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7.1分,烂番茄新鲜度26%。

2019年秋,李安的新作《双子杀手》在中美两国的口碑犹如精分般两级分化。

这其中原由为何?

电影评价体系背后的文化阵营

首先,让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豆瓣评分,烂番茄指数以及我们常常听到的IMDb排名。

豆瓣评分9.0以上的新电影(豆瓣7.1烂番茄26)(1)

豆瓣、IMDb、烂番茄

在这个内容过剩的时代。

电影和电视剧作为一种重要的娱乐消费品,数量也呈现爆炸性增长。

于是为了帮助人们在其中更有效率的找到高品质的作品,大量影视评分网站应运而生,豆瓣电影、烂番茄网、IMDb就是其中一员。

豆瓣评分9.0以上的新电影(豆瓣7.1烂番茄26)(2)

2010-2018中国电影年产量示意

而在这些有不同评判机制的网站背后,站着的是各自的意见代表。

烂番茄网,其主要评价体系为烂番茄指数,目前有三个标准,分别是:腐烂(Rotten)、新鲜(Fresh)、认证新鲜(Certified Fresh)

《双子杀手》获得的就是最低的一档口碑,腐烂,新鲜度仅为26%。

豆瓣评分9.0以上的新电影(豆瓣7.1烂番茄26)(3)

这些评价都来自于烂番茄网认证的3000名专业影评人(一部电影里他们可能只有部分人参与了打分)。

相较于烂番茄侧重影评人打分,IMDb和豆瓣电影则是依靠影迷的评价,因而更具大众口味。

比如豆瓣电影与IMDb上长期霸榜的冠军同为《肖申克的救赎》,而在烂番茄上该片的新鲜度与评分甚至不如皮克斯的续集动画《玩具总动员4》。

豆瓣评分9.0以上的新电影(豆瓣7.1烂番茄26)(4)

上为《肖申克的救赎》豆瓣评分,下为IMDb评分

虽然豆瓣与IMDb都未对外公布评分的具体计算过程(IMDbTOP250除外),但可以确定的是通过某种加权平均算法得出,只有该网站的注册用户才能够评分,且资深用户评分权重更大。

因此作为垂直度很高的网站,活跃在豆瓣电影和IMDb上的用户大都是电影爱好者,相对普通观众,他们对电影的见解不会单纯的依靠好看与不好看的直观感受。

豆瓣评分9.0以上的新电影(豆瓣7.1烂番茄26)(5)

某种程度,站在这两个评价体系背后的,实质是中美两国数量最庞大的“文化中产阶级”,代表着两国主流的文化价值观。

他们的价值取向,对本国电影艺术的表达方式有重要导向作用,同时也是他们的冲突和分歧引发了如《双子杀手》般精分的评价结果。

豆瓣评分9.0以上的新电影(豆瓣7.1烂番茄26)(6)

精分般的评价背后是电影的文化之争

《双子杀手》烂番茄新鲜度26%的差评,足见北美影评人对本片所持的负面态度。

那我们再打开IMDb这个用户群体定位最接近豆瓣电影的网站,会发现,也只有5.7分。

依旧不及格,而且与豆瓣分差达1.4分。

豆瓣评分9.0以上的新电影(豆瓣7.1烂番茄26)(7)

在豆瓣自己的评分系统里,1.4分的差距意味影片完全不在同一个档次,7.1分属于中等较好的成绩,而5.7分如果是动作片,都是长这样的:

豆瓣评分9.0以上的新电影(豆瓣7.1烂番茄26)(8)

如果是科幻片,则是长这样的:

豆瓣评分9.0以上的新电影(豆瓣7.1烂番茄26)(9)

显然《双子杀手》在国内影迷心里不属于这样的电影。

为何两国庞大的“文化中产”会对它产生如此大的分歧?

