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0月,在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保密工作做得完善的情况下,我军在白马高地战场上却造成巨大损失。这使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将军至今耿耿于怀。这位老将军便是江拥辉。

急进中兵最新状况 江拥辉晚年回忆(1)

老将军原名江祥桂,1917年出生,家中除他外还有七个兄弟姐妹,但都因家贫先后夭折了。黄沙村位于巍巍武夷山西麓,是江西赣南的瑞金与福建长汀交界的山旮旯。可却是这样一个名不经传的山旮子里,走出了一个开国少将。

急进中兵最新状况 江拥辉晚年回忆(2)

将军怀抱“一片丹心为报国”的拳拳之心期待能作出自己的奉献。但黄沙村作为后方的临时中央所在地一带,离前线战场实在遥远。直到敌人对根据地的疯狂“围剿”使前线的兵源严重不足。在党的号召下,江拥辉带领32名有志青年参加红军,扛着一面红旗,扛起了少年时候自己的梦想。

从通讯员到红军队伍的骨干,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铮铮铁骨下蕴含保家卫国的迫切和初心。他打了许多难打的险仗硬仗,立下赫赫功勋。在随后的战役中,他屡屡建功,最后跟随抗美援朝军队跨过鸭绿江,打响保家卫国之战。

急进中兵最新状况 江拥辉晚年回忆(3)

再说回1952年的那场战役,是什么样的一场战役能让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到老都耿耿于怀呢?在那场战役中,我军采用先发制人的战术反击作战。江拥辉组织了大规模潜伏,准备采用多兵种协同作战方式,目的就是拔掉敌人的桥头堡准备充分,士气昂扬,多重部署,目的性强。在这样一种状态中,将士们等待着上级的作战命令。

急进中兵最新状况 江拥辉晚年回忆(4)

可偏偏总会有害群之马。一名叫谷中蛟的文化教员偷偷跑到了敌方阵营,投敌叛变了。真正的战士不畏生死,可是他们不是。他畏惧死亡,害怕未知。可是他永远不会明白,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他们永远不会倒下。

急进中兵最新状况 江拥辉晚年回忆(5)

据档案记载,谷中蛟原名谷永炼,是湖南人。因具备一定文化基础,参军以来一直扮演着文化教员的角色。参军以来都没有获得过功劳,而这次突击战最容易抢下攻克阵地的头功,战友们纷纷写下请战书,他也抱着侥幸心理写下了一份。

他心想部队里有文化的人并不多,而部队又需要他给大家教导知识,便觉得组织不会派遣他冲锋在最前线。哪曾想那份请战书还真同意了。在害怕和焦虑的驱使下,他终究还是叛敌了。

急进中兵最新状况 江拥辉晚年回忆(6)

叛敌的是谷中蛟,又为何会让江拥辉因此生愧呢?其实,谷中蛟叛逃后消息报到江拥辉那里,可他却选择依然战斗。打,那么就会面临着我军损失惨重的后果;不打,那经久的部署和战士们的热血谁来弥补。

在他犹豫之时,上级要求攻打白马山的命令下来了。要求就算是强攻,也必须把白马山拿下来!志愿军在战场上不断冲锋,可敌军在强大炮火的支持下也甚是凶猛。志愿军与敌军不断地僵持作战,在不断拉扯中损失严重。

急进中兵最新状况 江拥辉晚年回忆(7)

结语:对此,江拥辉晚年回忆说到:当时局势之恶劣,敌人炮火压制下几乎没反击之力,将士们的生命在被白白消耗。可从侧面突击却也遭到压制,损失极其惨烈。也许我们能原谅临阵脱逃的行为,但我们不能原谅叛敌、为一己私欲而将战友生命和国家命运置之不顾的行为。

让老将军至今愧疚的原因就是当年没能充分考虑到谷中蛟叛敌的重要性。但就当时的情况而言,江拥辉没能准确预判到一个副排长叛敌的危害性也可以理解。我们当然要谴责这种临阵脱逃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