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那个还没有电灯电视手机的时代,若漫漫长夜一不小心失眠了,恐怕除了躺在床上属羊,也就只能起来抬头仰望星空了吧。所以自古咏月诗词俯拾皆是,其中不乏佳作,大概在寂静夜空下,天地间只余月与人,更容易抒发心中所想吧。

月亮与星空亘古不变,那么其中承载的情感是否能像月亮一样跨越千年,击中我们的内心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在星空下,都在想些什么吧。

一轮明月寄托思乡之情(寄托了古人多少情意)(1)

以月亮寄托相思之情

从前车马慢,若与相爱之人分别,相思之情无处诉说,只能以月寄相思。月亮有圆有缺,月圆如盘,月残如钩,在这一圆一缺之间,很容易引发人们的联想。离家在外的人,在星空下仰望月亮,会想起同样沐浴在月光下的故乡、亲人、朋友,何时才能相见团圆。

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在思念家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在思乡;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是在思乡;李益的“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是在思乡;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是在思乡怀人……

他们离家的理由各不相同,所处的环境也天差地别,但望着天上这一轮明月,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家乡,想到了家里的亲朋好友,家永远是心中最深的眷恋。

一轮明月寄托思乡之情(寄托了古人多少情意)(2)

望着天上这圆月也好,残月也罢,除了思念家乡,有人也在深深地思念心中的那个姑娘,诗经的《月出》便描绘了这样一幅美好的画卷。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柔美的月光下,诗人想起了意中人的面容,想起了她的身姿,多么美好呀,可是越想越惆怅,月色如水,心上人仿佛就在月光下站着,可是看不真切,似乎又离得很远,诗人心纷乱如麻,她是否也在苦苦思念着我?

一轮明月寄托思乡之情(寄托了古人多少情意)(3)

于月夜愈感孤独

我们晚上睡不着觉,容易感慨孤单寂寞冷,于是疯狂购物抚慰自己孤独的心灵。古人若在寂静黑夜望着天上一轮孤月,恐怕孤独之感更胜于我们吧。

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天空灰蒙蒙的, 栖乌啼鸣,江边若隐若现的树影,远处星星点点的渔火,所有的这些都触发了诗人远游的孤独, 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袭来,诗人长夜不眠,愈感孤独。

一轮明月寄托思乡之情(寄托了古人多少情意)(4)

长夜不眠的不只有江边的游子,还有月下独酌的诗人。

李白的《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表面上看来是描写的诗人在花下,与月、与影相伴、相饮、相舞的美好画卷,但其实诗人是用这样的美好来反衬内心的孤独。但李白并不会因这孤独而苦涩,在这孤独中他自得其乐,邀约共饮,与影共舞,即便失意,他依然是乐观旷达、豪放不羁的。

王维的《竹里馆》描写的孤独则恬静了许多,“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晚年隐居山林,月下自弹自唱,明月似解人意,赶来相照,一副清幽宁静的画卷,王维享受着这样的孤独、宁静、闲适的生活。

一轮明月寄托思乡之情(寄托了古人多少情意)(5)

在山月间看到了永恒

悬于空中的明月也常常引发诗人们的哲思,明月亘古不变,相比之下,人类多么渺小,在诗歌中月亮成了世事变迁的永恒见证。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月亮夜夜皎洁,永远年轻,可是人呢?却不知早已更迭了多少代。这是月的寂寞,还是人的悲哀?

一轮明月寄托思乡之情(寄托了古人多少情意)(6)

李白的《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古人今人如流水般逝去,天上明月却亘古如斯。这与“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所表达的感情一样,宇宙浩瀚无际,明月亘古不变,人生却短暂渺小,稍纵即逝。

《把酒问月》最后诗人感慨“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人生既如此短暂,我们该当好好珍惜,及时行乐。

一轮明月寄托思乡之情(寄托了古人多少情意)(7)

浩瀚如烟的历史长河中,无数诗人吟咏过这一轮明月,诗人将自己的万种情感融入到月光中,使月亮变得更加璀璨夺目。如今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天上的月亮不曾变过,璀璨的星空不曾变过,我们依然可以像古人一样抬头望月,仰望星空,体会那份穿越千年的哀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