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余丁导演,刘涛、王雷领衔主演的粤产剧《追梦》正在央视一套每晚黄金档播出,并在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多平台同步播出。该剧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实践为背景,通过讲述一家人携手奋斗走向时代前沿的故事,展示了深圳创业者顽强拼搏、锐意创新的精神风貌。
《追梦》自11月10日开播以来,便掀起了一波收视热潮。扣人心弦的剧情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充满时代感的置景、造型,更是勾起了不少观众的青春回忆。据酷云数据显示,11月11日、12日,该剧分别以1.1051、1.2894的直播关注度,高居全国电视剧收视榜首。
这部由广东企业参与投资制作、在广东取景拍摄的粤产大剧,如何艺术性地再现深圳特区建设四十年伟大成就?刘涛、王雷、尤勇等一众老中青实力演员联袂出演,台前幕后擦出了怎样的火花?乘着人文湾区建设的东风,广东影视人如何继续发扬“特区精神”,擦亮“粤产剧”招牌?
南方日报、南方 全媒体记者近日独家专访了该剧的总制片人、国家一级演员孙洪涛。
【人物简介】
孙洪涛,火箭军电视艺术中心副主任,广东广播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总经理,广东南方电影工程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广州市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影视剧制片人。参与创作70余部影视剧,在《彭雪枫》《吉鸿昌》《关东渔王》《南哥》等30余部作品中饰演男一号角色,在《姐妹爱情》《曹操》《吉鸿昌》《军医》《南哥》《追梦》等十余部作品中担任总制片人,多次荣获“飞天奖”“金鹰奖”“金星奖”“五个一工程奖”“金凤凰奖”等军内外国家级大奖。
谈创作
历时两年多打造现实题材力作
南方 :电视剧《追梦》这一选题如何酝酿出炉?
孙洪涛: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追梦》的播出是对深圳特区40年发展壮举的纪念和献礼。这部剧谋划得很早,2016年就开始酝酿,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和宣传部门都非常重视,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为此,剧组历经两年筹备,用了近11个月时间完成了剧本创作,分集大纲就修改了十多稿,2018年4月8日在佛山开机,辗转广州、台山、惠州、深圳、香港多地取景拍摄,历时近120天,后期制作更是反复打磨了两年多,应该说是诚意十足的。
南方 :如何集中优质的创作力量来打造现实题材大剧?
孙洪涛:作为艺术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打造一部精品剧作,生动记录深圳特区发展这段伟大历史,讲好大湾区故事,传承“特区精神”。大家都是奔着这样一种使命和目标聚在一起,因此《追梦》汇聚了业内顶尖的创作团队和演职人员。
我的搭档、《追梦》的另一位总制片人敦淇曾打造过《幸福像花儿一样》、《金婚》、《产科医生》、《甄嬛传》、《我们都要好好的》等多部热播大剧。余丁导演十分擅长执导现实题材剧作,代表作品有《鸡毛飞上天》《一代枭雄》《暖爱》等,曾获得白玉兰最佳导演奖;总编剧温豪杰曾执笔过《平凡的世界》《新水浒传》,曾获“金鹰奖”“金牛奖”最佳编剧;造型指导陈敏正曾担任过《甄嬛传》《芈月传》等多部电影电视剧的造型指导;摄影指导吴阳曾执掌过《建军大业》《遥远的距离》等多部经典作品。演员方面,《追梦》汇集了老中青三代实力派演员,除了男女主角王雷、刘涛,还有尤勇、黄品沅、李依晓、任东霖、孙看等实力派演员倾情加盟。
南方 :《追梦》在创作手法上如何以小见大,真实生动地反映深圳四十年发展这一宏大的主题?
孙洪涛:《追梦》对深圳特区的发展描述是由点及面的,剧情时间跨度40年,是一个线性的叙事。我们希望通过一家三代创业成长的故事作为特区创业者群体的一个缩影,以小人物的视角来反映大时代的变迁,将深圳40年发展中的一些重要的事件、节点穿插其中。比如重温了“深圳第一只股票”的诞生等重要历史时刻,“国际马拉松”“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改革开放成果也在剧中呈现。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除了温豪杰,我们还集结了10多位编剧参与到这个作品的创作中,他们集中了6个月的时间在深圳深入调研。编剧们用半年时间看了大量的材料,用他们的话说,是看了几个麻袋的资料。与此同时,编剧们做了大量的采访,比如走访了参与蛇口工业区建设的员工,采访了多位基建工程兵、当地的文史馆的专家以及许多“新老深圳人”。
为了能最大限度还原真实,剧中有95%以上的实景拍摄,而且很多是专门定制的。实景拍摄的难度很大,我们起用了大量群众演员,整部剧拍摄制作耗资2亿元。
南方 :同样是反映改革开放的现实剧,余丁导演的《鸡毛飞上天》广受好评。您认为《追梦》这部戏跟余导的前作比,有何特色和新意?
孙洪涛:这两部戏都是描写改革开放路上基层小人物的成长故事,但地域不同。《追梦》的故事发生在大海边的岭南,我发现余丁导演把它雕琢得非常有岭南味道。比如杜芳卖砂锅粥时说的名词和使用的道具,都是非常地道的。“虾仔”“蚝仔”,这些人名一听就知道是岭南人。另外,导演对美术的要求也很高,我们的摄影老师和美术老师走访了很多岭南村落勘景,很好地还原了历史和岭南风貌,像骑楼等特色建筑,观众都能在剧中见到。
谈演绎
“王光明不是反面角色,而是反面教材”
南方 :为何选择刘涛和王雷这两位主演?
