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五十一回“雷横枷打白秀英,朱仝误失小衙内”中写道:“时过半月之后,便是七月十五日盂兰盆大斋之日,年例各处点放河灯。”就在这天夜里,吴用设计,雷横诓骗朱仝,李逵斧劈沧州知府四岁小衙内。

农历七月十五,是佛门盂兰盆大斋之日,放河灯则是道家中元节习俗。但是,施耐庵却没有把故事直接写在中元节这天,而是要加上“半个月前”。也就是说,李逵斧劈小衙内的故事实际发生在七月初一。施耐庵为何这样写,去掉“时过半个月之后”,直接把故事写在七月十五盂兰盆大斋之日不行吗?

水浒传小衙内被李逵杀是第几章(李逵斧劈小衙内)(1)

盂兰盆大斋之日与中元节

却说朱仝把小衙内驮在肩上,来到地藏寺一带看河灯。地藏寺,是地藏王菩萨的寺庙,盂兰盆节就与这尊菩萨有关。

地藏王前世应当是目犍连尊者,也叫目连。目连的母亲因贪吃杀生太过,被罚到地狱做饿鬼。目连以法力看到母亲在地狱受苦受难,便去给她喂饭,饭到嘴边却化成木炭灰烬。目连大哭,求救于佛祖。佛祖告诉他,在七月十五这天,以盂兰盆盛百味果蔬,奉养十方僧众,借助僧众的法力救其母出地狱。

道家的中元节大致也与地藏王菩萨有关,但却不是目连救母,而是从七月初一这天起,地狱开放鬼禁至七月十五。地狱之鬼则在此期间回到阳间探望在世的亲人。因而,中元节也叫鬼节。在生之人便从七月初一开始举行各种祭祖活动,放河灯便是其中之一。

水浒传小衙内被李逵杀是第几章(李逵斧劈小衙内)(2)

施耐庵之所以写“时过半月之后,便是七月十五日盂兰盆大斋之日,年例各处点放河灯”,其实说的是道家中元节。既然写的是中元节,为何又要扯到盂兰盆大斋之日呢?

梁武帝于大同四年(538)七月十五日,在同泰寺举办第一次盂兰盆会。《水浒传》中的盂兰盆节,就有这样的寓意:洪武三十一年,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力主建文帝削藩。因为削藩,便引发了靖难之役,《水浒传》隐写的就是靖难之役的秘史。“李逵斧劈小衙内”,那就与建文削藩有关了。

这样解读,依然没有解决“时过半月之后”这个疑问,直接写盂兰盆大斋之日,岂不更加能够隐藏齐泰(同泰寺之泰)、黄子澄(太常寺卿之寺,太常寺卿就是管祭祀的官员)吗?

地藏王俗名叫金乔觉,金,就是下文要讲到了朱元璋家世,金暗喻的是朱元璋。乔,就是“雷横枷打白秀英,朱仝误失小衙内”故事中的白玉乔。所以,这段故事就与盂兰盆大斋之日有关了。

白玉乔隐喻了朱元璋、朱棣两代人,白玉就是圭,朱元璋的璋即“半圭”。圭,在《水浒传》中就是“龟”,龙虎山上龟蛇相逢,即玄武显圣,误走妖魔的“三月初三”便是玄武诞辰。燕王起兵靖难,以玄武显圣鼓舞士气,做了皇帝便自称是玄武转世。

白,又是“白额锦毛虎”、“白衣秀士王伦”、“白日鼠白胜”的白,其中隐藏着道衍和尚(姚广孝)给燕王献白帽,怂恿他篡夺皇位的历史。“白衣秀士王伦”中,就隐藏着“皇”。白日鼠白胜,与下文要讲到的“朴刀”一样,都是说的朱棣。

因此,这段故事的背景就与盂兰盆大斋之日有关了。

水浒传小衙内被李逵杀是第几章(李逵斧劈小衙内)(3)

李逵杀虎与李逵劈杀小衙内

李逵的母亲是信佛之人,却在沂岭被老虎吃掉,虎、佛在南方语音中几乎同音。也就是说信佛之人竟然被佛吃掉,李逵杀四虎其实是“杀四佛”。那么,谁是“四佛”呢?

