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公元前285年-公元前228年),战国时期赵国(今河北鸡泽)人,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公元前257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毛遂自荐成功的原因有什么(的典故留世数千年)(1)

春秋时,毛遂在平原君赵胜那里做了三年食客,默默无闻,毫无作为。当时秦国围住了邯郸,秦军势大,赵国希望楚国出兵相救,赵王让平原君出使楚国希望能说服楚王。平原君想从自己庞大的食客里挑选二十人陪同自己前往,可挑来挑去,只挑了19个人。这时候毛遂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毛遂(我)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

打量着面前貌不惊人的毛遂,琢磨着这个陌生的名字,平原君却有点犹豫:这个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我怎么压根儿不认识?因为实在没其他人选,平原君最终勉强答允了让毛遂同行。但这次勉为其难的决定,却给了毛遂一个震惊天下的表现机会,毛遂果然不辱使命,凭自己的机智和无人能敌的辩才说服楚王与赵结盟,共同抗秦。毛遂因此名闻天下。

假若“毛遂自荐”的故事只停留在这个地方,它无疑是非常美好的。可惜谁人知道,正是毛遂的自荐为自己的死埋下伏笔。

毛遂自荐后不久,燕国趁赵国大战方停、元气大伤之际,派遣大将栗腹攻打赵国。派谁挂帅迎敌呢?赵王立即想到了刚刚立下奇功的毛遂。得知此事,毛遂急如星火地跑到赵王那里,请求赵王不要任命自己做统帅。毛遂说:不是我怕死,是我德薄能低,不堪此任,我能做马前卒,但绝对做不了指挥千军万马的统帅。然而,不管毛遂如何推辞,赵王执意任命他为统帅。毛遂虽然身先士卒、殚精竭虑,他统领的军队还是被燕军打得落花流水。战事惨败,毛遂觉得没有脸面再见赵人,于是避开众人,到山林里拔剑自刎。

毛遂自荐成功的原因有什么(的典故留世数千年)(2)

毛遂墓

时也?命也?,毛遂的后来是一个悲剧,他有自知之明,他也没什么政治野心,他不是什么谋略家,更没有领兵作战的将才。他充其量就是一个优质的外交家,可是赵王偏偏要他“跨界”带兵打仗,结果呢悲剧了毛遂,也贻害了自己的国家。

用人之道,是成就霸业的重中之重,也或许是登顶成功的制胜法宝。

【文/长河史鉴,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立删!欢迎关注、评论、点赞、转发,不断更新精彩有趣的历史知识,你们的认可是我最大的动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