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秦川,自古以来物阜民丰,是三秦大地重要的粮仓,难怪周秦汉唐十三个朝代不约而同选择在这里建立基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盛世。而厚重的帝王文化亦越过重重宫闱,晕染、影响、熏陶了关中平原乡村的民俗文化。如今,在关中传统的婚嫁习俗里,依然还保留着浓厚的宫廷色彩。

传统的关中婚嫁习俗一般要经过见面、换八字、看屋里、扯衣服、送礼、下请帖、结婚………。下面就以陕西的兴平农村为例,看看传统的关中婚嫁全过程。

兴平农村结婚的习俗(见面看屋扯衣服)(1)

见面。一般由媒婆穿针引线,主要是凭借照片将有求偶意愿的双方信息提供给对方,辅以简要的家庭、职业、收入、品行等情况的介绍,让双方获取第一感觉。如果双方均满意,则择日安排见面,“实地考察”以验证媒婆言语的真假,对方是否存在照片上难以发现的问题。除此之外,男方家人也会通过熟人,打听女孩锅里、地里的手艺,了解经、纺、织、拐、裁、缝、补、纳等家务活是否精巧,是否会过日子、疼惜人;女方同样也会打听男孩的人品、生存手艺、有无陋习等等。

兴平农村结婚的习俗(见面看屋扯衣服)(2)

看屋里。男女交往一段时间,媒人会领了姑娘和娘家人,小范围地到男方家串门儿,实际上是为了探访男方的家境情况——比如房屋几间?田亩几何?日子是否殷实?妯娌是否和睦?男方是否有潜力?亲家是否通情达理?耳闻不如一见,娘家人先替姑娘把把关。也会私下打听。

兴平农村结婚的习俗(见面看屋扯衣服)(3)

扯衣服。如果顺利过了见面关、家访关,婚嫁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接下来拼的就是硬实力了。扯衣裳也叫准备“四色礼”,男女家人连同媒人约定好为女方准备春夏秋冬四身衣裳。之后,男女双方分别由姑嫂陪同,在争长论短的“吵吵嚷嚷”中扯足了布料,准备好了被里被面,所有的这些东西先由男方保管。

兴平农村结婚的习俗(见面看屋扯衣服)(4)

订婚。相当于举行定亲仪式。女方邀请自家的亲戚朋友(宾客不用带礼物),一起到男方家做客,见证联姻。上午十点左右,宾客到男方家先吃一顿臊子面,然后参观男方的屋舍家当,男方要专门向客人展示“四色礼”、被里被面,来客会对男方长相人品以及家境品头论足,替女方再把关。待品评完毕,正餐——宴席已经准备好,于是,客人们饱餐一顿。之后,宾客替女方带着“四色礼”、被里被面、二十斤左右的结亲棉返回。而女方本人不随大家一起走,待天色稍晚时,则由对象步行送回。之所以这样,是给两人更多单独交流的时间。

兴平农村结婚的习俗(见面看屋扯衣服)(5)

下请帖。男方有了结婚意愿,便通过媒人与女方家商定礼金。而女方家会详细询问婆家几大件的准备情况,然后商定结婚的具体日子,结婚当天的来回路线,红包数量以及婚宴的标准等等。直到女方家对一切都满意了,男方才能心安理得地筹备婚宴。

兴平农村结婚的习俗(见面看屋扯衣服)(6)

结婚。男方迎亲的车队浩浩荡荡,其中一辆特别醒目耀眼,挽结了大红花红红火火。就连四周也披红挂彩,这是迎接新娘的专车。后面车队倒车镜上仅仅插上彩旗。车上坐着压车娃娃和迎亲的相公。

兴平农村结婚的习俗(见面看屋扯衣服)(7)

迎亲四样礼兴平婚俗中的“四样礼”,是男女双方长辈十分重视的礼节。送的好,娘家人满意。

第一样是“心头肉”。这块肉颇有讲究,据老年人讲,女娃出生时,差不多六斤左右。这六斤是自娘身掉下的,自然是娘的“心头肉”,养大成人不易,如今一朝出嫁,这“六斤左右”是新女婿还丈母娘的。因此,新郎买肉时,一定要说明是“送四样礼”用的肉,挑选新鲜的、带肋条、五花三层还要连皮带肉。

