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诲人不倦,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论语中的成语故事简写 摘抄收藏给学生:论语中的成语典故3?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中的成语故事简写 摘抄收藏给学生:论语中的成语典故3

论语中的成语故事简写 摘抄收藏给学生:论语中的成语典故3

41.诲人不倦

解释:诲:教导。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出处:《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2.不念旧恶

解释:念:记在心上。

不计较过去的怨仇。

出处:《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43.见义勇为

解释:义:应该。

见到应该做的事情就去做。

出处:《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4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出处:《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5.既往不咎

解释:咎:责怪。

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出处:《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46.见贤思齐

解释: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出处:《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7.尽善尽美

解释: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48.敬而远之

解释: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

出处:《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49.举一反三

解释:反:类推。

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0.侃侃訚訚

解释:形容和悦而从容不迫地谈话。

出处:《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51.空空如也

解释:空空:诚恳,虚心。

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出处:《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52.巧言令色

解释: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出处:《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

53.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解释:乐:喜爱,爱好。

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出处:《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54.乐以忘忧

解释: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快乐。

出处:《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55.乐在其中

解释: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出处:《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56.良师益友

解释:良,好;益,有帮助。

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57.苗而不秀

解释:苗:指庄稼出苗;秀:庄稼吐穗开花。

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

出处:《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58.敏而好学

解释:敏:聪明;好:喜好。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9.敏于事,慎于言

解释:敏:奋勉,慎:小心。

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出处:《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60.鸣鼓而攻之

解释: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