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笔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1课观潮(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师笔记)(1)

四年级上册语文1课观潮(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师笔记)(2)

四年级上册语文1课观潮(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师笔记)(3)

‬学习指导

四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是《观潮》。

本课在生字词方面的学习要求是:

1.认识“盐、屹、昂、鼎、贯、浩、崩、震、霎、余”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

“鼎”不常见,且比较复杂,可通过拆分和组词加强记忆;“屹”单独出现时容易读错,注意偏旁;“震”注意和“振”的区分;“霎”也容易读错,多拼读几次,注意下面是个“妾”字。

2.会写“潮、据、堤、阔、盼、滚、顿、逐、渐、堵、犹、崩、震、霎、余”等15个字。

其中,“潮”“渐”是左中右结构,注意笔画要紧凑;“震”“霎”笔画较多,注意也要写得紧凑,“滚”注意右边中间是“公”;“犹”注意是形声字,右边是“尤”,没有一撇。

3.会写“奇观、农历、据说、宽阔、人山人海、滚动、顿时、逐渐、犹如、齐头并进、山崩地裂、霎时、余波、依旧”等14个词语。

本课在阅读方面的要求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第3~4自然段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非常壮观,可以在背诵的基础上默写,作为表达的积累。

本课在表达方面的要求有两个,一是: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课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时间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二是: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尤其是第3~4自然段,可以边读边想象画面,帮忙记忆。

本课的拓展知识是: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这首刘禹锡的诗也是写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可以从中找出和课文印证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