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 可以收听

鲁西南记忆老板是谁 鲁西南记忆糖精(1)

写这篇文章叫“糖精”,喜欢悬疑小说的年轻人不要以为是树精的精、狐狸精的精、妖精的精,不是糖变成了“精”,在这里特别声明一下。

糖精化学名称为邻苯甲酰磺酰亚胺,难溶于水。小时候说的糖精,其实应该是糖精钠,就是易溶于水的邻苯甲酰磺酰亚胺的钠盐。

人们一直对于甜味有特别的向往,饭菜是不是香甜可口?井水、西瓜甜不甜?以至于形容日子过得比蜜甜。小时候是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糖对于鲁西南农村的普通人家来说,算是奢侈品,一般人家是买不起的。蒸馍的时候能在馍的中心包上一点糖,做上几个糖馍,是孩子们再也喜欢不过的食物。

鲁西南记忆老板是谁 鲁西南记忆糖精(2)

鲁西南记忆老板是谁 鲁西南记忆糖精(3)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喝糖精水是一种“时尚”。那时候糖精应该是五分钱一包,大概有二三十粒糖精,上学的时候同学们都会带瓶水,里面加上2-3粒糖精,喝起来甘甜甘甜的,即使是像我这样不爱喝水的人,一上午也能喝上一瓶子。一包糖精能用很长时间,小伙伴们把糖精当成宝贝,会在家里找个地方藏好或者放进铅笔盒里面,生怕别别人偷走了。有的小伙伴暂时没有了糖精,会借用别人几粒糖精,但回头要如数还上。

年轻人或许想象不到,那时候农村没有像现在这样带盖子的玻璃的、塑料的、不锈钢的等各种各样的水杯,而是把啤酒瓶子洗干净盛水用。里面盛的水也不是纯净水、矿泉水,而是从压水井直接灌的凉水。当然也有小伙伴使用漂亮的异形瓶子,就会招来很多周围小伙伴的羡慕。比较讲究的还会买上一段中空的塑料绳,一端插进啤酒瓶子里面,一端用嘴吸,也是一种很享受的样子,其感觉不亚于现在有钱人使用“老板杯”喝茶。

那时候小伙伴们认为喝糖精水是一种时尚,甚至是在上课的时候,有些调皮的孩子把吸管从袖子穿过来,吸管头在手心,看似手托腮帮在听课,其实嘴角在吸糖精水。这或许是当年喝糖精水的最高境界吧。

鲁西南记忆老板是谁 鲁西南记忆糖精(4)

在麦收大忙的季节,几家人联合在一起收麦子,麦浪一阵一阵的袭来,让人感到燥热难耐。中间会有人回家从压水井压上一桶冰凉的井水,再撒上一包糖精,好似甘冽的泉水,挥汗如雨的人们从水桶里面舀起一瓢一饮而尽,是在炎炎烈日底下再也痛快不过的感觉。糖精的甜度可以大大刺激人的味蕾,促使辛劳的人们多多饮水,以保持旺盛的体力。

鲁西南记忆老板是谁 鲁西南记忆糖精(5)

鲁西南记忆老板是谁 鲁西南记忆糖精(6)

小时候打爆米花,在装上玉米粒之后,打爆米花的师傅会从衣兜里掏出一包糖精,然后小心翼翼的往里面加上几粒,旁边的孩子们就会嚷嚷着:多加几粒吧、多加几粒吧!小孩子们以为多加了糖精爆米花应该会更甜,好像是打爆米花的师傅不舍得给多加。那时候糖精也不算太贵,不是师傅不舍得多加,其实是糖精加多了会苦。

糖精钠的甜度约为蔗糖的300—550倍,故其十万分之一的水溶液即有甜味感,浓度高了会有苦味。我小时候认为糖精水很甜,糖精应该会比白糖更甜,有一次买了一包糖精,就迫不及待的将一粒糖精填进嘴里,瞬间,极甜的味道布满整个舌头的味蕾,但随之而来的确实很苦的味道。

现在知道了糖精其实是煤焦油里面的提取物,是化工产品,一点营养价值都没有,甚至还有人说有毒有害。回想起小时候的这一段经历,有一种说不出的伤怀,在清贫的时代,小小糖精粒的记忆是无法忘掉的,在繁华的现代,再美味的甜点也留不住记忆。现在饮料品种繁多,但饮用只是为了解渴,再贵的饮品也喝不出快乐的童年时光,冰箱冷柜也无法代替压水井井水的清凉。

鲁西南记忆老板是谁 鲁西南记忆糖精(7)

我常常想,小小的糖精,其实蕴含着生活的哲理:虽然名为“糖精”,但直接吃是非常苦的,只有化在水里,稀释之后,才能吃出甜味来。甜到极致竟然是苦,而苦被稀释后又能回到甜,这便是“乐极生悲”“物极必反”“苦尽甘来”的生活哲理。糖精虽然吃着很甜,但对于我们的身体,并无任何营养价值,只不过骗骗我们的嘴巴而已,生活也是这样,为了暂时的利益而忽略真正的需求,这便是得不偿失,表面的光鲜并不是真正的幸福。

鲁西南记忆老板是谁 鲁西南记忆糖精(8)

现在的孩子们可能都不知道糖精是什么东西,我们早已跨越了一个时代——糖精时代。

时光远去,童年值得回味,糖精里的故事无法忘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