这就得引出一个话题,电影是有国界的。

这个“国界”,说的更具体一些,是文化的边界,换言之,7.1分与26%、5.7分的背后是中美两国主流文化价值取向的差异和争论。

豆瓣评分9.0以上的新电影(豆瓣7.1烂番茄26)(10)

李安在《双子杀手》中明面拍的是我和“我”故事,实则有自己多样的情绪寄托,尤其是把儒家传统的父子关系映射了进去,拍出这么一部不太美国的动作科幻片。

即便如此,李安还透露自己本来希望的是另外一个结局:男主角亨利用隐姓埋名换来“年轻自己”的新生。结果因为试映会反对声太强而作罢。

豆瓣评分9.0以上的新电影(豆瓣7.1烂番茄26)(11)

如果没有非常充分的理由就牺牲自己,成全别人,这在美国文化里很难被理解,尤其是在牺牲也不会变成英雄的前提下。

此外美国的父子相处之道更多的是平等与鼓励,而单向的传承与牺牲,是中国父亲更容易作出的选择。

豆瓣评分9.0以上的新电影(豆瓣7.1烂番茄26)(12)

李安《喜宴》最后一幕

遑论“父子”,即便如李慕白与玉娇龙近似师徒间的传承,都可以接住牺牲之重。

因此《双子杀手》传递的某些情绪,容易和中国人产生共鸣。

不单如此,这种电影背后的文化“冲突”,甚至还表现在对纯美国本土电影的认知差异上。

说出来可能惊掉你的下巴。

卡神的《泰坦尼克号》,从资本到拍摄,100%西方“血统”。不但票房席卷全球,还成了当年奥斯卡的奖项收割机。

豆瓣评分9.0以上的新电影(豆瓣7.1烂番茄26)(13)

《泰坦尼克号》

但是,在他们自己的IMDb上,评分仅为7.8分,甚至进不了IMDb的TOP250排行榜。

而在中国,《泰坦尼克号》妥妥的豆瓣TOP250,而且排名第六,超过120万人给出了9.4分的成绩。

从结果上看,传递的信息一个平庸无奇,一个堪称经典。

豆瓣评分9.0以上的新电影(豆瓣7.1烂番茄26)(14)

《泰坦尼克号》IMDb分数

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

引用《华尔街日报》对《泰坦尼克号》在中国大受追捧的评论就是:

“不羁的流浪汉越过社会中的种种障碍令贵族美女为其着迷的故事与中国七夕节的传说并无大异,这个传说讲述的是幼年失去双亲的贫穷放牛娃与王母最小的女儿坠入爱河的故事”。

虽然带点盛气凌人的点评态度,但“话糙理不糙”,中国人确实比美国人对这种调性的爱情更买账。

因为从古代开始,长时间里中国社会的流动性并不好,所以对跨越阶层的浪漫总有美好的解读。

而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自立国后就以社会流动性好而出名,杰克和露丝的爱情就很难升华成美好的想象。

西方不亮,东方亮,看来我们真的不一样。

豆瓣评分9.0以上的新电影(豆瓣7.1烂番茄26)(15)

华语电影需要更多具有世界情怀的影片

2019年即将过去,从目前世界各国票房排行榜冠军名单中可以看到。

美国的《复联4:终局之战》几乎霸榜,但中日韩三国的冠军影片全部都是自家出产,韩国自《极限职业》上映后,第一的位置就没挪过窝,而中国和日本2019年的前冠军《流浪地球》和《名侦探柯南绀青之拳》也都是各自的国产片。

豆瓣评分9.0以上的新电影(豆瓣7.1烂番茄26)(16)

这里面喜的是同在儒家文化圈的中日韩三国相对其他地区或国家,有着非常顽强的自成一体的文化欣赏习惯。

翻翻黄历还会发现,三国各自的影史票房冠军也都是本土电影,分别为:中国《战狼2》;日本《千与千寻》(日本人是真心喜欢动漫,影史TOP10里四部动画片,宫崎骏一人占三部);韩国《极限挑战》(没错,今年挑落了抗日神片《鸣梁海战》)。

豆瓣评分9.0以上的新电影(豆瓣7.1烂番茄26)(17)

《战狼2》、《千与千寻》、《极限职业》

但悲的是,美国的电影文化输出傲绝全球,其他人几无招架之力,可见其软实力的强势。

猪哥想到那部在豆瓣电影和IMDB都排名第一的《肖申克的救赎》。

为什么它会同时博得中美两国“文化中产”的青睐?

因为有的情感和文化,是人类共有的特征,属于世界情怀。

如果放大这种共性,就更容易在全世界找到知己。

对于今天的华语电影,服务好国内观众已经可以让自己活的很好。

豆瓣评分9.0以上的新电影(豆瓣7.1烂番茄26)(18)

如果能在此之外留出余力打造一些激发全球情感共鸣的电影,比如像《肖申克的救赎》。

对中国文化的输出和软实力提升,都利在千秋。

(文/红猪)

关注红猪看电影,更多精彩内容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