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全景回顾十年成都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亮点,真情真感见证新发展理念实践伟力。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精心策划、倾力制作十集融媒体综述报道《非凡十年 成都实践》。
这是一个巨变的时代,人类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深刻大变革。科技进步成为最具革命性的发展变量。中国,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与时间赛跑,抢占大数据、人工智能、5G技术、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未来发展制高点,全面提升城市创新策源能力、全力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全方位激活多元创新主体,成都,如何“弯道超车”,怎样精准施策?
01多样性算力“双引擎”让成都在新赛道上加速奔跑
10年前,成都科学城还只是成都鹿溪河流域一处滞洪洼地,如今,这里已成为成都乃至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科创区域之一。25家国家级科研机构 “组团出道”,50余个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加快落地,5000余名高端科研人才聚集于此……
只要到过成都的人,都会被这座“硅立方”的大型蓝色立方体建筑所吸引。炫酷的不只是外观,成都超算中心,这颗中国西部的最强大脑,每天以10亿亿次/秒的最高运算速度超速运转,主机性能跻身全球同期前十。
国家超算成都中心运行维护部部长 李佳佳:不到1年时间,3栋核心建筑拔地而起,我们超算核心系统仅仅用了9个月时间已经建成投运,这一建设速度打破了国内超算中心的建设纪录,彰显了我们科创领域的“天府速度”。
从航空航天到装备制造,从新型材料到人工智能,从天气预报到地质勘探等前沿科学领域,眼下,成都超算中心正为北京、上海、重庆等35个城市提供算力服务。
据成都理工大学行星科学中心副教授周游介绍,借助这里的超强算力,在国内首次开展了高分辨率的SPH,分辨率可以达到2千万粒子,目的是为了寻找地月系统最早期演化的钥匙,破解月球诞生之谜。
与超算中心一起,构建起成都多样性算力“双引擎”的还有70公里外,同样引人注目的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成都智算中心。
据成都智算中心常务副总经理谢一明介绍,以国家“东数西算”战略为牵引,成都智算中心近期与中科院北京空天研究院共同打造的全球首个拥有“千里目”能力的“空天·灵眸”模型,能让不同传感器采集到的图像高度融合,更精准的服务于地震山火救灾、矿坑回填监督、交通高峰分流等应用场景。
城市“超级大脑”、西部(成都)科学城、天府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国家科学中心、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不断增强创新策源能力,在新赛道上加速奔跑的成都,为自己装上了全新的“动力引擎”。
只有抓住了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才能造就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十年间,成都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西南交大实验室研制的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国际首创;
成都纵横股份科创板成功上市,国内“无人机第一股” ;
“神舟”系列太空造访,每一次都有“成都造”关键性精密部件的护航;
北京冬奥,发电玻璃、智慧路灯,来自成都硬核科技的助力;
助力全球疫情防控,“成都造”迈克生物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获欧盟CE认证;
216个国家级创新平台,1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39位。华为成都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腾讯西南总部、字节跳动创新业务中心、阿里云西部云计算中心等头部企业创新机构纷纷落户成都。
02城与人以科技创新之名双向奔赴成都澎湃强劲的创新活力背后,究竟还有着怎样的秘诀?
沿着成都这条世界上最长的城市中轴线,跨越了成都武侯区、高新区、天府新区,汇聚了全国乃至世界无数优秀人才。
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一个由世界各地“蓉漂”组成的团队刚刚完成了我国首款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无血清Vero细胞)Ⅲ期临床试验。
成都柏奥特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盛杨:我们的团队核心成员有来自英国的,国内比如北京、上海、吉林等各个城市,优秀人才的汇聚,让我们的研究能在短时间内填补国内行业空白,同时也解决了生物原材料卡脖子的痛点。
成都柏奥特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验证总工程师 Jonathan Woodburn:我们致力于做世界一流的疫苗产品,将全球领先的“中国造”生物制品推向“一带一路”地区及国家。
城与人,以科技创新之名双向奔赴。2021年,成都荣登《财富》杂志“大学生和青年求职者吸引力城市”榜首;连续3年荣获“中国最佳引才城市”奖,蝉联“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为促进人才要素“活起来”,在西南交大创新大厦,一场破壁科技体制改革的“科技小岗村”试验率先出发,走向全国。职务科技成果的所有权从“纯粹国有”变成“国家和个人混合所有”,极大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内生动力。
成都西南交大科技园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桂兵:在用“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和非资产化管理”破解科研人员“不愿转”和管理人员“不敢转”两个难题后,我们正在用“中试研发平台”破解高校院所“没有成熟成果可转”第三个难题,将形成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的完整版“成都方案”。
栽好人才栖息的“梧桐树”、“破冰”科技体制改革还不够,5年间,成都人才政策体系从1.0到3.0快速升级迭代。聚焦高精尖缺精准施策,科技领军人才最高给予500万元奖励;优化人才安居和各类服务场景,从“政策引才”向“生态营才”转变;实施“蓉漂”品牌战略等一揽人才政策出台……成都要构筑的,是从战略科学家到新职业从业者全覆盖的多层次人才政策体系。
数据显示,2021年成都硕士及以上人才流入占比、应届生人才流入占比分别位列全国第四、第二位;截至2022年上半年,全市“蓉漂”人数达683.5万人。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以创新之名,成都书写着制胜未来的眼界和魄力。冲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也必将有更多优秀的人才与成都激情相遇。
大城之“智”,未来可期。
来源:神鸟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