第二样是“莲菜”。这种藕不是用来做菜的,其形状也要两根并生,长势茁壮,节生小枝,枝再生枝,盘根相错的那种,有大有小,但万万不能有断裂有“接连生子”之意。这种莲藕不好找,得提前到莲菜地里挖,莲藕越长,枝节越多越好。

第三样是烟。取“烟”为“姻”,意思是美满姻缘。最好买两条,成双成对,讨个吉利。

第四样是酒。“天长地久”,也是两瓶。

四样礼一般由新郎的好友拿,其中最不好拿的是莲菜,一不小心枝枝芽芽就被碰掉了,娘家人就会不高兴。有经验的,口袋里装上牙签或一次性筷子,不小心碰掉后就赶紧补救。

兴平农村结婚的习俗(见面看屋扯衣服)(8)

迎亲有很多讲究。一是去单回双。去接新娘的人是单数,女方送亲的人也是单数,回来时迎亲送亲的人加在一起刚好是双数,取成双成对之意。二是不走回头路。车队从婆家出发接新娘的路线和从娘家出发回婆家的路线不能重复。

新郎要顺利迎娶到新娘,一般要过三关。一是挤门。新郎下车,大家开始叫门,同女方堵门的人“斗智斗勇”,让对方开门,给堵门的人发红包,围观的邻居发喜糖。只有往门里多塞几个红包,门里面的娘家人才会把门打开,让接亲的人进屋。进了大门后,新郎继续在新娘的卧室门前接受考验,相同程序再来一遍。二是找鞋。进入后新娘家后,新郎新娘互带胸花,新郎要找鞋给新娘穿上。一定要把新娘的鞋子藏起来,找到鞋子才能让新郎把新娘带走,而且在出娘家门时,脚不能落地,新郎要背着或抱着。鞋子经常是伴娘藏起来,这时候,伴郎开始发挥作用,要努力地找,要发红包。现在流行耍伴娘,找不到时,对伴娘进行“严刑逼供”。三是新郎新娘吃荷包蛋。(兴平这种情况少些)这个环节是折腾新郎的,新郎那一碗加辣椒、胡椒粉等。新郎新娘要互喂荷包蛋。在婚礼上磨难重重,是要新人珍惜婚姻珍惜家庭,在未来的生活里能够更加宽容珍惜家人。

兴平农村结婚的习俗(见面看屋扯衣服)(9)

关中地区讲究不饿着肚子送亲,所以,不管饿不饿都得吃一点儿。相公、压车娃娃、车夫和送亲客人用饭的时候,女方家的相公们则抬着娘家准备的拾摞、被子、褥子、毯子、箱子等嫁妆先行出发。拾摞里放了枣儿、花生、桂花、筷子、碗、饺子、鞋袜和一些枕头等日用品,这些嫁妆寓意小两口“早生贵子”“开始新生活”。女儿离娘满眼泪,在一起的时候难免磕磕绊绊,可一旦分开定会涕泪交流。梳头妇女为新娘绞脸、整发、顺眉,然后分开了难舍难分的母女。新媳妇、伴娘、女方压车娃娃坐头车,其余的送亲人坐后面马车,娘家兄弟骑自行车走在最前面,一路扔撒着红的、黄的纸钱儿,融进了对新人即将到来的红火日子的美好祝愿。

喜庆的鞭炮响过三遍,新郎姑姑用茶水敬过天地,可是,伴娘拥着新娘就是不下车。“我们姑娘好歹也是百里挑一吧?一百零一块的大红包一毛不能少!”“给你!”接过大红包,伴娘新娘旋即下了车。

兴平农村结婚的习俗(见面看屋扯衣服)(10)

兴平农村结婚的习俗(见面看屋扯衣服)(11)

