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新手妈妈而言,刚生完宝宝会有一些巨大的转变。由于刚生完宝宝后体内的激素变化、产后身体的疲惫和疼痛、照顾宝宝导致的睡眠缺乏、遇到新生儿问题或面对哺乳困难所经历的种种挫折,这些都容易使新妈妈们产生出消极的情绪。

1、产后抑郁情绪和抑郁症

产后消极的情绪很常见,比如说沮丧、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下降、失眠等等。对于大多数妈妈来说,这些症状通常在1-2周就能够自行缓解。这一短暂的情绪低落又尝尝被称为 baby blues. 也因为持续时间很短暂,并不会对宝宝产生不利的影响

但如果这种消极的情绪持续超过2周以上,又或者是严重影响到了妈妈的生活,甚至是产生了厌世的想法或伤害宝宝的念头,那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当妈妈出现下列症状时,必须要引起重视:

(1) 较长一段时间内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感到悲伤、焦虑或烦躁不安

(2) 精力明显减退、持续感到疲劳,对以前喜欢的事情一点都提不起兴趣

(3) 胃口差,不想吃东西,体重明显下降;又或者暴饮暴食,体重明显增加

(4) 失眠、早醒、睡得太少;又或者整天昏昏欲睡

(5) 一直有头疼、胃肠道不适等身体症状

(6) 很难集中注意力,思考能力下降

(7) 没有办法照顾宝宝

(8) 觉得自己很失败、讨厌这个世界

(9) 有轻生或者伤害宝宝的念头

建议先带妈妈去当地的精神卫生中心或三甲医院心理科接受专业的评估和治疗。

2、对宝宝的影响

妈妈产后第一年,对于宝宝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较为严重的产后抑郁症除了造成妈妈的身心不适以外,还会对宝宝,以及家庭中的其他成员产生不利的影响。

首先,妈妈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照顾好宝宝。抑郁使得妈妈没有办法与宝宝去建立良好的母婴的连接,同时也可能使得母乳喂养过早的停止。非抑郁症的母亲相比,抑郁症状的母亲不太能够识别孩子的表情,无法给到宝宝恰当的回应;不太会给孩子讲故事或者陪孩子游戏,母婴关系受到很大的干扰。

此外,产后抑郁症也与儿童的异常发育,认知障碍和精神病理学有关。有研究显示,妈妈患有产后抑郁症,宝宝腹泻、哮喘、糖尿病的发生率会显著增加。宝宝营养不良和发育迟缓的风险也更高。

产后抑郁也可能使得婚姻关系变得紧张,家庭矛盾增加。另外,母亲自杀或者伤害婴儿也是非常严重的后果。而现在,这样的社会报导正在不断的增加,也促使抑郁症被更多人所认识和重视。

3、影响因素哪些?

影响妈妈产后情绪的因素有很多,有妈妈自身的身体和心理因素,也有外在社会生活压力所造成的影响,比如:

(1) 妈妈的年龄

(2) 围产期身体状况不佳(如肥胖、妊娠期糖尿病、妊娠高血压、分娩后感染等)

(3) 生产后身体激素水平发生巨大的变化

(4) 怀孕期间或者分娩后有重大生活事件的发生

(5) 妈妈的人格特质

(6) 不良妊娠和新生儿结局(如死产,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和新生儿死亡)

(7) 母乳喂养困难、持续时间较短或停止

(8) 育儿压力大,如婴儿哭闹不安、难以安抚等

(9) 家庭婚姻状态不和谐

此外,妈妈自身的情绪状态、是否抽烟酗酒、家庭是否给予足够的支持等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4、如何防治呢?

了解了影响的因素,妈妈可以做些什么来预防呢?

(1) 用知识武装自己。在孕期,妈妈可以通过一些科普书籍来了解自己身体发生的变化,也可以学习一些育儿的知识和理念,做到有备无患,不至于等到宝宝降生后手忙脚乱。

(2) 坚持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是妈妈和宝宝建立链接的最好的方式,母乳喂养过程中妈妈产生的大量催产素能够调节妈妈的情绪,同时让妈妈和宝宝产生更紧密的链接。如果妈妈在母乳喂养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3) 建立自己的支持体系。找到支持自己的人,对于新妈妈而言非常重要。可以是自己的老公,也可以是家中的其他长辈,或者是一个保姆来帮忙分担一部分家务。还可以找同为人母的闺蜜,或者是找一个妈妈群体,还可以是一些专业人士。

(4) 学习情绪的调节。当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及时调整情绪非常重要。可以采用深呼吸、听轻音乐、运动、逛街甚至是吐槽来发泄或舒缓自己的不良情绪。当然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怎样预防产后抑郁症7个方法要知道(产后为什么容易得抑郁症)(1)

如果妈妈真的觉得自己情况不太好,也不要讳疾忌医。早发现早治疗对于母婴双方都是非常有利的。

对于产后抑郁症,心理治疗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认知行为治疗(CBT)通过改变改变功能失调的思想和错误信念,从而改变行为和情绪,同时也通过有效的手段促进有益的活动和行为,减少回避行为和反思,帮助来访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关系心理治疗着重改善与抑郁直接相关的人际关系或情境,比如帮助妈妈度过婚姻的冲突,或者更好地适应母亲这个角色;积极倾听能够帮助来访者深入了解并接受自己的感受、行为和价值观;精神动力学治疗则能够通过识别关系、感受和行为模式来增强来访者的自我觉察,帮助来访者形成更有成效的应对方式(防御机制)。

当然对于一些较为严重的抑郁症,服用药物可能是非常必要的。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