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成长词典已上线1929/2000词条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3196天
01
前几天,社交网络上开始流行起一些“当代爽文”,“被这些拒绝爽到了”词条还上了热搜。
词条底下,有很多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出现,在人际交往中会遇到的一些“人情”状况,当你遇到这些状况时,你会怎么做呢?
比如,当一个毕业后就没联系过的同学,几年后结婚要你出份子钱,你会怎么做?
这位让大家爽到的网友,面对同学的“准备随钱吧”,TA说:
“祝你新婚快乐,但是我不给钱。”
对方也很强硬:“你可以不来,但得给钱。”
TA浅浅一句“想多了,臭妹妹”,依然直接给拒绝了。
再比如,一个两年多没见过面的前同事找你借钱,对你说“我知道你是个很好的人”,你会怎么办?
以下这位被前同事借钱的网友,可以说是毫不含糊,寸步不让。
前同事寒暄了几句,就以“有些事不知道当讲不当讲”开始进入正题。
对此,网友的回复是:“有啥事你直接说,如果觉得不该说,那就不要说了吧。”
于是,前同事表明来意,直言要借两千应急,并表示自己如果不是不得已不会轻易开口,也知道网友不差这点钱。
网友回复“你看错我了”,表示自己手头也紧。
前同事不依不饶,网友给对方建议了几种可以应急周转的渠道,并告诉对方自己不理解为什么要找两年没联系的人借钱?
前同事说怕身边的人看笑话,并给网友发了一张“好人卡”。
当然这对网友并不管用。
再比如,火车上正当你因为自己可以坐在靠窗的位置开心时,有情侣想要跟你换个座位,你会怎么做?
网友面对这样的请求,直接回复这位想和女朋友坐一起的男朋友说:“我也想和你女朋友坐一起,一边风景一边美女。”
网友说,最后不开心的只有这个男朋友,她和那位女朋友都挺开心的。
不仅这些,还有职场上同事叫你帮忙做他该做的事、领导要求休息日加班,生活中没有边界感的亲戚等等,那些让人爽到的网友,也都能巧言拒绝了。
02
还有一个让人“爽上加爽”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截图中是网友和舅妈的对话,舅妈听闻网友换了新电脑,就希望网友能把旧电脑寄给她女儿用。
网友说,电脑已经被朋友拿走了。
舅妈立马阴阳怪气道:“怎么不先问问亲戚,家人亲还是朋友亲啊。”
网友回复:“朋友给了一千块。”
舅妈不说话了,转头找网友妈妈说这件事。
妈妈淡淡一句:“哦,厉害。”
舅妈接着说自己女儿没得用了,妈妈回复:“你出一千二,买回来。”
舅妈无话可说。
看到这样的后续,网友们的心情更舒畅了,直言“谢谢妈妈”,难得这位妈妈不是和稀泥的类型。
这样类似的故事,之所以会让人觉得爽,无非是因为他们干了大多数人想干却不敢干的事。
人们常常因为一些人情世故,而无法随心地去拒绝一些要求,无论这些要求合不合理。
当一群人能够尊重自己的想法,拒绝他人不合理请求、要求或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时,那种舒爽感自然容易引起共鸣。
这也侧面说明,“天下苦无法拒绝久矣”。
03
反过来说,那些不懂拒绝的人,又是如何呢?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了一条“令人窒息”的提问。
“宿舍养猫,我该平摊费用吗?”
光看这件事本身,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问题在于题主对这件事的详细描述:
题主是一个大四的学生,因为实习的原因,在下学期重新分配了宿舍。
有两位新舍友A、B在开学没几天就提议一起养猫,题主没有明确表达同不同意,另一个舍友C则是说:“我没关系。”
然后A开始提议要平摊养猫的费用,C说自己这几个月经济紧张,没法平摊。A表示前几个月可以帮忙垫付,后面有钱再给就行。C直接了当地说:“恐怕自己几个月后也不行。”
而题主,因为A说每个月也就50元左右,所以就也没说什么。
C因为有洁癖,猫每次爬到她的床上时都会被她赶下来,A与B就开始对C产生意见,并且怂恿题主疏远C,3个人开始不和C说话。
于是宿舍开始养猫,A给猫买各种各样的用品和猫粮,没想到第一个月分摊下来,竟要200多。
题主一个月的生活只有1000出头,觉得为一只猫付这么多不值得,更何况自己平时也并不撸猫。她现在很苦恼,既不想掏钱,又不想因此被那两位舍友疏远。
于是她求助网友:“该怎么跟舍友说不想再掏钱比较好?”
