如何消化的?蛇的新陈代新很低,难不成这条红尾蚺已经在鱼塘里很久了?
关于蟒蛇的捕猎和进食
一般来说,蛇都是不吃活物的,对毒蛇而言,它捕猎时将毒液注入猎物体内,待猎物中毒停止心跳后才敢进食。而对于蟒蛇来说,均属于无毒蛇,它捕猎时简单粗暴,一边用嘴咬住猎物,一边用强劲有力的身体缠住猎物不断收缩,直到让猎物窒息死亡为止。
蟒蛇具备超强的感应能力,对于不同类型的猎物,它们都能轻易地感应到,猎物的心脏位置和律动强弱,一旦勒住猎物,将很难松开,除非遇到外在危险,或确认猎物死透后,才敢松开。
在进食时,蟒蛇会从猎物的头部开始,一边吞,一边分泌唾液润滑,这是保命的吃法。一方面是为了容易吞食和防止猎物假死攻击它,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防其它动物攻击它,只要出现任何一种情况,它都能快速地吐出来,进可攻退可守。
蛇类动物之所以可以吞下超过它数倍的猎物,是因为它的上下颌只有肌肉和韧带连接的骨关节,结构简单,除了最大限度的张合外,还能左右摆动,一般来说,人张嘴时,嘴巴夹角最大只能30°,而蛇的嘴巴夹角能张大到130°,研究表明,蛇嘴巴夹角能张大的最大度数,就决定了它能吞咽多大的猎物。
蛇的下颌是吞咽的关键,它在吞食较大猎物时,下颌能缩短变宽,它和牙齿左右交错配合。比如,当它用左边的牙齿钩住猎物时,它就用右下颌的肌肉把猎物往咽部送,之后再换右边牙齿和左下颌肌肉配合,就这样反复作用,将猎物慢慢吞下肚。
村民郭太丰鱼塘里的鱼,多数为鱼苗,个体应该不大,对红尾蚺来说,吞食是不费吹灰之力的。如果红尾蚺都是把鱼咬死再吞的话,在短时间内要吃掉三四千斤鱼,没有强硬的消化能力是做不到的。
蟒蛇是如何消化4000斤鱼的?
大多数蛇在吃饱后,都会选择躺平,它们消化食物的能力本来就慢,这一躺,造成它新陈代谢的能力更慢了,如果它进食的食物足够多,足足可以坚持几个月不进食。因此,蛇会在夏末秋初大量进食,才能保证自己能度过近乎半年的冬眠时间。
不过,蛇在移动时,它可以加快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解速度,因此,可以促进食物消化。从这点来看,红尾蚺在捕食鱼后,应该没有躺平,而是在尽量的移动促进消化。毕竟,鱼塘里还有很多鱼在等它。
我们经过听到蟒蛇吞山羊,吞野猪,或吞鳄鱼等大型动物的事件,为了揭晓蟒蛇是如何消化大型动物的,有专家专门做过实验。
来自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生物学的斯蒂芬·塞科博士(Dr. Stephen M. Secor),就通过X光照射成像技术,成功还原了一条蟒蛇消化一条凯门鳄的过程。
博士和他的研究团队意外获得了一条吞噬了凯门鳄的蟒蛇,我们来看看:
第一天,凯门鳄将蟒蛇的体型扩展开,它在蟒蛇的肚子里,身体仍然是完整的,几乎没有任何变化,看来,第一天蟒蛇只是在适应和调整扩展的体型。
第二天,蟒蛇的内脏器官逐渐变大,博士团队认为,蟒蛇是加快了新陈代谢的速度,以便快速分解胃酸和胃蛋白酶,从影像看出,鳄鱼仍然没什么变化。
第三天,消化正式开始,蟒蛇几乎把鳄鱼的软组织全部分解,鳄鱼骨骼也在逐渐被破坏。
第四天,鳄鱼的软组织彻底被消化,只剩下鳄鱼皮和骨头。博士认为,不仅蟒蛇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在加速消化,就连它的肠道细菌也在助力消化。
第五天,除了几块最坚硬的鳄鱼骨头没有消化外,其它皮和骨头已经全部没有了。此时,蟒蛇正在处理消化时产生的气体。
第六天,从影像中只能看见一点鳄鱼残渣。
第七天,一条凯门鳄彻底被蟒蛇消化完全,蟒蛇终于可以动一动身体了,在之后的几周或几月里, 这条蟒蛇就可以躺平了。
综上实验可见,鳄鱼皮糙肉厚骨头硬,蟒蛇消化鳄鱼,也不过7天而已。
针对一般的鱼,除了鱼脊骨和鱼刺较硬外,肉体不堪一击,因此,理论上也可以说明,本文中的红尾蚺进食一次鱼,不超过7天,就能完全消化。这意味着,在一个星期左右,红尾蚺就会去鱼塘捕鱼吃。
如果我们计算红尾蚺一次能吃100斤鱼,鱼塘按4000斤鱼计算,也要吃40周才行,这说明这条红尾蚺,连2022年的新年,都是在郭太丰的鱼塘里度过的。
理论是这样,但实际不可能,因为那时的哈尔滨温度普遍在零下,蛇最多低于8℃就扛不住了,如果没有理想的冬眠场所,100%会被冻成冰棒后惨死。而且,蛇还不会打洞,蟒蛇找洞穴很难,估计这条红尾蚺是今年夏季才到这个鱼塘的。足见蟒蛇吃鱼,简直轻松拿捏。
总的来说这条红尾蚺并不是本土物种,作为外来物种,能出现在哈尔滨,显然是人为带入的,最大可能是人为饲养的宠物蛇,或自动逃离,或人为放生,才可能到村民的鱼塘。
不管怎样,蛇类动物都是危险的,尤其是百斤重的红尾蚺,游荡在外,保不齐会伤人,此次村民郭太丰能抓住并上交,也是万幸中的万幸的。
最后,希望郭太丰也能得到有关部门的若干赔偿吧,毕竟,这红尾蚺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人见了,打不得,伤不得,不然郭太丰早就把它大卸八块下铁锅了。
你们说是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