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诊---方法和注意事项,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肺部叩诊和胸部叩诊?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肺部叩诊和胸部叩诊(体格检查四)

肺部叩诊和胸部叩诊

叩诊---方法和注意事项

直接叩诊法:以右手食、中、无名指的指腹叩击胸壁,用于判 断大范围病变的大体定位

间接叩诊法:以左中指的第二指节作为叩诊板指紧贴于叩击部 位表面, 右手中指指端垂直方向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 或末端指关节,以右腕关节和掌指关节活动为主,避免肘关节 和肩关节参与活动,叩击动作要灵活、短促,富有弹性,叩击 后右手中指立抬起,在同一部位叩诊可连续2-3下。肩胛间区叩 诊时,扳指与肋骨垂直,其他区域扳指置于肋间与肋骨平行。

体位:坐位或仰卧位、侧卧位。检查背部时,嘱患者双手交叉抱肘,由上至下,先前胸,再侧胸,再背部,左右对称部位对比

叩诊---肺界叩诊

肺上界叩诊方法:

自斜方肌前缘中点开始叩诊,为清音。

自上述中点叩向外侧,当清音变为浊音时即 为肺上界的外侧缘,做标记以备测量。

再由斜方肌前缘中点叩向内侧,当清音变为 浊音时,为肺上界的内侧缘。标记。

测量两标记之间的距离为肺上界的宽度。

肺下界叩诊方法: 肺下界在锁骨中线、腋中 线、肩胛线上分别为第6、 8、 10肋间,左侧 因有心脏,因此肺下界在右锁骨中线、双侧 腋中线、双侧肩胛线这5条线上叩诊。

嘱患者平静呼吸,以间接叩诊法在上述5条 线上自上而下进行叩诊(自直接叩诊的清音 区向下叩诊)。当声音由清音变为浊音时标 记,并判断位置。

肺下界移动度叩诊方法:

被检查者取坐位在平静呼吸时,检查者先于 被检查者右肩胛线上叩出肺下界的位置。

然后告知被检查者作深吸气后并屏住呼吸的 同时,沿该线继续向下叩诊,当由清音变为 浊音时,即为深吸气时的肺下界的最低点做标记。

当被检查者恢复平静呼吸时,再告知做深呼气并屏住 呼吸,然后由下向上或由上向下叩诊,直至浊音变为 清音或清音变为浊音,即为深呼气时的肺下界的最高 点做标记,由此测量出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的距离为 肺下界移动度。

肺下界移动度(正常为6~8cm)

以同样的方式叩出腋中线、锁骨中线的肺下界移动度。

各部位移动度有少许差别,以肩胛线和腋中线移动度 最大。

正常叩诊音:清音

两肺尖的宽度正常约为4~6cm,右侧较左侧稍窄。

肺上界变窄,常见于肺结核所致肺尖浸润,纤维性变及 萎缩

肺上界变宽,叩诊稍呈过清音;常见于肺气肿的病人。

肺前界:右肺前界在胸骨线位置,左肺前界2~3肋间同 右肺,第4~6肋间隙在胸骨旁线处。

肺下界:平静呼吸时锁骨中线在第6肋间隙,腋中线在 第8肋间隙,肩胛线在第10间隙。矮胖者可上升1肋间, 瘦高者可下降1肋间。

肺下界降低:慢阻肺、腹腔内脏下垂。

肺下界上升:肺不张、腹压升高(肠胀气、气腹、腹水、 肝脾肿大、腹腔巨大肿瘤、膈肌麻痹)

肺下界移动度减弱:慢阻肺、肺不张、肺纤维化、肺炎、 肺水肿。

肺下界移动度叩不出:大量胸水、大量气胸、广泛胸膜 粘连、膈神经麻痹

叩诊---肺部异常叩诊音

异常叩诊音:在正常清音的部位叩得浊音、实音、过清音、鼓音。

浊音或实音:肺大面积含气量减少的病变如肺炎、肺不张、肺水肿、肺梗死、肺实性占位、胸腔积液、胸膜增 厚等。

过清音:肺弹性减弱而含气量增多如肺气肿。

鼓音:气胸、贴近胸壁的大空腔性病变(空腔直径 >3~4cm )如肺囊肿、肺大泡、空洞性肺结核。

浊鼓音:在肺泡松弛含气量减少时,其叩诊音兼有浊音 与鼓音的特点。见于肺水肿、肺炎消散期或肺不张。

小测验

1.肺上界扣诊正常人宽度为

A.3~4cm

C. 5-6cm

2.肺下界的移动度为 A.3~4cm

C. 5-6cm

B.4~5cm

D.6~8cm

B.4~5cm

D.6~8cm

小测验

3.肺部叩诊过清音见于

A.肺炎

C.气胸

B.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D.胸腔积液

4.肺部叩诊呈实音见于

A.大量胸腔积液 B.肺气肿

C.气胸 D.巨大肺大泡

答案

1.C

2.D

3.B

4.A

你答对了吗?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