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梁,又称季氏梁、季仕梁,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春秋初期随国大夫,我国南方第一位文化名人,开儒家学说先河的重要学者。李白誉其为"神农之后,随之大贤"。
战国时期,季梁受聘于魏国为大臣。一天,魏国国王让他出使外国,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
季梁领命后,立即出发,沿路边走边了解民情。
一天,他在路边休息的时候,听到旁边的人在讨论,说魏国国王要出兵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季梁问清楚情况后,立马掉头往回赶。
季梁急急忙忙地赶回都城大梁,也顾不得休息,赶紧让人向魏王通报,说有事要求见魏王。
魏王听到来人通报后,感觉很奇怪,明明让季梁出使外国,怎么那么快就回来呢?难道发生了什么重要的大事?
魏王赶紧让人叫季梁进来。
当季梁进来后,魏王忍不住想笑,为什么呢?因为季梁“衣焦不申,头尘不去”,衣服皱巴巴的,满头都是尘土,那是多大的急事啊?
魏王见此,忍着笑问道:“季梁,你是奉命出使外国的,按正常的行程,你应该是走了一半的路程,但现在急忙赶回来,难道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告诉寡人吗?”
季梁喘着气说:“是的,臣有一件十分重要且紧急的事要向大王汇报。”
魏王一听,果然发生了大事,于是催促道:“是什么事?你快快说来。”
季梁稍稍平复了一下气息,但还是带着一些喘息说:“大王,我在半路上遇见了一个驾马车的人,挥着鞭子,吆喝着马,向北方赶去。”
魏王听了笑了:“这那是什么重要的事情!这样的事情也值得你中途折返向我报告吗?”
“大王,你别急!先听我说。这驾车的人是没有问题,问题是他是去楚国的。”
魏王一听,也奇怪了,说:“去楚国应该走南边啊,他为什么向北边走呢?”
季梁说:“大王,我说的十分紧急重要,就是在于此。我当时也是很奇怪,于是就问那乘车的主人:‘你到楚国为什么要向北方走啊?’那人就对我说:‘因为我驾的是一匹名驹,转眼就可以跑几十里的路,我不怕。’我对他说:‘你的马就算跑得很快,可是越走越糟糕,因为你走的方向不对,到楚国应该是走南边的,但是你为什么走北边呢?'”
季梁看了一下魏王,见他在认真听,接着继续说:“那人听我的话后,还很自信地说:‘我带了足够多的路费,在去的路上,我是根本不用担心的。’我说:‘尽管你带的路费很充足,可是你的方向走得不对,你是永远也到不了出国的。”
“后来呢?他又说什么呢?”魏王见季梁又停下来,于是焦急地追问。
季梁又接着说:“他还是自信满满地说:‘不要紧,我的车夫有多年的驾驭经验,什么样的马他都能驾驭,更何况是一匹名驹,有日行千里的脚程,我还担心什么?’”
季梁对魏王说的话,在《战国策》上是这样记载的:
(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③。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矣。”
魏王听了不禁大笑起来,说:“那人是疯子吧!就是他有千里马、有好的车夫、有很多钱,可是他是背道而驰啊,楚国在南,他却往北走,这不是离楚国越来越远吗?”
季梁这是把帽子摘下来,语重心长地对魏王说:“大王说的话一点不错,这人是背道而驰,愈向北则愈离楚国远。但大王平时常以称王称霸自许,称雄天下自命。可是今天大王倚仗国势强,国土广,兵卒精,就准备进攻邯郸,取赵地来满足自己。依臣所见,大王愈对邻国用兵多,则愈离称王称霸的基业远甚,这正如臣在中途所见的那位去楚国而向北行的驾车者,是背道而驰啊!”
《战国策》记载道:
大玉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魏王听了李梁的话,思索了一阵子,觉得他说的很在理,于是取消了攻取赵国邯郸的计划。
在这故事里,与其说季梁太有计谋了,不如说他说话太有技巧和艺术了。
正如鬼谷子说道:“智者达于数,明于理,不可欺以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
意思就是有智慧的聪明人通达礼数,明白事理,不能用虚假欺骗他,可以用道理来晓谕他,使他建功立业。
很显然,在上述的故事里,季梁是个聪明有智慧的人,他懂得魏王的脾气,先用驾车去楚国,但却南辕北辙的故事,引出自己所要表达的事情和道理。
因此,从故事知一个道理: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强项和弱点,对待不同的人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要针对对方的弱点去要挟他,同时要顺随他的脾气和长处去利用他,这样就容易成功。
希望大家从这故事悟出的道理能运用到日常生活里,让自己处世更成熟,生活更顺利。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参考文献:《战国策》《鬼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