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看世界,人类从诞生起,就处于流动迁徙状态。自清代以来,中原向塞外移民的浪潮一波接一波。现代赤峰也是移民的产物,赤峰地区的移民经历300多年,大量山东、河北、河南、山西的百姓来到赤峰,在此扎根生活,世代繁衍。中国人讲究“安土重迁”,即便被迫远离故土,人们依然心系家乡。因此,迁往赤峰的许多家族通过修篡家谱的方式,在寄托思念的同时,也大大方便了日后的认祖归宗。

赤峰郭氏家族历史(数典不忘祖赤峰的家谱文化)(1)

赤峰孙氏族谱

志乘谱牒,乃一方一地一族一家之史。记得当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大使柴泽民上任后的一件大事,便是接受了一册美国国家图书馆馈赠的山西闻喜(柴泽民故乡)柴氏家谱,这令柴大使在且惊且喜之余,由不得感叹洋人搜罗之广泛,用心之良苦,对异邦文化研究之孜孜矻矻。

司马迁曰:“百事不泯,有益于史乘者,谱也……族人无谱,则昭穆混淆,人不知祖,则姓紊乱,与禽兽何异焉?”家谱,作为姓氏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历经朝代更替,世事变迁,风雨兼程数千年,延续至今,修志续谱高潮迭起。这充分说明,它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对历史传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规范完整的家谱,一般都详细记载了先辈家居何地,何时延移;子嗣繁衍代际清楚,生平事迹记述明白;家风家训,循规蹈矩;文章佳话以为瑰宝。它比较完整地反映了该家族迁移的历史。其中,大规模的政府推动的移民历史,官修史志历史典籍都有翔实的记载,而对于自发的小规模的、分散的移民,家谱可能是唯一的文字记载了。一家一姓的迁移,对社会来讲乃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是对于一个家族或一个家庭来讲,却是一件极其重大的事情,非常值得记录下来传承给后代。因此,家谱与官修史书、地方志共同记录了中国历史。

赤峰郭氏家族历史(数典不忘祖赤峰的家谱文化)(2)

李氏族谱

家谱维系着家族的命脉,记录着乡愁。沉甸甸的记录有丰富历史信息的家谱,上以溯祖宗昭穆之序,下以清子孙世系之源,用以发扬古贤之风范,传承先人之美德,重申族规家训之谕,启迪子孙后代之本。能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亲和力和感召力,激发同根、同源、同宗的血缘亲情;能存历史之真容,考古今之沿革,扬先辈之业绩,鉴民族之兴衰,它是家族的传家宝。

乡土情结对于移民和移民后代来说,是割不断、忘不掉的复杂情感。故土如同胎记,早已铭记在他们的肌肤上。对于移民来讲,现在的家是新家,是客居,只有故土根祖之地才是根源所在,是老家。赤峰人聚会,自然而然会相互探问:“老家是哪省哪府哪县?”如果有一省的,那是老乡,如果是一县的,那就是一家人。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狗记八百里,猫认三千途;老马认归道,狐死必守丘……中国传统文化以物拟人的词语,每个字都令人怦然心动,映射出中国人安土重迁的心理。每一次迁徙都酿造出许多低徊唏嘘、涕泪迸流的辛酸故事。

家谱是以血缘亲情为脉络、以姓氏为标记编就的特殊史籍资料,是姓氏的生命史。它清晰记录了本氏族的起源、发展、繁衍、变迁的过程,被当作是血缘延续的载体和依据。任何人不能无姓,亦不能随便改姓。历史上多少英雄豪杰、忠烈壮士在遭到缉捕、追杀时,仍坚持“坐不更名,行不改姓”的理念。因为姓名代表着一个人的气节和人格,是荣耀的延续。比如孔孟颜曾四姓,族谱九州一统, 辈分用字全国相同。任凭岁月萍飘蓬转,时光穿梭流逝,家谱助你找到故乡亲人,回归自己的家园。

