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曹文轩,他把眼光,放在那些美好的事物上

草房子曹文轩的成长经历(草房子曹文轩他把眼光)(1)

距离读完《草房子》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可是一提起它,生活在油麻地的这些鲜活的形象就再一次跳到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淘气的桑桑,文静的纸月,骄傲的杜小康、可怜的细马,还有倔强又可爱的秦大奶奶。

在我朗读这本书的时候,书中的这些人物仿佛就活生生地站在我的身旁,他们高兴时我也替他们高兴,他们哀愁时我也与他们一起哀愁。这是一种怎样苦难的生活啊!家家户户那样的贫穷,穷得孩子们一年到头只有冬夏两套衣服,到了春秋要么大汗淋漓要么瑟瑟发抖。

草房子曹文轩的成长经历(草房子曹文轩他把眼光)(2)

秃鹤,因为自己的秃头被人嘲笑;纸月,由于自己的身世而受人欺负。细马,一口南方口音无法与人交流只能辍学;杜小康,小小年纪就要承担起全家的重任。而蒋老师更是因为家境贫穷失去了原本属于他的爱情。

草房子曹文轩的成长经历(草房子曹文轩他把眼光)(3)

这是一种怎样苦难的生活啊!可是作者却将它写得那么轻松那么优美,仿佛这样的生活并不是艰苦的而是幸福的。这让我想到了萧红的《呼兰河传》,第一次读它时我不自觉地笑了出来,再读却感觉到这笑声背后的残忍。

《草房子》没有去渲染这些生活的苦难,只是偶尔不经意的一笔带过,如果你不留意甚至觉察不到它们的存在。作者把这些苦难都隐藏在那油画一般美好的词句里。作者曾经生活在那种环境当中,自然了解那种生活的艰辛,但是他并没有强调这些艰辛。

草房子曹文轩的成长经历(草房子曹文轩他把眼光)(4)

他把眼光放在那些美好的事物上。那如诗如画的水乡风光和生动朴实的乡土人情,完全冲淡了我们对匮乏的物质生活的关注,让我们完全沉浸在书中描绘出的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里。这正是本书可贵的地方,所谓苦难的生活当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