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渊说史
编辑|文渊说史
河南一男子曾是前途大好的清华博士,可他毕业后执意遁入空门,选择剃发出家。
父母为劝阻他不惜下跪哀求,但他不顾父母与女友的阻拦,毅然决然地成为了“贤清法师”。
他为什么要出家?出家后的他又是否会为这个决定而后悔呢?
贤清法师 张清光
家境贫困却不甘落后1980年,张清光出生在河南商丘的一个普通农村内,他在家里排行老二,上面有个哥哥下面有个妹妹。
打他记事开始,家里就靠种田为生。
虽然家境贫寒,不过张清光的父母从小十分注重对三个孩子的培养。
夫妻俩为了让孩子都能上学,每天起早贪黑辛苦耕种,只希望他们能够争争气,走出这个小村庄。
网络素材
张清光在三个孩子里面是最心疼父母的,有时候他看到父母起床,会悄悄地从床上爬起。
随着父母出去干一会儿农活后,再赶忙回来边学习知识,边照顾还在牙牙学语的妹妹。
1986年,才刚满6岁的张清光被送到村里的小学去念书。
自从进入学校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努力学习。
张清光生性聪明,在学习方面一点就透,因此优异的成绩让他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
他每次考试稳居第一,狠狠地甩下同龄孩子一大半,自然就成为了村中的小神童。
12岁那年,他顺利地考上了虞城一中。
当时他的哥哥在虞城的另一所中学上学,而妹妹在村里上小学。
可那两年家里的粮食收成并不是太好,可以说张清光一家在不停地吃老本。
家里除了日常必要的开销以外,剩下的钱只能供一个孩子读书。
父母与三个孩子仔细商量后,决定让最聪明的张清光继续念书,把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
那晚哥哥和妹妹都紧紧地抱住他,反正他们的成绩也不好,去读书也读不出什么名堂来。
可固执的张清光却始终认为,是自己抢走了哥哥和妹妹的上学机会,所以他将这所有的过错全都怪罪到自己身上。
他带着哥哥和妹妹的希望,开始更加努力学习,鞭策着自己一路往前冲。
上了虞城一中后,他渐渐发现班里许多孩子的家庭条件和学习基础都比自己要好很多。
他们遇到不会的问题可以问老师,问父母给他们请的家教。
身为同龄人的张清光是真的羡慕,什么时候他也能拥有自己的家教老师呢?
张清光时常会有一种自卑感涌上心头,不过他随后想到被迫辍学的哥哥和妹妹,那种愧疚感便将自卑感给吞噬得干干净净。
他开始更加拼命念书,每天早早地来到教室,不管是吃饭还是上厕所,手里握着一本书。
很快,他就在短短一学期内成功地进入了班上的前三名,老师和同学们一提起他都会想起:
“哦~他就是那个低调又乐于助人的学霸!”
后来,日历一天天被撕下,中考也随着这紧张而又沉寂的气氛中悄然而至。
1995年,张清光在中考的时候发挥失常,但他还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虞城县最好的高中——虞城高级中学。
来到高中后他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自己的学习成绩好,可人家的成绩比自己更好。
为了不辜负家人的期望,他开始整天沉迷于书籍当中,别人在吃饭他在学习,别人在睡觉他在学习。
一天下来,他只有四五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将自己快要逼迫到极限的张清光,偶尔撑不下去了会有一种想要自杀的念头。
不过父亲每周周末都会到县城来看望儿子,给他下周的生活费,并不断地鼓励不要太过于辛苦,以身体为重最为要紧。
幸好有父亲常来探望,这才能将他那几乎快绷断的神经给拉了回来。
在父亲的鼓励下,张清光的成绩进步飞快。
到了高三那年,他已是全校最优秀的学生,就连班主任都不禁引以为傲。
1998年6月7日,高考这一天终于到来,张清光带着家人、老师和学校的期盼踏上了考场。
与他那年一起高考的还有整整320万考生,此刻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一点儿也不过分。
张清光不负众望地从众多考生中突破重围,改变了自己今后的人生命运。
压力太大,放弃高薪工作那一年,他收到了西安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要知道西安大学当时在全国排名可是前五的存在。
这个好消息迅速就从村里传开,村民们逢人就说自己村里出了个了不起的大学生!
