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 骆敏玲


经常有患者询问,红芪是什么中药?是黄芪的别名吗?跟黄芪的功效是一样的吗?和黄芪又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我们来看看红芪的真面目是什么?

红芪和黄芪的区分(红黄芪之区别)(1)

1.红芪的药用历史

红芪药用历史悠久,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黄芪项下,列为上品。南北朝时期红芪作为黄芪品种之一,与黄芪同科异属,临床与黄芪通用。1977 年版《中国药典》将红芪列为黄芪正品来源之一,至1985年版《中国药典》才将红芪单列为一味中药,此后的《中国药典》中均将红芪、黄芪分别记载。

2.红芪与黄芪的区别

(1)来源不同

红芪为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的干燥根,又名“川芪”;而且红芪由于产地不同,可分为四种,除多序岩黄芪外,还有北部产西康岩黄芪、太白岩黄芪、山西岩黄芪,以甘肃产的多序岩黄芪为红芪的主流品种,质量最佳,应用也最久。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以蒙古黄芪质量为佳。

(2)外观不同

红芪的主根粗长,外皮表面灰红棕色,红芪栓皮易脱落,常露出淡黄色皮部及纤维,断面纤维性,色浅,富粉性。

黄芪表面为淡黄棕色或淡棕褐色,质硬而韧, 有明显的皱纹,断面色黄白,带粉性。

红芪和黄芪的区分(红黄芪之区别)(2)

(3)化学成分不同

红芪化学成分主要是黄酮及类似物、红芪多糖、β-谷甾醇、有机酸以及含有18种氨基酸、21种微量元素等众多活性物质。

黄芪化学成分主要是黄酮类、皂苷类、黄芪多糖,还含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3.红芪的功效

《中国药典》上记载的红芪与黄芪在药效和主治方面完全一致。红芪味甘、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血虚萎黄、内热消渴。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红芪对心、脑等重要器官缺氧、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炎、抗病毒、抗衰老、保肝及调节血糖、血脂等作用。

总的来说,红芪同黄芪一样,是一味补气药,那补气到底补的是什么气?补的哪里的气呢?主要包括脾和肺两个方面。

(1)补脾气—消水肿、利尿、降血压、缓解身体困倦

补脾气,脾气虚主要消化吸收功能低下,容易食欲不振,常感到乏力疲倦,还有因为高血压及脾虚造成运化水的功能受阻而常出现下半身浮肿等。红芪可以通过补脾气来缓解身体困倦、降低血压、消除水肿,强壮身体。但要注意,湿热型的水肿不宜使用红芪。

(2)补肺气—缓解气短、增强抵抗力

肺气虚容易呼吸无力,声音低微,并且容易感冒。红芪可以通过补肺气,来增强免疫力,抵抗外界的病邪。比如有些人经常感冒,稍稍受一点风吹,马上就开始打喷嚏流鼻涕,那么服用红芪是可以增强抵抗力的。现在也常用于一些过敏性鼻炎。

(3)托毒生肌—加快伤口愈合

比如一些胃溃疡的患者,因气血亏虚,脓液毒清稀,长期不能排干净,疮面不能够愈合,可用红芪补气生血以间接加快疮面的愈合。

(4)治疗风湿、瘀血、中风后遗症

前人认为红芪可以益气活血,其实红芪活血的功效也主要通过益气间接产生的,中医认为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如果气虚也容易造成血瘀,因此可搭配一些活血化瘀药同用,治疗中风后遗症。

以下几种人群不宜服用红芪:

(1)属于湿热型水肿的患者。

(2)患有肺结核的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咳血、口干舌燥以及身体发热,不宜服用。

(3)红芪可以预防感冒,但是已经感冒发热的患者不宜使用。

(4)红芪虽可以托毒排脓,但是脓毒初起难以自行溃破的患者不宜使用。

虽然《中国药典》记载红芪与黄芪在药效和主治方面完全一致,但在品种来源、外观和化学成分上仍有很大的不同,目前关于红芪和黄芪分别在经典方剂中的药效异同的研究资料尚少,因此红芪和黄芪是否完全等同有待进一步研究。


注:文章图片皆来源于网络,在此对图片作者表示感谢!

审稿: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 赵华/罗柠/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唐榕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