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有着辉煌悠久的历史。自夏以降,中华文明已经历了23个朝代和混乱割据时期的更迭。在历代王朝周而复始的兴替中,有一组有趣的数据——历代封建王朝国祚,其兴亡间延续都不超过300年。

历代王朝没落的特征(历代封建王朝国祚)(1)

秦朝从公元前221年到前207年,共两帝一王,享国14年;汉朝从前202年到220年,共二十九帝,享国407年;晋朝从公元266年到公元420年,传十五帝,享国155年;隋朝从公元581年到619年,享国38年;唐朝从公元618年到907年,共二十一帝,享国289年;宋朝从公元960年到1279年,共历十八帝,享国319年。

元朝从公元1271年到1368年,传五世十一帝,历时98年;明朝从公元1368年到 1644年,共传十六帝,享国276年;清朝从公元1636年到1912年,共传十帝,享国276年。

历代王朝没落的特征(历代封建王朝国祚)(2)

以上数据,需要解释一下的是,两汉虽看着有407年,但中间有新朝王莽篡汉,事实上中断了15年,并没有完全的连贯起来;两宋之中,北宋四面受敌,享国167年,南宋苟且偷生,活了152年,加起来也才319年,如果硬要算作一朝,也仅仅是勉勉强强撑过300年的大限,多活了19年而已。

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从秦合六国,到清朝覆灭,历代王朝走马灯般此兴彼亡。兴亡间竟都不过300年,这就像"人身不过百"的寿限一样,是封建王朝头上悬着的一个魔咒,究竟是何原因,让这些它们都逃不开这个"兴亡周期律"呢?

历代王朝没落的特征(历代封建王朝国祚)(3)

我们知道,秦朝亡于农民起义。但是,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全面的。类似于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都缺乏指导思想与组织能力,难成大事,后来他们的失败也证明确实如此,真正打倒秦国镇压力量的是项羽——楚国贵族后裔。

真正王朝的覆灭,往往是既得利益层自身分化的结果,是地方权贵对朝廷政权的反叛——他们趁着农民起义的熊熊战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攫取了政治果实。

项羽是如此,虽然他后来又为刘邦所败;东汉末年袁绍、孙坚、曹操等各路军阀,也正是借着黄巾军的起义发展壮大,最后曹魏篡汉;隋朝末年,虽然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但是其力量从来未能进如关中政治核心区,最后是被关陇贵族李渊集团偷袭成功夺取天下建立大唐;北周末年,禁军统领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大宋;清朝末年,趁着革命党起义爆发,北洋新军袁世凯集团攫取政治果实……

这就像一个"斗地主"的游戏,农民把大地主的好牌耗尽,权贵趁机"暗度陈仓"收网,这些最后收获果实的人,要么是前朝的重臣,要么是地方贵族。

历代王朝没落的特征(历代封建王朝国祚)(4)

真正推动王朝更替的驱动因素,应是生产力,它决定着一个社会能同时养活的人口数量,进而又决定了利益的分配规则,即上层建筑。

古代的中国,地理环境相对封闭,其土地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在古代生产技术底下,有限的耕地与有限的生产技术只能养活有限的人。

每一次大一统朝代的建立都意味着规模战争的结束,民众得以休养生息。老百姓把在战场上的力量都改用在种地生娃上,人口连年增长。百余年和平下来,社会历经几代人繁衍生息,人口已经超出了土地的供养极限,加之私有制下的土地兼并,大量人口失去土地变成流民,构成了不稳定因素,随着气候的周期性变化等造成自然灾害,活不下去的人就只能造反。

反动力量获胜,新王朝就诞生了,又或者是朝廷获胜,带来一段中兴,一个能修生养息的盛世又来了。其兴起百余年,衰落百余年,刚好三百年左右。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