张清光回村里的那天,全家人脸上尽是掩盖不住的笑容,这让张清光感觉自己多年来的辛苦并没有白费。
张清光一家终于扬眉吐气,走在村子里连腰杆都不自觉地直溜了许多。
家里虽然还是不太富裕,不过父亲还是在村里包下几桌酒宴,以此庆祝儿子考上大学,将来终于能够到大城市去生活。
张清光在高考过后,终于卸下了重负,能够好好休息一段时间。
1998年9月,父子俩带着行李来到了西安交通大学,这是他们第一次来到大城市。
张清光进入到大学后,对自己的目标非常清晰,他清楚自己来到大学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他一如既往地在课堂上努力学习,不被外界所干扰。
大学四年里,张清光凭借成绩优异,每年都能拿到国家奖学金,这无形当中对他来说也是一种鼓舞。
2002年,张清华顺利地拿到了西安交通大学学士学位。
综合这四年内的专业成绩优异和多次在竞赛上获得第一名,最终他被学校保送到清华大学进行硕博连读。
清华大学不管是在以前还是在如今,都属于我国公认的最高学府之一。
在张清光被通知保送的那一刻,整个村子里再次因为这个少年而沸腾起来。
那一年,他用奖学金带着家人到北京旅游,他们来到了以前只在报纸上看到过的天安门,来到了以前无数古人用血肉与智慧所建筑的万里长城。
作为父母,他们看到儿子来到了首都上学,辛苦多年终于看到儿子望子成龙,内心别提有多激动了。
张清光带着父母旅完游后,独自一人坐上了前往北京的绿皮火车。
进入到清华大学以后,张清光跟着导师一心一意做科学研究,每天除了去实验室就是去图书馆。
最终他顺利地从清华毕业,拿到了博士学位。
与此同时,在学校招聘会上被一家大企业录用,在公司从事科研工作,年薪高达20万。
至此,张清光的人生可谓是寒窗苦读十年,有朝一日终于熬出头的正确模板,这刚好也印证了知识能够改变一切的那句话。
虽然这家公司给张清光的福利待遇十分丰厚,不过你拿了多少钱,就要干多少钱的活儿。
可想而知,这份工作给他带来了多大的压力,如果是一个普通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快就会面临精神崩塌。
张清光在这样的快节奏和高压工作下,时常感到内心苦闷、空虚不已。
之前在学校时,他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埋头苦学了那么多年,他在社交上面似乎没有一点长进。
进入到公司后,他常常会因为接不上同事抛出的话茬,使得原本欢声笑语的气氛变得一度尴尬,也因为不懂职场的“隐形规则”,变得有些招人嫌弃。
更让他难受的是,他引以为傲的“清华博士”头衔与文凭,在这家公司内似乎也变成不值一提。
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因为他是清华博士,就对他刮目相看,更不会就此对他多加照顾。
北京这座城市想要生存下去极其不易,谁还有多余的闲工夫来管一个与自己不相干的人呢?
比他资历要高的同事,只会对他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让他感觉自己还不如公司里的保洁阿姨。
反观那些跟他一起进公司的新同事,当然乐意有这样一个背锅侠挡在他们面前。
全公司人在张清光拼命加班时,躲在洗手间等地方冷嘲热讽,笑他实在是太过木讷蠢笨。
慢慢地,随着进入公司的时间增长,他不得不面对来自升职方面的压力。
哪怕他只想静静地待在原地,可同事会在领导面前给他穿小鞋,逼迫他不得不卷入到升职这场风波之中。
这种枯燥无味又无法的生活,让张清光慢慢地患上了抑郁症。
那段时间,他下班以后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他好像成为了一只迷失方向的羔羊。
张清光无法再逼迫自己的内心,他想要逃离这种让人感到压抑的生活。
于是他攒了一年的薪资以后,向领导递交了早已写下的离职报告。
在走出公司大门的那一瞬间,他内心的大石头终于能够重重地落下。
张清光仰起头来,望向那明媚而又刺眼的阳光,此刻的阳光照射在他的脸上,仿佛内心的阴郁也随着阳光一扫而空。
剃度出家,终于实现梦想辞职过后的张清光回到了老家,他的压力和焦虑也随之有所缓解,只不过那种对于人生的迷茫依旧存在。
在家里的这几个月,他阅读了大量的中国经典古籍,并且在网络上还参加了一个研读四书五经的小组,那里面大多数都是清华的毕业生。
渐渐地,他在阅读中遗忘掉现实世界的种种痛苦,他感觉自己的内心正在被一点点治愈。
张清光在与同学交流讨论时,非常迫切地想要了解自己未来的方向应该在哪里?
困扰张清光许久的问题,他还是没能从书里找到答案。
某一天,研读小组的同学向张清光介绍了一本有关佛学的书籍。
张清光阅读完以后,开始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他认为自己在这一刻,终于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能如愿以偿,其实是一件好事,不过对他而言,佛法与世俗的七情六欲不可兼得。
佛法在他眼里早已超越了对城市生活的贪恋、对父母亲人的依恋,以及超越了对爱人的眷恋。
2008年,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想不通的决定:他选择剃发出家,从此踏入空门!