赤峰郭氏家族历史(数典不忘祖赤峰的家谱文化)(3)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邢氏家谱(原籍山东省即墨县)

清代和民国年间自关内山东、河北、山西、河南等地跑塞外进入赤峰落脚谋生的百姓,在离开老家时,有的临走与家人留存信物,有的携家谱,有的互立信言口语,以为后世认祖归宗凭记。如巴林左旗杨氏宗族、克什克腾旗新井田德功家、翁牛特旗沙布台谷家等都有家族总谱,各支系立有分谱,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寻根溯源,有凭有据。回族在赤峰生活的大姓马家亦有家族总谱。

目前,赤峰境内现存记载族系延续时间最长的家谱当属克什克腾旗原热水塘镇杨名舜所保存的《杨氏族谱》。《杨氏族谱》自北汉(951年) 写起,迄今已达47代1068年。他家是北宋著名将领杨继业的后人。其族谱在元代、明代、清代三修,现存《族谱》为清道光本,凡6本12卷近10万字。杨氏家庭世代居住陕西华阴县,后迁至山西太原。杨家延续39世至荣福(约为清道光末年),因家贫,荣福随乡邻走东口迁移到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三义扣肯户村沟脑谋生,娶妻生三子,后分三支分别居于扣肯户、热水塘和木希嘎小奴其,至杨名舜又7世140余年,繁衍人口36户160余人。杨家在塞外定居后,特意回山西祭祖并告之族亲,并请回《杨氏族谱图》一帧,逢年过节时,杨家族人均请出族谱和族谱图以便供奉祭祀。

赤峰郭氏家族历史(数典不忘祖赤峰的家谱文化)(4)

克什克腾旗板石房子杨氏族谱

现在赤峰市人大常委会供职的程俊孝,祖籍河北省沧州府沧县崔尔庄西程庄子,先祖因天灾和战乱逃荒流浪到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经棚新庙。2016年,一位老人上门认亲,告知程家要续族谱,他特意寻找到赤峰,程俊孝庆幸认祖归宗,欣然回故乡祭祖认亲,请回《程氏族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赤峰地区刊印的获得国家国书荣誉证书的家谱是《克什克腾旗昌义乡元房子、 三义乡西沟赵氏家谱》。此谱由赤峰史志专家赵芝怀先生编著,家谱翔实记载了在清道光十年(1830年)闰四月二十二日夜,河南省彰德府武安县茶口村(今河北省邯郸市辖武安市徘徊镇茶口村)发生了大地震,日震多次,连震数日,山崩地裂,房倒屋塌,民众死伤无数。而且连续五年余震不止,多数村民背井离乡去逃荒要饭。赵玉成、赵玉美兄弟二人外出谋生,出长城口流落到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兄弟俩分居二地,成家立业,子孙繁衍,历经艰辛遂成名门望族。

赤峰郭氏家族历史(数典不忘祖赤峰的家谱文化)(5)

敖汉部贝子府王公家族史孛儿祗斤氏世系谱

修篡家谱对于探究赤峰移民文化有重要意义。赤峰是移民地区,无论蒙古族、汉族、回族、满族都有自己的移民经历。移民文化蕴含着勤劳致富、创新迎变、务实理性、开放兼容的精神以及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种族和谐、德善为本的共同价值观。家谱正源明宗,反映家族来龙去脉,“开家之有谱, 犹国之有史也”。慎终追远,薪火相传,体现了中国人的信仰追求。

家谱记录的除了谱系,最有价值的就是家风家训。家风,作为一个家庭世代相传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是无形的财产。“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家风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风是嘉言懿行的代际沉淀,是传承千载的精神尺度。好家风是生命里的春风阳光,把温暖光明带进我们的精神世界,日积月累,凝聚光华,孕育出人生的美丽和精彩。

赤峰郭氏家族历史(数典不忘祖赤峰的家谱文化)(6)