孙洪涛:刘涛入行早期就在广东生活了相当长的时间,她对这边是有生活经验的,对广东这块土地很熟悉,也有感情。刘涛的演技也饱受肯定,更重要的是,她的气质也很适合演咱们岭南姑娘。
王雷虽然是东北小伙,但他是军人家庭出身,从小在大院里长大,适合魏东晓转业军人的身份,也能展现他那种阳光正气、不屈不挠的精神劲儿。王雷特别认真,提前十多天进组来广东体验生活、研究剧本,很多戏都是他亲自准备道具。选择他俩还有一个原因,王雷和刘涛是特别默契的老搭档了,这是他们第三次合作,饰演风雨同舟几十年的夫妻很有说服力。
南方 :两位主演拍摄幕后有什么趣事?
孙洪涛:刘涛是挤出档期参演了《追梦》,而且她亲口告诉我,演了近20年戏,《追梦》是她特别上心的一部剧。她和“蚝仔”相认的那一场戏,真是很感人。刘涛哭戏的分寸拿捏得很好,这场戏演完后,大家都情不自禁地鼓掌。另外,刘涛和王雷在现场有很多即兴的台词, 比如说有一场戏是他俩吵架,两人蹦出了不少剧本上没有的台词,现场大家都乐坏了。
南方 :您在剧中也出演了一个重要角色王光明,这个角色跟您以往在影视作品里塑造的英雄形象好像不太一样。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角色?
孙洪涛:对,王光明这个人物形象后来会有“反转”,会“黑化”。王光明这个角色是一位转业军人,我也是一名有35年军龄的“老兵”,2017年刚从部队转业回来广州,当初选这个角色是感觉这个人物身上的军人气质跟我本人比较贴近,也算是对我多年军营生涯的一个纪念。我以往演过《彭雪枫》中的彭雪枫、《英雄无悔》中的姜伟、《黄埔军人》中的陈赓等许多英雄人物,但是从来没演过“有污点”的英雄,这确实是我演艺生涯中的一个不小的挑战。
△孙洪涛在《追梦》中饰演王光明。
我认为王光明这个角色不是一个反面人物,但他是一个反面教材。他本性正直善良,也曾经是一位好干部。这个人物他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他的可爱之处。他并非是那种贪图享乐之徒,只是在商场中被利欲熏心之人围猎,没有抵制住诱惑,马失前蹄,迷失了自我。我认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当下,这个角色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人物,值得观众深思。
△王光明这个角色在后续剧情中有所”反转“。
谈成长
“广东是我影视生涯的起源地”
南方 :您在广东生活工作多年,对这片改革开放前沿地有怎样的认识?
孙洪涛:我对广东这片土地是非常有感情的。我是16岁参军入伍,18岁考入暨南大学新闻系,毕业后成为原广州军区新闻干事。我在广东求学安家,结婚生子,也是在广东步入影视行业,拍了第一部电视剧《叶剑英》,后来又接连出演了《英雄无悔》《和平年代》。
△孙洪涛曾在多部影视作品中饰演英雄人物。
在调去北京工作前,我在广东生活了25年,直到2016年从火箭军电视艺术中心转业回来广东,就刚好碰上筹拍《追梦》。我一直觉得,我跟广东有很深的缘分。我时常开玩笑说,我在广东拍的三部大剧,正好串起了我的心路历程:和平年代追梦,英雄无悔。
△孙洪涛担任总制片并主演的电影《南哥》在法国戛纳电影节展映,并在海外发行。
南方 :您是如何理解“特区精神”?
孙洪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看来,生活在广东这块热土的人有一种显著的特质——务实肯干,开放包容。这种有容乃大、敢闯敢拼的特质就是“特区精神”的内核,造就了特区40翻天覆地的发展。
这种精神的形成,我认为是跟广东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海洋文化的发展一脉相承。广东自古就是贸易重镇,向海而兴。乾隆年间广州十三行更是中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是海内外文化汇流之地。而比邻港澳的深圳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红利,更是放开怀抱,广纳天下英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东确实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黄金地”,汇聚了各种好消息、好东西、好前景,充满希望和活力。我还记得那时我们经常去沙头角、中英街买最新潮的电子表、蛤蟆镜。那段历史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也是我们国家发展史上一段非常重要而伟大的历史记忆。
谈发展
筹办广东南方电影工程技术研究院
南方 :站在人文湾区建设的新起点,您认为广东的影视业发展如何能抓住重大机遇,再创辉煌?
孙洪涛:广东影视的发展以往有着很好的传统和基础,但不可否认,近二十年发展的脚步确实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水平。可喜的是,各级部门近年对振兴广东影视产业非常重视,有一系列的大动作:比如打造南方影视中心,深入推进广东卫视、珠影集团改革振兴行动。近期,广州将博纳影业引进南沙,还成立了广州市电影家协会,一系列的举措提振了行业内外的信心,努力擦亮“粤产剧”品牌。
目前,我正与京粤两地的多家单位和业内同仁一同创办广东南方电影工程技术研究院,希望未来能为粤港澳大湾区影视产业的工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撑。
南方日报、南方 全媒体记者 毕嘉琪
【作者】 毕嘉琪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