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记者 王恺凝)隔离对象资料:,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手机成瘾倾向类型?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手机成瘾倾向类型(手机隔离报告之二)

手机成瘾倾向类型

(武汉晚报记者 王恺凝)

隔离对象资料:

王恺凝 32岁

去年发朋友圈条数 592

微信好友数 558

手机APP个数 40

手机依赖程度:★★★★★

隔离自述:我对手机的依赖是从微信朋友圈开始。2013年2月21日,是我第一次玩朋友圈,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早上一睁眼首先看手机,吃饭、写稿、看书、看电影等过程中也都时不时下意识看下手机。就连开车等红绿灯的时候也会刷下微信微博。关机更是不可能,除非死机必须重启。关机超过半小时,会产生“我是不是错过了什么大事”的错觉,实力演绎“一刻都离不开手机”。

隔离第一天:

关机时间:13:00—15:00

关机前十分钟年终奖短信来了

原以为第一天的关机两小时会毫无压力,没想到准备关机前十分钟短信响了:年终奖。

事情是这样的:听说这天年终奖会到位,早上8点起床后就在纠结到底什么时候关机不会错过“巨款”信息。对,不要跟我说什么年终奖又不会因为关机就没了,对于一个穷到信用卡要分期的人来说,没有任何事情比第一时间知道自己能拿多少钱更要紧。

刷朋友圈、刷微信、刷微博,8点到12点,手都要戳抽筋了,还是没消息。算了,还是先完成工作吧。万一要等到晚上8点,今天的关机体验就作废了(报社要求晚上10点前完成体验)。

于是,我将关机时间定在了中午1点到下午3点。上午没消息,极有可能就是下午快下班的点了。13:00—15:00安静睡个午觉,迎接惊喜。

人算不如天算,关机前十分钟,报社微信群炸了:来了。

“卡”在大事刚刚发生时这个点关机,因为“缺席”,两小时显得有些漫长。别说看书,连追剧都没有吸引力了。想起快递还在报社,第一次觉得,专程去报社拿快递并不是夸张的事(我家住金银湖,离报社15公里)。

洗车,拿快递,我发现人只要一直在“动”,时间便过得很快。“解禁”后打开手机,并没有想象中的“热烈讨论”。

我觉得自己很好笑。为了逃避焦躁的情绪,特意跑到报社拿快递以混时间。然而,我的焦躁,不过是自以为“缺席”了某些“大事”。

隔离第二天:

关机时间:8:00—12:00

关机治好了“出门困难症”

大年二十九,特意选择了上午8:00—12:00关机。今天要陪爸妈走亲戚,这个时间段大半是在路上。

路上的时间总是很好过的。以前坐车上时不时刷下朋友圈,没手机玩了,跟父母说说话,看看我大武汉的风景,也是极好的。

发现一件很神奇的事情,8点起床,收拾妥当竟然只用了半个小时,还吃了顿很舒服的早餐。9点30分就出门了。

如果开机状态,8点起床,我可能10点还在床上,11点都不见得能出门。大家说这是得了“出门困难症”。

症结就是“手机”。

对于一个重度“手机依赖症”的人来说,早上睁眼后第一件事一定是刷微信和朋友圈。朋友圈一点开,忧国忧民的,踌躇满志的,心灵鸡汤的,美容美食的……大事小事潮水般涌来,点赞、评论、建议,有时候还会转发。

呐,和皇帝批奏则一样一样的。

快则十分钟,慢则半小时,得看当天“奏折“质量。万一有朋友私信重磅八卦,嘿嘿,没个一小时下不了床。

“关机”就像是“今日不用上朝”,穿衣、洗漱特别利索。反正关机了,赖床也没意义了。不关机,会觉得不刷朋友圈就会错过无数大事。其实,我什么大事也没赶上,倒是浪费了不少时间。

说到底,还是一个“自制力”的问题。对手机的依赖,不过是为自己的“懒”找了个更舒服的方式。

隔离第三天:

关机时间:7:30—13:30

关机6小时漏掉“几十亿元的产业”

失策,失策,今天关机时间段的选择出现重大失误。

本来我是计划睡到10点再起床。但今天大年初一,要去老公亲戚家拜年。早上8点,我妈就开始踹门了。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忘了拜年要趁早,一大早各种微信群就红包满天飞了!

更惆怅的是,到亲戚家时大概是10点,打牌的打牌,看电视的看电视,玩游戏的玩游戏……只有我,既不喜欢打牌,也不想看春晚重播,电脑轮不到我,只能干坐着。再一想到微信群抢红包的盛宴,整个人都不好了。

无趣、坐立不安,分分钟想开机啊。没办法,我只能把老公从牌桌上拽下来。他玩手机,我来打,两个小时输了100多块。

吃饭时也盯着墙上的钟。没手机玩的时候人特别爱思考。今天关机时间只比昨天多两个小时,为什么我会觉得难熬?认真地说,的确是因为不能抢红包。在我看来,抢红包让我和朋友们之间有了互动,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节日的喜庆,与其说抢的是钱,不如说是抢快乐。

