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对自己的评价 南怀瑾先生与雁荡山(1)

南老为佛寺题字。

温州雁荡山以山水奇秀名闻天下,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美誉,史称中国“东南第一山”,位列“三山五岳”之一。它不仅让海内外游客流连忘返,也深受家乡温州人的喜爱。出生在温州乐清的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就经常赞美雁荡山。他的儿子南一鹏在《父亲南怀瑾》一书中写道:

“有趣的是,我自小听父亲说起雁荡山的美景,说一进山口,就会看到展旗峰,巍然独立,非常壮丽。然后父亲又说,山里有两个瀑布,因为水势不是很大,当地人叫它们作‘湫’。大的叫‘大龙湫’,那个小一点的,其实是细一点的水柱,当然就叫‘小龙湫’了。喜欢山的我,听了他的描述以后,心痒痒的,对从未一睹的家乡,充满着向往。后来,我去了温州,极为兴奋地到了雁荡,登上了展旗峰,摸到了龙湫水,好好地享受了这一方山水。回到上海以后,急着想和父亲交流一下我自小怀想的雁荡,没有想到,父亲竟然告诉我,他是听我祖父说的,他自己从来没有去过。虽然没有去过,父亲对家乡也如同我一样,应该是魂牵梦萦的吧。”

南一鹏的记述,在南怀瑾先生写的《<吴山点点幽>前记》一文中得到印证。南怀瑾先生说:

“余少时蛰居乡村书屋,欣喜山水而身懒游乐,偶取徐霞客游记读之,旁观名家山水画本,疑假疑真,游心物外。虽家近雁荡,而终身未尝登临。古人有言:‘欲画龙湫难下笔,不游雁荡是虚生。’其然乎?其不然乎?”

南怀瑾先生对雁荡山的美好印象,不仅仅来自父亲的言辞和徐霞客游记,或许还与他的诗词启蒙老师朱味温有关。朱味温先生和被梁启超誉为“徐霞客第二”的雁荡山建设功臣蒋叔南交往甚密。1920年,深感总是沉浮于小官小吏的朱味温辞去官职,做了一次雁荡山深度游,得到蒋叔南的热情接待。朱味温先生跑遍了灵峰、灵岩、大龙湫等雁荡山主要景区,歌山赋水,写作了几十首吟唱雁荡山的诗词,结集为《雁荡吟》。成名后的南怀瑾深铭师恩,在自己创办的台湾老古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和香港经世学库发展有限公司,两次出版朱味温先生的诗集,并写下了《复翁吟草选集前记》《重印复翁诗集赘言》等文,讲述自己小时接受朱味温先生教导的细节,记录出版恩师诗集的缘由,以为缅怀。其间自然会受到朱味温先生对雁荡山赞美的影响。

南怀瑾先生对自己的评价 南怀瑾先生与雁荡山(2)

南老赠了法大和尚书法。

“温州在历史上素来是仙灵聚居之地,山水秀丽,如有名的乐清北雁荡山。”这是南怀瑾先生在《山川人物与永嘉禅师》一文中的描述。可见山水秀丽的雁荡山是南怀瑾先生魂牵梦萦的故园记忆。

南怀瑾先生对雁荡山的赞美和喜爱,不仅表现在语言文字上,也体现在他对雁荡山建设的关怀行动上。

1990年,雁荡山管理局顾问周丕振借夫人张燕征赴港工作之便,向南怀瑾先生请教雁荡山灵岩寺重建问题。南怀瑾先生不仅热情接待张燕征,当面表述自己的看法,事后还就重建灵岩寺的大原则专门写信给周丕振。他在信中特别强调:

“重兴雁荡灵岩寺,固所乐闻。鄙意雁荡原因佛教禅窟名高四海,近代则有世界公园之誉,灵岩能仁皆古之名刹,如欲重兴,一须人,次须财。人者须有道高德重之真正高僧起为号召;财者须藉十方善信凑集,或大力发心之士解囊助成。一旦此二条件缘合,但修建构造切忌采用现代式之西洋方盒形态,如此则使名山失色,雁荡灵岩均变为市侩商场,便甚为可惜,且留遗憾无穷。必须采用固有传统之林园特色结构,配合雁荡灵奇方为上策。其实山里只有灵岩一寺,将来色人如欲发展雁荡为观光胜地,更应全盘统筹,不可草草匆匆,徒使后人笑我们一代为没有文化的一群也。”

南怀瑾先生对自己的评价 南怀瑾先生与雁荡山(3)

南老赠显广法师书法。

南怀瑾先生见识卓远,语重心长,爱之切,全洋溢在字里行间。据雁荡山灵岩寺方丈了愿法师介绍,1993年灵岩寺修建大雄宝殿,南怀瑾先生曾专门委派远在美国的弟子夏荆山到雁荡山帮助察看。

俗语说,天下名山僧占多。1999年,温州市雁荡山管理局规划借助名寺名僧发展旅游,邀请当代高僧梦参长老重建能仁寺,管理局主要领导特地到香港向南怀瑾先生请益。南怀瑾先生特地把自己的建议想法录音交给管理局领导参考,事后又归纳了八条意见函告周丕振。南怀瑾先生说:

“能仁禅寺为历史上之禅宗道场,故应保持发扬禅宗丛林之特色。希望大家真正诚心为雁荡佛教文化,並非只为经济效益建寺;

主要须有大雄宝殿、禅堂、法堂、藏经楼、罗汉堂、客堂、斋堂、四天王殿等八大院区;

禅堂可与罗汉堂相毗连;

罗汉堂可塑五百罗汉,至少要十八罗汉。每一尊罗汉,由各施主发心塑造,背后刻发心塑造者之姓名,为之自行祈福。准备十年或二十年塑造完成。或只塑十六罗汉,刻采用净慈寺所藏贯休大师所画之罗汉像塑造,后人皆加降龙、伏虎两罗汉,即世俗所谓十八罗汉;

唯一开山祖师诺讵那尊者(罗汉塑像),可供在大雄宝殿侧面;

自古遗留之大锅,应移到斋堂隔壁,专造一座能仁寺古迹保留之处,不必专为此锅占用重点地基;

僧寮可与预定佛学院保留建地毗连;

其余方丈及班首执事寮房,乃至云水僧客房、客堂等,应一一安排适当地点。”

南怀瑾先生对重建能仁寺规划考虑之周全,令人十分感动。他在佛学界德高望重,影响巨大,但在信末特意注明:“我之意见只是提供做参考而已,並不固执一己成见。”显得异常谦虚,更见他对雁荡山建设的关怀之情,以最高明之见为上。

据雁荡山能仁寺方丈了法大和尚回忆,2001年,梦参长老带着了法、诚信、宏觉等法师去新西兰弘法,途经香港时去拜访南怀瑾先生。交谈中,梦参长老向南怀瑾先生介绍了雁荡山能仁寺的重建情况。南怀瑾先生说:“雁荡山是中国东南第一山。诺矩罗尊者曾经率领三百罗汉在那里修行,我叫儿子南国熙塑一尊诺矩罗尊者像,供奉在能仁寺。”梦参长老听后笑笑说:“好的,塑了像,还要盖祖师殿,单独塑一尊像还不行吧!”梦参长老说完,大家都笑了。

南怀瑾先生和雁荡山还有一种特殊情缘,那就是对能仁寺方丈了法大和尚、灵岩寺方丈显广法师等后学的殊胜因缘和开示。

20世纪90年代,在厦门南普陀寺的了法大和尚通过南怀瑾先生的弟子与南怀瑾先生结缘,因为都是温州乐清人,两人有许多共同的话题。1994年正月,南怀瑾先生应邀到厦门南普陀寺开讲“禅与生命科学”,也就是今天广为流传的“南禅七日”,妙湛长老手书给南怀瑾先生的邀请函,就是时任闽南佛学院教务长了法大和尚呈送的。

南怀瑾先生讲了七天七夜,提了许多问题,只有了法大和尚和后来曾担任全国佛教协会会长的学诚法师两人回答正确,这对了法大和尚也是很大鼓励。

南怀瑾先生对自己的评价 南怀瑾先生与雁荡山(4)

南怀瑾致周丕振书信

南怀瑾先生对自己的评价 南怀瑾先生与雁荡山(5)

南怀瑾致周丕振书信

此后,了法大和尚一有机会拜访南怀瑾先生,总是十分珍惜机缘向南怀瑾先生请益,南怀瑾先生每次都十分耐心给了法大和尚开示。2008年,了法大和尚受梦参长老特别指定到雁荡山能仁寺担任住持后,多次到江苏吴江太湖大学堂请教南怀瑾先生。南怀瑾先生给了法大和尚写过一幅字,内容是南宋天目礼禅师的一首悟道偈子:“不汝还兮更是谁,残红落满钓鱼矶。日斜风动无人扫,燕子衔将水际飞。”写完之后,他觉得这幅字没有写好,又给了法大和尚重写了一幅。南怀瑾先生改动了其中的一个字,把“不汝还兮复是谁”改为“不汝还兮更是谁”,鼓励了法大和尚读好经文,做好功课。

雁荡山灵岩寺显广法师也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出家人,曾连续十余年担任乐清市政协委员。他早年在雁荡山灵岩寺出家,后来去了天台山国清寺。1984年,显广法师率徒5人从国清寺返回灵岩寺,重兴灵岩寺,修理殿宇并恢复佛事活动。经过十多年努力,圆满建成大雄宝殿等寺庙建筑。南怀瑾先生对显广法师的修为十分肯定,除了委派弟子夏荆山帮助帮助察看风水外,1994年新春在厦门还特地书写唐朝贯休禅师的名句“禅客相逢唯弹指,此心能有几人知”相赠显广法师,鼓励他树立正信,不断精进,做一番事业。

南怀瑾先生生前虽然没有到过家山雁荡,但他对雁荡山的厚爱和支持,雁荡民众永远不会忘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