李氏家谱和松山娄氏宗谱

笔者搜集到赤峰地区几十部家谱,其中家风家训主要内容可归结为:积善修德、耕田立业、读书传家。核心字一是耕、二是读。农耕之为本,诗书继世长。欲增福寿唯善行,要好儿孙需读书。字里行间铭刻着农耕文明的精髓和中国人的核心价值。一个家庭能不能兴旺和睦,关键在于有没有养成良好的家风。家庭本固枝荣,绵绵瓜瓞,代代都有才人出。

纵览传统名门世家不难发现,凡家业辉煌、人财兴旺者,无不拥有独树一帜的家风和鲜明的家庭文化特征,“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耕半读……但以箕裘承祖泽”,“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扣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才能行得正;打好了价值观的底色,才能走得远。相比万贯家财,好的家风才是对一家一族最好的馈赠。

赤峰郭氏家族历史(数典不忘祖赤峰的家谱文化)(7)

富山王氏家谱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核心所在。爱如雨,善如风,催花缀锦;诚作帆,信作桨,载梦向春。我们的祖先曾抱着吃饱穿暖的向往,在赤峰大地开辟荒野、耕耘稼穑,开枝展叶。作为后来人,我们该以怎样的生活态度去书写自己的人生?相信我们会有一个干脆而响亮的回答。

赤峰郭氏家族历史(数典不忘祖赤峰的家谱文化)(8)

喀喇沁旗牛家营子镇潍县营子村张氏家谱

文化是民族的身份特征和灵魂血脉,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实践智慧和历史记忆,维系着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命运。赤峰的历史,是一部移民史,也是一部心灵史。赤峰移民文化是多元文化的融合,是文化交流渗透、融合的互动过程,和而不同,交相辉映,互为补充,繁荣共进。正是我们的祖宗们不甘心老守田园,困厄于饥寒,才横下一条心,辞别故土,远赴塞外,寻找新的生存空间,才有了现代赤峰的重构,才有了一家一族值得回顾和记述的迁移史。

“移民是人口迁移的直接结果,移民必定是迁移人口”。从赤峰人身上,我们能体会到太行山的忠贞,华北大地的厚朴和齐鲁大地的崇文励耕。生命的基因、文化的血脉,在移民后代身上,铭刻下久不褪去的印痕。求真务实、固本开新是赤峰移民文化的真实写照。

赤峰郭氏家族历史(数典不忘祖赤峰的家谱文化)(9)

翁牛特旗&喀喇沁旗吴氏族谱

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赤峰移民的历史生动证明了这一论断。移民支撑了赤峰的生存和发展,也开创了赤峰的当下和未来。赤峰各族人民勇于向命运挑战,为生存和繁衍向死求生、搏命图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心相通与社会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曾几何时,赤峰大地敞开胸怀接纳了蒙汉回满等众多民族交流融合,同向一致,于跨文化境域中,实现民心相通,更是把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社会心理、交际用语等诸多因素心平气和、自然而然地融汇于社会生活中,在多元主体中达成一致目标,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命运与共,责任共担;流传久远,泽被后代。

在几千年的累积、发展、回退、修复中,物质和精神的各个层面的文化逐渐凝固成文化赤峰。赤峰有的是吸引人的历史故事,移民文化在赤峰镌刻下深刻记录,美轮美奂,浑然天成。现代赤峰历史并不远,但是它却具有足够的历史厚度和秉赋,从它的8000年风雨沧桑,从它的300年筚路蓝缕,在光复旧物与开启新篇中,我们看到了文化的力量、精神的力量,也看到了赤峰人的理想、抱负、才华秉性和创造热情。

赤峰郭氏家族历史(数典不忘祖赤峰的家谱文化)(10)

翁牛特旗五分地镇五分地村刘氏家谱

身为赤峰人,作为移民的后代,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唯有创造,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才能发扬光大我们的未来,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来源:风瞬

编辑:孙蕊

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赤峰郭氏家族历史(数典不忘祖赤峰的家谱文化)(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