网友纷纷表示,题主应该学学她的舍友C,而不是为了讨好其他两位,而疏远C。
题主在描述的过程里,多次提到自己是“墙头草”、“讨好型人格”,网友恨铁不成钢:
当然是不该给钱!多跟C相处吧,人家三观正的,你不跟她一起交往,你去讨好两个孤儿。
大四了姐姐,你自己基本判断能力都没有吗?
说实话,你掏钱纯属活该,你当初强硬点也不会让自己落到这个地步,让你掏钱掏多了触及你利益了你才知道反抗?
自己不争气别人说再多方法也没用,自己受着吧。
虽然扎心,但也都是大实话。
不懂得拒绝,真的会让自己活得很累。
04
太宰治在小说《人间失格》里说:
“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理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
讨好别人的本质,是缺乏自我认同感。
只有拼命地讨好外界,才能得到认同感,得到心理安慰。
这样的人会觉得,只有照顾好别人的感受,才能够被爱。
他们在外界对自己的评价里去感受自身价值,渐渐地忘了自己真实的内心想法。
于是潜意识中习惯了压抑和否定,把自己放在低到尘埃的位置上。
但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你越习惯压抑自己,别人就越觉得你能接受更高的要求。
正如精读君通识词典词条《取悦症》所说的:
你一开始就太好说话,什么事情都答应,什么东西都给,什么错误都原谅,对方对你的心理预期值,就会处于过高的位置,无论你做什么,对方都会觉得理所应当。
取悦的出发点也许是希望得到重视、肯定,但最后反而是被轻视、否定。
因此,别让自己成为老好人。
郭冬临曾在小品《有事您说话》里塑造了一个老好人形象:为了帮同事买火车票,自己穿着棉袄扛着被褥去火车站排了整宿的队。为了帮科长的忙,揽了自己不能揽的活,甚至自己贴钱进去。
他希望得到别人的普遍认可,相信讨好能让自己免遭他人的拒绝以及其它刻薄的对待。他觉得,这么做是理所应当的。
其实,这就是老好人所拥有的思维定式:你需要并且必须争取让每一个人都喜欢你。
你坚持认为,他人的需求必须高于自己的需求,而你衡量自尊和定义自我的一句,就是你为他们做了多少。
这样的老好人,会陷入沉重的自我亏待心态中,觉得自己一定要把别人摆在第一位。所以要改变它,首先要做的是扭转自己的思维。
扭转思维可以分为3个部分,可以逐步进行:
① 不当好人也没关系
要明白当好人并不能完全保护你免受他人的亏待。
如果有人对你刻薄或不友好,不要讨好他们或假装没事,这样只会纵容他们。
世上不存在让所有人都满意的万人迷,再受欢迎的天王巨星也有黑他的人,再有魅力的政治领袖也有反对者。
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确,自己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和认同。
② 好人也可以说“不”
我们就算要努力得到别人认同,也可以说不。
“他人的认同”和“我从来不拒绝他们”并没有必然的推导关系。
作为一个人,你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你为别人做了什么,在某些时候对某些人说“不”,这绝不会减少你的价值或者你在他人眼中的价值,相反可能会增加你的价值。
③ 把自己看得很重要
个人得到的认同,并不取决于他做的事情的数量,而是质量。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经拒绝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采访,他说:
如果我说富有成效的秘密之一就是把所有的邀请,比如您的邀请,都扔进一个大大的废纸篓的话,我希望您不要认为我太自以为是或者过于粗鲁。
根据我的经验,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是不要做任何帮助他人工作的事情,而是把所有时间都用于上帝让你做的事情,并把它做好。
当我们把自己的事情看得比较重要时,对于应不应该帮助他人和帮多少,就拿捏得很清楚了。
最后我们要明确,不拒绝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你剩下能做的就是去面对它。
克服自己对愤怒、冲突的恐惧,要明白人与人之间,一定程度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建设性的冲突对人际关系是健康、有益的。
如果在那些情绪发生前能做好准备,你会发现其实并不像想得那么糟糕。
如果你的那些令别人满意的付出,从未让你自己真正感到快乐幸福,那么就要注意了,你可能也出现了“取悦症”的症状。
我们每个人,在爱别人之前,要先爱自己,在合适的时候拒绝,或许你也可以成为“爽文主角”。
永远记得,请不要让你在他人眼中的“好”,让你失去了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