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珠海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至2020年11月1日,珠海市常住人口为2439585人,十年共增加879356人,增长56.36%,年平均增长率为 4.57%,这也意味着珠海距离地铁梦又近了一步。

“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是申报建设地铁的前置硬指标之一。事实上,早在几年前,珠海就规划了多条地铁路线。而2018年出台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新规,在提高申报地铁建设门槛的同时,也间接放缓了珠海的地铁规划工作。但网络上关于珠海何时修建地铁的讨论一直未曾停止。

如今,常住人口进一步接近地铁申建前置指标,珠海的“地铁梦”还面临哪些制约因素?在规划地铁线路的过程中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珠海实际常住人口350万(常住人口十年增加87万)(1)

时间回到2017年,根据《珠海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珠海已在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地铁)1号线、2号线前期工作,这也是珠海首次向外界发出要建设地铁的明确信号。

一年后,地方申建地铁门槛进一步提高。2018年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18]52号)明确指出,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30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30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

彼时的珠海,无论在地区生产总值,还是市区常住人口上,均未达标。

珠海实际常住人口350万(常住人口十年增加87万)(2)

但珠海人并没有因此放弃。2019年1月22日,珠海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争取把珠海地铁纳入国家和省相关规划,启动城市轨道交通相关工作。随后出台的《珠海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交通工作方案(2019—2025年)》显示,珠海正加快推进轨道交通1、2号线的近期建设规划向国家申报,积极开展广州轨道交通18号线从中山延伸至珠海工程前期研究。

2021年,珠海“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并提出,待条件成熟时,严格按照程序申报建设珠海地铁。

珠海实际常住人口350万(常住人口十年增加87万)(3)

在业界看来,珠海地铁申建“屡败屡战”的背后是一个大城市梦,其底气则源自GDP及常住人口的快速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珠海市地区生产总值为 3481.94 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379.13亿元,“目前市区常住人口与‘门槛数’仅相差56万人左右。”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分院院长张福勇表示,此前珠海明确提出2025年常住人口要达到300万的目标,如果国务院对各项指标不做调整,届时珠海便扫除了申报地铁的基本障碍。

除了上述三个硬指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18]52号)还提出了客流规模指标:即拟建地铁线路初期客运强度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7万人次,远期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次以上。

《城市轨道交通2020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宁波、厦门、东莞、无锡、青岛等多座城市的地铁客运强度均未达到此标准。“如果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线路建成后客流不足,将会直接影响线路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张福勇说。

珠海实际常住人口350万(常住人口十年增加87万)(4)

事实上,除地铁之外,珠海在轨道交通建设上也进行了多番尝试。

2017年10月15日,珠海有轨电车1号线正式通车运行;2020年8月18日,珠机城际铁路拱北至长隆段正式通车运营。但由于供电技术缺陷、故障频发,线路客流量少、运营成本高,持续技术改造未达到安全、成熟、可靠、经济的要求,如今珠海有轨电车1号线正陷入是否要拆除的讨论之中。

珠海实际常住人口350万(常住人口十年增加87万)(5)

基于有轨电车这一前车之鉴,便捷、准点、高效的地铁被珠海人寄予厚望。据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孙章介绍,按照国际经验公式,一个地区每年拿出1%的生产总值来建地铁是比较合适的。我国每公里地铁的造价已逾7亿元,按此计算,一个GDP达到3000亿元的地区,拿出1%即30亿元来建地铁,每年能建3—4公里轨道交通。

此外,张福勇建议,珠海应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多层次、一体化的轨道交通网络。“发展轨道交通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就是轨道要与城市空间发展、出行客流需求等要素互相匹配适应;另一方面要做到可持续发展,要长远的、系统的考虑轨道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从谋划、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城市带动、综合开发、政策机制、投资模式等方面全面的推进轨道交通发展。”

【采写】何康杰

【作者】 何康杰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