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咸酸甜(老厦门口中的咸甜)(1)

每次用闽南话念起“咸甜咸甜”,就有种莫名的亲切。

以前也不觉得这个味道有什么特别的,也没有去在意咸的和甜的混在一起吃有什么好奇怪的?第一次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大学,和舍友一起吃早餐,她见我打了一份花生汤加蛋还配着咸粿,她竟然表示很惊讶,还疑惑的问我“这两样东西怎么会搭在一起吃呢?”

其实现在仔细回想了一下,或许因为生活中太经常这样吃了,成为了家常便饭一般的生活味觉,所以才不觉得奇怪。一时兴起,就很想说说这个“咸甜咸甜”的味道。

举个最经典的例子,大概就是芒果蘸酱油了吧。

厦门咸酸甜(老厦门口中的咸甜)(2)

厦门咸酸甜(老厦门口中的咸甜)(3)

说真的,从小到大都是这样吃过来的,所以在“涉世未深”之前,没听过别人说芒果蘸酱油是一道黑暗料理之前,我都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每年夏天,爸爸就会从单位拿回很多树上摘下的本地小芒果,虽然很多人说这些树上的芒果不能吃,每天吸着大量尾气还有“雨露均沾”,但每次我和我爸说起这门理论,他都会说“一年也就吃这么几次,而且在公司园区里摘的,没那么多毛病。”或许也是地道老厦门人的一种表现吧。

厦门咸酸甜(老厦门口中的咸甜)(4)

之前在微博上发了一次芒果蘸酱油 粉丝们的激烈讨论

我们吃芒果都是一片一片削的,不像现在很多人是翻开切成块状的。削好之后,会习惯的在冰箱冷藏一会,然后在淋上酱油。至于这个酱油是生抽还是老抽,秘密君家里好像也没有那么讲究,根据口感,加一点就行。父亲说他从小就这样吃的,所以习惯了,也改不了了。

厦门咸酸甜(老厦门口中的咸甜)(5)

再来说另一个我认为也挺接地气的——春卷。很多地方都有春卷,但好像各个地方都有所差异,就算是在厦门,岛内和同安的吃法也不太一样。除了包的“菜”配料不同以外,我觉得最有特色应该是,我们习惯在吃的时候撒上一层贡糖,白水的最好。这样包起来吃的春卷,就真的是咸甜咸甜的呢。曾经写过一篇家里做春卷的,很受欢迎,可以点击看看《厦门“薄饼”还是自家做的好吃》。

厦门咸酸甜(老厦门口中的咸甜)(6)

-岛内吃法-

厦门咸酸甜(老厦门口中的咸甜)(7)

-同安吃法-

(每个家里具体吃法肯定还有小区别,不接受无理抨击哦)

和春卷同理可得的还有北仔饼和咸酸甜。很久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就叫《咸酸甜》,讲的是在镇邦路上的一个二十几年的老摊位,每天都会在那个惠通巷子口出摊,只卖北仔饼和咸酸甜。

厦门咸酸甜(老厦门口中的咸甜)(8)

这两样东西对于真正的老厦门来说,真的算是情怀食物。问过不少老厦门,他们提起这个都说“以前能吃上这个真的太奢侈了,好攒好久的零花钱才能买一个。”相对于咸酸甜,北仔饼还比较常见一点,很多人说有点像光饼的感觉,但其实我觉得吃起来口感还是有点不太一样的。

一般是在北仔饼的中间划一道,然后加入依次将沙花生碎、芫荽、贡糖、酸萝卜和甜辣酱分层塞入饼肚中,有的还会在底部加沙丁鱼罐头。小时候在中山路逛街,偶尔在路上看到妈妈就会买一个给我吃,长大了,就少了。也常听不少老厦门说,以前最经典的是咖喱味的,特别好吃。

厦门咸酸甜(老厦门口中的咸甜)(9)

厦门咸酸甜(老厦门口中的咸甜)(10)

而咸酸甜呢,它从外表看有点像春卷一样,但它不是春卷。而是用春卷皮裹着油葱糖和一些小料,便成了这一味。在这薄薄的皮里头包着是经过撕扯的油葱糖、腌萝卜、芫荽、花生碎、肉松和甜辣酱,铺就的顺序往往是保证这皮不破的关键。

其实也是在老厦门的带领下我才品尝到这个咸酸甜的,因为现在卖的人真的太少了。吃起来的口感真的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是“咸-酸-甜”三种口感,很独特,可以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小吃了。

厦门咸酸甜(老厦门口中的咸甜)(11)

或许在老厦门嘴里这种咸甜咸甜,已经成为一种口头禅。那是喝茶配咸马蹄酥的味道,是花生汤配韭菜盒的味道,是老人爱吃的咸梅糕化在嘴里的味道,也是煮酱油水要加一勺白砂糖的味道。

这样一份味觉情怀,大概只有厦门土著才能感受到,这个挂在嘴边的词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一种亲切的交谈和乡愁的问候。

还有什么词,让你想起了家乡

欢迎评论与我分享

文:秘密厦门 图:秘密厦门

- 拒 绝 任 何 变 花 样 形 式 的 抄 袭 -

如 需 转 载 / 合 作 ,请 联 系 后 台

点击以下图文,直接阅读

更多内容关注“秘密厦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