让我坐立不安的正是这种“快乐被剥夺”的感觉。

终于到点开机了,满屏“红包皮”,数了数,至少漏掉了30个红包。锥心之痛!好像漏掉了“几十亿元的产业”似的……

(王恺凝:一到开机时间就专心抢红包,鞋套都来不及脱)

隔离第四天:

关机时间:7:30—15:30

延迟半小时才记得开机

由于8日关机6小时“精神恍惚”,老公还发了条朋友圈:“老婆单位搞‘关机体验’,本来她可以做一枚安静地刷朋友圈、抢红包的美女子,我就能默默打牌了。可因为关机,她成了刷不了朋友圈、抢不到红包而拽我下牌桌的奇女子。还有4天体验才结束,也许她没崩溃我先崩溃了。”

但是今天的关机8小时证明,他想多了。

我不仅没崩溃,还“关”出了新境界:真想一直关机啊。

今天就我一人在家。是的,特意支开他们,我就想看看,我能不能独自“脱机”8小时。

并没有想象中的焦虑,甚至可以说很平静。早上10点吃完早餐后,翻出“蒋勋说宋词”。说来惭愧,这本书我断断续续看了三个月了还没看完。一方面是自制力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工作原因,记者普遍刷朋友圈有瘾。我也不例外,每隔十分钟就刷一下,生怕漏重要线索。读书时间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完全没有整段时间静下来阅读。

微信窗口上的红数字像是会招手,让人动不动就想去看下。心不静,导致阅读效率特别低下。

今天不同,“合法”关机心安理得。不用担心漏线索,也不用理会微信窗口有多少红点……啊,整个世界都安静了。

我甚至不想开机,因为开机就会迎来催稿留言,那才是令人崩溃的事。

心静,读书效率也尤其高,还记下不少词。这在开机状态下是无法想象的。吃过中饭后,找了部自己喜欢的电视剧,不知不觉开机时间已经过了半小时。

极不情愿地打开手机。

想到明天能关机十小时就暗爽。

十分期待最后一天的全天关机。

隔离第5天:

关机时间:7:30—17:30

手机的本质作用还是打电话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得了一种一接打电话就脑子一片空白的病。电话采访是我最排斥的采访方式,每次采访前,至少要进行半小时的自我心理建设,还要在纸上列出完整的采访要点,并且旁边一定不能有人。

然而并没有什么用。依然一讲话就舌头打结,对话经常出现空白,隔着话筒都能感受到对方的“尴尬脸”。终于表达完自己的意思,挂掉电话不到三秒肯定会跺脚:“哎呀,有个问题忘了问”……

不止是对工作,对家人和朋友也会“犯病”。 QQ和微信成了我与他人最重要的沟通方式。是的,也不喜欢语音,人家都语音下一个话题了我还在打字回答上一个问题。

但爸妈和某人都喜欢电话沟通。不过我们通话时间一般不超过1分钟,通常会在我的“微信说”的要求下结束。

关机、断网,意味着我与世界“失联”。现在是下午1点半。一小时前,由于今天的事情没安排好,我和某人大吵一架。他按时赴约和朋友们吃烤全羊,我不得不在家陪父母招待来拜年的亲戚。要换以前,早就微信、QQ轮番轰炸,可现在,我只能干等。

送完亲戚已是下午3点,某人还没回来。如果等到开机再跟他联系,约好的下午5点多的电影就废了。用我妈的手机打电话找他倒是可以,可万一一语不合又吵起来怎么办?万一他语气不好我摔电话怎么办?万一我语气不好他挂电话怎么办?

在数个“万一”的假设中,半小时后,我还是拿起了我妈的手机……

没有“万一”,人家已经到家楼下了:“早点打电话不就没事了。”

关键时候,还是直接电话靠得住。不知道这次的关机体验能不能治好我的“接打电话尴尬症”。

隔离第6天

关机时间:7:30—19:30

老套电视剧也看得如痴如醉

今天和某人去安陆亲戚家拜年。亲戚家正在看《鸳鸯佩》,已经快大结局了。老实说,非常无聊的电视剧,“N个霸道总裁爱上我”的老套戏码,我竟然看得如痴如醉。

吃完晚饭后依然没到开机时间,某人提议到“府河”边走走。一到河边,就看到远处夜空星星点点,某人说那是孔明灯,可以许愿的。我们也去买了两只孔明灯,放飞,虔诚地许下新年心愿。如果是开机状态,一定会错过孔明灯。

隔离第7天:

关机时间:全天

整体来说就一个字:“爽”

体验到今天,整体来说就一个字:“爽”。

我没有如想象中的崩溃,相反很享受关机状态(初一抢红包除外)。静心看书、全心看电影、坐车时看着窗外思考人生、发现一些从前忽略的风景……这大概也是因为是假期的原因,没有工作压力,不担心“漏稿”;一直和家人在一起,也不用担心“失联”。

今天关机16小时,除去睡觉时间,几乎是一整天都不能开机。吃吃睡睡中,转眼就到了晚上11点。所以平时离不开手机,究其原因是自己不想离开手机。

假如是上班时间,半小时不开机我都会崩溃。但是如果让我在上班时间“合法关机”,我想我内心一定是窃喜的。(编辑: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