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讨好型人格毁了你的人生(讨好型人格被人讨厌)(1)

被人讨厌,是每个人生活中都会遇到的一件事情。

对于一些人来说,当被别人讨厌时,他们常常会认为是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的:

  1. 自己做错事或说错话了;
  2. 自己不够好;
  3. 他比我强大,我需要服从。

如果你认同以上3个想法中的其中一个,那么你在生活中,就很有可能会表现出讨好型人格的一面。

某心理学网站整理出来的讨厌一个人的原因里,包括了以下3种可能:

  1. 嫉妒;
  2. 自我厌恶——把对于自己的不满投射到他人身上;
  3. 认为对方威胁到自己了。

别让讨好型人格毁了你的人生(讨好型人格被人讨厌)(2)

对于很多讨好型人格的人来说,被别人讨厌时,他们往往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就算是被一只小猫疏远,也会认为是不是自己的个人魅力欠缺而导致的。但对于猫来说,它之所以会“讨厌”一个人,仅仅只是因为对方对自己产生了威胁而已。

因此,被人讨厌,不一定意味着自己做错了,相反,更有可能意味着,你做“对”了以下几件事情:

你把工作完成的很好

别让讨好型人格毁了你的人生(讨好型人格被人讨厌)(3)

竞争,是生活中无法避免的。

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工作环境中,都免不了与别人比较,来确定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

但在竞争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存在着良性竞争和恶性竞争。

良性的竞争能够让我们进步,开发自己的潜能,实现目标。

在大学校园里,奖学金往往会成为同学之间一个敏感的话题。

虽然我读书期间从未拿过奖学金,但我依然从同学的口中听闻过许多关于奖学金而产生的争执。

拿到一等奖学金的人往往会引发其他同学的许多不满。

可是我们需要因为别人的讨厌,就放弃去获得奖学金的决心吗?

不需要,因为被人讨厌,很有可能,只是因为,你做的比别人优秀而已。

你活出了自己的样子

别让讨好型人格毁了你的人生(讨好型人格被人讨厌)(4)

前文中我们提到,被人讨厌的原因包括,TA把对自己的不满投射到了你的身上。

这意味,TA在你身上可能看到了一些自己还无法自我接纳的特质。

比如说,你对自己的外表很满意,而TA对自己的外表的自信心有所欠缺,这时候,就会导致TA将自己内心的情绪投射到你的身上。

这个时候,我们同样也没有必要因为TA的看法而去改变自己。

在心理学中,活出自己的样子,是一种健康人格的表现。

自我接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学习心理学,也能够帮助我们去识别他人投射在我们身上的一些意念,帮助自己,去划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界限,保持自己的边界感。

你具备自己的边界感

别让讨好型人格毁了你的人生(讨好型人格被人讨厌)(5)

在我们身边,存在着很多的索取型人格。

对他们而言,之所以会讨厌一个人,仅仅只是因为,对方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

他们的典型特征就是,将索取当做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一旦索取遭到拒绝,他们就会表现出侵略式的攻击性。

对于这样的一些人,我们需要守住自己内心的边界,直接拒绝或远离。

比如在职场中,有些人会要求你做一些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工作,当然适当的帮助同事也有助于我们在职场中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对于一些不断“越界”的人来说,你的妥协,往往只会让他们不断的得寸进尺。


在别人的评价里,我们能够看见的是自己的“镜像自我”。

这是由被称作法国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大师“拉康·雅克”所提出的,它指的是,我们通过观察他人的反应和评价而形成的对自我的评价。

当然,我并不是要鼓吹大家说,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

镜像自我也是自我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是,我们需要去加强镜像自我中“反思评价”的这个成分。不要将自己等同于镜像自我。

杨绛老师在《走到人生边上》里有这么一段话。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与人为善,并不意味着去讨好他人。

先让自己强大起来,把关注点从外界转向自己的内心,问心无愧,就是一种善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