李逵把母亲背到沂岭之上,便去给母亲找水喝。下到溪涧时,却没有盛水的用具,便翻过山岭,来到了泗州大圣祠。泗州大圣,就是观音菩萨,而在《水浒传》中却是朱元璋的隐喻。朱元璋在《朱氏世德碑》中说,他们家原本是金陵句容朱家巷人,元籍淘金户。因受元朝差役所困,“遂弃田庐,携二子,迁泗州盱眙县”。泗州大圣,其实就是这位出自泗州的“大圣”。

施耐庵把朱元璋比喻成泗州大圣,也是有依据的。《明实录》中说,朱元璋小时多病,得僧人摩顶而愈,其父朱五四便打算把他舍给佛寺。朱元璋竟然很有佛缘,后来真的在皇觉寺出家。

朱元璋在家中排行老四,杀“四佛”寓意燕王朱棣以《皇明祖训》谋反,也就是造了朱洪武的反。这个深藏的寓意全部写在了“假李逵剪径劫单人,黑旋风沂岭杀四虎”的细节之中。

水浒传小衙内被李逵杀是第几章(李逵斧劈小衙内)(4)

李逵杀完四虎,又来到泗州大圣祠住了一夜,之后才上了梁山。这就意味着燕王夺占了南京,然后迁都北京。

小衙内四岁,与“四佛”相照应,李逵斧劈小衙内发生在中元节的前半个月,就是建文帝开始削藩的哪一天。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继位。这一年是农历戊寅年,属虎。建文帝坐上金銮殿之后,齐泰、黄子澄就立即进谗言削藩,七月,便削到了燕王朱棣同母弟周王朱橚。

齐泰、黄子澄削藩的最大目标是朱棣,削到朱橚,朱棣必然会有反应,这就让朱允炆得了削燕王的借口。这段历史,又写在了武松杀嫂的故事之中。王婆计啜西门庆说潘金莲的年龄:“那娘子戊寅生,属虎的,新年恰好九十三岁”。九十三岁,说的是建文元年时,朱允炆二十二岁。

李逵杀虎,是因为没能把母亲救出苦难的意思,也就与盂兰盆节有关了。盂兰盆大斋之日前半个月,半月就是十五天,“十五”在《水浒传》中说的就是月圆之夜。七月初一,大概就是周王朱橚被削掉,是建文削藩的准确日期。

水浒传小衙内被李逵杀是第几章(李逵斧劈小衙内)(5)

匪我求蒙童,蒙童求我

李逵杀小衙内与杀虎不一样,杀虎用的是朴刀,李逵的家在沂水县百丈村。朱贵劝李逵“休从小路去,只从大朴树转弯,投东大路”。朴树之“朴”,读作“pò”,因而杀四虎的刀就应当是“pò刀”。朴,有很多义项,其中之一就是没有晾干的鼠肉。《战国策·秦策三》中说:“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周人谓鼠未腊者朴”。

燕王朱棣生于至正二十年(1360年),属鼠,朴,隐藏的是燕王。所以说,李逵杀四虎,隐喻的是靖难之役开始。

小衙内之“衙”,其实是“五口行”,说的是朱元璋家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字辈,小衙内四岁,则是指的建文帝有四个年号。但是,这四个年号都被朱棣抹杀,建文四年变成了洪武二十五年。

李逵杀小衙内用的是板斧,板,就是“木反”,是朱家木字辈的人造反。斧,是权柄之意,字形出自“我”,意为刑罚。蒙卦卦辞云:“匪我求蒙童,蒙童求我”,意思是:不是刑罚去惩罚蒙童,而是蒙童无知触犯了刑罚。

水浒传小衙内被李逵杀是第几章(李逵斧劈小衙内)(6)

但是,李逵明明是主动以板斧劈开了小衙内的头,应当是“匪蒙童求我,我求蒙童”。施耐庵颠倒卦辞,寓意为朱棣“奉天靖难”是借口,其实他早就打算权夺皇位了。夺了建文帝皇位,又杀掉了建文帝,朱棣便在史料作伪,掩盖了弑君篡位的事实。

借削藩起兵是假,预谋篡位是真,所以“朱仝误失小衙内”不是朱仝的失误,而是其中充满了阴谋。《水浒传》中,多次暗示建文帝死于靖难之役,李逵斧劈小衙内就是其中一处。

中元节前半个月,地狱之鬼来到世间,意味着大明王朝将盛行“瘟疫”。照应了“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更照应了“开篇引首”中的这首五绝:“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

头一个“朱”就是朱温,也就是“朱瘟”。梁,指的是梁山、“汴梁宣武军”(朱温曾做过宣武军节度使)是“朱仝误失小衙内”这回书的遥遥伏笔,隐藏了齐泰、黄子澄。

水浒传小衙内被李逵杀是第几章(李逵斧劈小衙内)(7)

《水浒传》写的就是藩镇之乱,落笔在明朝,李逵斧劈小衙内以中元节为背景,就是说的明朝藩镇造反。藩镇,是封建王朝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施耐庵说藩镇之乱就是谋反,以藩镇篡位的皇帝都是妖魔。

所以,中元节从七月初一开始,“鬼”就要来到人间了。所以,在李逵杀虎之前,便因追兔遇到了李鬼。兔,是月亮的象征,是《水浒传》中的“柳(木卯)”,中元节到来,大明王朝就要“出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