从大学开始就与张清光谈恋爱的女友,是第一个知晓这个消息的人。
二人在北京读大学期间早已见过父母,如果没有出这件事情的话,那他们明年这个时候就应该开始谈婚论嫁了。
在了解到张清光是因为钻研佛学思想,才有了出家的念头后,她还特意去研习佛经佛理,只为能和张清光拥有共同语言。
女友多次饱含热泪不停劝阻,只希望能改变他的想法,最终还是没能改变张清光想要剃度出家的决心。
出家也就意味着需要断绝世间的一切红尘,拥有妻子自然就不能成为一个出家人。
最后在张清光的决绝之下,一对才子佳人只能分道扬镳,一位可怜又落寞的女子含泪离开了这个伤心地。
张清光与女友分手后,将自己攒了一年的薪水交给父母,同时还感谢了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随后,他对父母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不过父母只认为他是压力太大,还没有完全缓过来劲儿,开导了几句就没有了下文。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张清光坐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来到北京龙泉寺剃度为僧,正式成为寺庙内的一名小沙弥。
与此同时,他将自己这段时间以来的经历和感想都发布到网上,文中那是万般的感慨。
没过几天,父母从他人口中得知了消息,两位老人千里迢迢地从老家赶到北京,想要劝说儿子放弃这个念头。
但张清光见到父母后,面容淡然,言行举止中充满了坚定的态度。
父母在劝说无果后,甚至在儿子面前下跪,苦苦哀求他与自己回去。
可张清光却摆了摆手,说道:阿弥陀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出家就是我想要过的生活,你们回去吧!不要再来劝我了。
张清光父母在寺庙里待了两三天,都没能成功将儿子给劝回去,他们无奈之下只能离开龙泉寺,回到老家。
从此世间上少了一位清华学霸,不过却多了一位“贤清法师”。
旁人问及张清光父母时,他们总是含糊其辞,试图将儿子出家的事情埋在心底。
后来,清华博士剃度出家的消息在网上传的轰轰烈烈,网上对张清光的评价那是褒贬不一。
有人认为国家辛苦栽培他成为博士生,结果他却跑去当和尚,实在是太浪费国家资源了!
不过也有人提出相反意见,正如张清光自己所说,每个人都有自己活法,人生在世只能活一次,每个人都无法干涉他人的选择。
不过这些舆论对于贤清法师来说,根本构不成什么影响,他既然愿意选择这条道路,就会坚定的将此路给走下去。
张清光的父母虽不能理解儿子的想法,但他们能够感受到儿子对于这件事情的坚定。
时间一长,他们在家人与村里人的劝说下,慢慢接受了儿子的选择。
有空的时候,老两口还会时不时的去龙泉寺看看儿子,跟寺内的僧人接触久了以后,老两口似乎理解儿子想要出家的想法。
其实有很多僧人的父母,在一开始也不愿自己的孩子遁入空门,但当他们也来到寺庙内住上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就也能理解孩子的行为了。
以前的僧人想要出家,就必须要断舍世俗间的情爱,不过亲情在众多人心里是无法割舍的,好在现在的佛学也不是那般不近人情,开始有了进步和改变。
如今的张清光已经出家13年了,这13年来他协助龙泉寺方丈处理院内大小事务,利用个人才华向世界各地弘扬佛法。
并用自己的学识运用在寺庙管理上,使得众多吃斋礼佛的人都清楚龙泉寺内有一位极其有名的贤清法师。
不仅如此,贤清法师把佛法与科技发达的互联网时代结合到一起,运用网络和科技的力量指引众多信徒要心怀善念,勿要胡作非为。
2015年,他在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内开设了一场全英文的佛法讲座,用他的个人经历来讲述自己对佛法的见解,以及佛教对中国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贤清法师还经常出入各大国学现场,希望能通过自己那微不足道的力量,使得国学和佛法能够被世人皆知,能被他们所接受。
年轻时的痛苦与迷茫在他的身上早已不复存在,来到龙虎寺以后,他整个人的心性与言行举止犹如脱胎换骨。
直到如今,网络上依然有很多人都不太理解他的行为。
不过我们要是将目光放得长远一点,就能发现他弘扬佛法也是在帮助更多的人远离痛苦,这难道不是换个了角度也在为这个社会做贡献吗?
作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够出人头地呢?可在他们努力为自己的目标奋斗之时,我们也应该停下脚步,问问他们心里最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我们应该遵循孩子们的想法,这样家人之间才不会生疏,孩子也不会因此有叛逆心理。
每个人生来都只能活一次,只要他不危害社会和他人,那些正努力实现自己梦想、为之奋斗的人,都应该是被值得尊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