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二人转,想到东北人

提到东北人,想到的也是二人转

二人转和东北人如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一样互相绑定,唇齿相依。

乐呵了、闲在了,东北人都能哼两句二人转。

二人转也有这样的魔力,让人一哼起来,日子仿佛变得有滋味了。

交际舞二人转(二人转解我风情)(1)

王金龙和毛毛

有人觉得二人转低俗,内容都是吃喝拉撒睡的日常,没有诗情画意、也没有历史典故、更没有什么人文思想。

可这正是二人转的独到之处,铁凤叫它风情。

但二人转的风情,却不是人人都解得了的。

交际舞二人转(二人转解我风情)(2)

有二人转的地方永远不缺观众

二人转俗,但是不媚俗。

唱的唠的是老百姓自己的嗑,不为迎合大众价值观去跪舔。

只为去发现那聒噪生活中的一丝笑意,还有那一地鸡毛中的一缕温情。

交际舞二人转(二人转解我风情)(3)

老艺术家表演二人转

非东北人听不懂二人转,二人转也恰恰代表了生长在黑土地上的东北人性格,直接、幽默、粗线条。

但有的非东北人也特别喜欢二人转。

来到沈阳,去哪玩?去刘老根大舞台看看吧!

还别说,娱乐圈、体育圈、商政圈都爱去刘老根大舞台,真正达到了雅俗共赏。

交际舞二人转(二人转解我风情)(4)

沈阳刘老根大舞台

二人转和东北人一样,能让人迅速放松,拉近距离。

进去时还“您先请,您先请”,出来时就称兄道弟“唉呀妈呀,咋这招笑呢!”。

交际舞二人转(二人转解我风情)(5)

从二人转里,可以听出东北人的人情味道。

舞台上表演的二人转,多数都是夫妻俩搭档。

男的负责搞笑、才艺多、脸皮厚;女的冷静、歌舞强、负责搂住场面。

有点像相声里的逗哏和捧哏,也有点像京剧里的丑角和旦角,但更像东北每个家庭里的两口子,男的再能嘚瑟,也得有媳妇兜着。

台上的两口子配合默契,搞笑尺度把握到让观众笑而不烦;

台下的两口子更加默契,把日子过的红红火火有滋有味。

交际舞二人转(二人转解我风情)(6)

王小利和媳妇表演二人转

幽默

结合了东北大秧歌和河北莲花落的二人转,讲究唱、说、做、舞。

通过绝活、装傻、调侃、模仿、卖萌把观众逗乐。

如果说相声是幽默,小品是搞笑,那二人转就是撒欢。

没有弯弯绕,让你彻底放开了的笑,表演者也不用控制,一起乐呵。

交际舞二人转(二人转解我风情)(7)

憨直

二人转唱起来曲调婉转,但是词却很直白。

只要听得懂东北话,都听得懂二人转。

除了“哎吆吆吆吆吆哎吆吆”基本就是直白的东北话,套路少,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交际舞二人转(二人转解我风情)(8)

联欢会表演二人转

乐观

时至今日,二人转演员的生活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为有些演员登堂入室、得道升天,但大部分人依旧在黑土地上挣扎求生、温饱而已。

更多的二人转演员没有小沈阳、宋小宝、杨树林那样的机遇,参加春晚以及卫视综艺栏目。

交际舞二人转(二人转解我风情)(9)

东北F4

实际上,在沈阳,在长春,在哈尔滨,甚至以下的市县,所谓“草台班子”仍旧延续着相当传统的模式——演出费微薄得可怜,全靠一身硬功夫吸引客人打赏,而赏钱当然要与剧场老板分成。

交际舞二人转(二人转解我风情)(10)

二人转表演绝活

但黑土地的孩子们依旧努力着,保持着乐观。他们相信,生活总有一天会像舞台上那样,手绢美美转起来,扇子美美摇起来,跳着欢快的节奏,唱出嘹亮的声音。

二人转的丑角经常会扮演傻瓜或者残疾人,这一点也备受诟病,但是看过之后你会发现,二人转里的傻子永远不会吃亏,这可能是“扮猪吃虎”最原始的套路。

交际舞二人转(二人转解我风情)(11)

写实

二人转之所以让人爱看,是因为能看到我们自己。

就像自媒体号都在力图做的,它经常能够表现出一些隐性的共鸣,让观众会心一笑。

也像乡村爱情一样,虽然没有什么太深远伟大的意义,可这就是生活啊!

一把扇子、一块绢花,小日子就在这翻转飞舞中,平淡却又精彩。

交际舞二人转(二人转解我风情)(12)

生活有很多不如意,是多高度数的鸡汤都解决不了的。

可是听听二人转,就会找到平淡生活的意义,再哼两句,心情立刻就敞亮了,生活就是这么美好。

铁凤曰:现在,二人转已经渐渐走向全国,渐渐和相声小品分庭抗礼,这既是二人转的改变,也是全国文化越来越接受多元的一个体现。作为观众,怎么还能不解风情呢?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不BB不沈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