耍公婆

在兴平,迎亲环节的明星是男方父母。迎亲前,亲朋好友对公公婆婆精心打扮。一般是身穿大红袍,涂上红脸蛋,双手拿着各种道具。现在条件好了,公公婆婆都穿上戏服了,打扮的越怪说明公婆人缘越好。迎亲车回来了后,在众人起哄声中,公公婆婆随着锣鼓的节奏,扭着秧歌,走在婚车的最前面。公公或抱或背着一个洋娃娃,暗示新人早生贵子。有的还插上牌子,一个写我要抱孙子,一个写我要洗尿布,逗笑,图个吉利喜庆。

兴平农村结婚的习俗(见面看屋扯衣服)(12)

待客过事

结婚当天,男方家要待客“过事”。农村有较大的院落,院外有地,结婚办酒席待客时要搭棚。关中农村“过事”非常讲究,“过事”当天首先开“执事单”,张贴在男方家大门,确定“过事”当天的分工。由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人当“总管”。所有帮忙的,如烧火的、挑水的、请客的、看酒的、端盘子的、买菜的、洗碗的,都叫做执事。过去农村民风淳朴,一般谁家过事,全村人都来给帮忙。现在农村壮劳力都出去打工了,“执事”难找,都改成请服务队,从置办酒席到搭棚,再到锅碗瓢盆座椅板凳租赁,还带司仪,一应俱全,一条龙服务。所以乡党们都不用当执事,,过来“座席”就行。

兴平农村结婚的习俗(见面看屋扯衣服)(13)

关中农村“坐席”非常讲究,一般桌子四面分上席和前席,正首第一席应请女方家人落座。女方亲族又以舅家为尊,舅家是女方的根本,再尊贵的客人也不能坐在舅家的上首位置。如果是一般客人坐席,坐在上席的都是年龄大或者辈分高的人。农村坐席,比较注重礼节,坐席安排位置往往要费半天时间,你推我让。待客时,新郎、新娘要逐席向宾客敬酒,宾客猜拳行令不亦乐乎。

关中嫁娶婚俗讲究“偷”,其实就是沾点喜气儿。这天,新娘的嫁妆,娘家宾客样样皆可拿走,“丢”的东西越多,主家越高兴,认为婚事办得漂亮、日子会越来越红火。往往是帮忙的执事转个身的功夫,某件嫁妆竟然不翼而飞。第二天,新郎再提着点心或者香烟往回赎。兴平倒是没有听说这个讲究。

兴平农村结婚的习俗(见面看屋扯衣服)(14)

挂门帘也是关中婚俗中的一个重要仪式,要由娘家弟弟亲自来操作。那些年,门帘多为蓝布印花的,朴素大方。

兴平农村结婚的习俗(见面看屋扯衣服)(15)

另外,在婚宴上,有个重要的环节是认亲敬酒。新郎逐个儿敬酒,敬过一轮之后,该新娘认男方的亲戚了。每认一个,恭恭敬敬称呼一声,敬上一杯酒。

兴平农村结婚的习俗(见面看屋扯衣服)(16)

婚礼宴间的文艺演出也必不可少。也不乏乡亲即兴表演,当然效果比起专业演员有过之而无不及。节目层出不穷,气氛热烈喜庆,唱的高潮迭起,宾客上场敬酒,将婚礼气氛推向高潮。

兴平农村结婚的习俗(见面看屋扯衣服)(17)

执事情不自禁叫好不断。

兴平农村结婚的习俗(见面看屋扯衣服)(18)

回门

婚礼第二天一大早,娘家兄弟父亲来接女儿回家,算是“回门”,新娘要在娘家住一晚上。到了第三天,男方要大张旗鼓地将新媳妇接回。从此,新媳妇正式成为男方的家庭成员,一对新人开始美好新生活。

兴平农村结婚的习俗(见面看屋扯衣服)(19)

兴平农村结婚的习俗(见面看屋扯衣服)(20)

编者按:时代的发展使一些传统的东西逐渐丢失,我们曾经对这些民俗婚姻冠以封建,但不能对民俗文化一棒子打死,婚姻可以自由,民俗为何不可以倡导。如何让婚姻和民俗之间有效的结合,既有文明的婚姻既不失传统的民俗文化。这也许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不要让民俗文化迷失在我们这一代。

来源:公众号醉美新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