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能力(推完沙龙又出BC)(1)

高端品牌“扎堆上”,长城怎么想的?

文/王鹏宇

顶着2025年销400万辆的压力,长城汽车近几年的整体战略是“多生孩子好打架”,不仅骨干品牌哈弗在产品矩阵上持续换血,而且还持续整合出了魏牌、坦克、沙龙等定位更精细的品牌,在拓宽蓝海市场的路上一发不可收拾。

这一行为直到今年仍未止步。最近,在长城的官方招标网站公告上暴露出了一个代号为“BC”的品牌,并将其与哈弗、魏、坦克、欧拉和长城皮卡放在了并列的位置。这句话的表意已经相当明确:和过去几年的操作相同,BC将是长城汽车旗下又一独立品牌。

长城新能力(推完沙龙又出BC)(2)

有接近长城汽车人士对《车壹条》透露,长城汽车的真实计划确实如此。只不过一个更震撼的消息是,BC品牌并不会是长城品牌拓展的唯一领域,另一个代号“DE”的品牌同样在计划之内,并且其定位要高于已经在广州车展发布的沙龙品牌。

如果详细统计,至此长城汽车一共筹划了8个品牌,其中和“高端”沾边的品牌就有魏牌、沙龙、BC和DE四个。不得不说,这样的奢侈玩法着实前所未见,同时也带给人们很多疑问。比如,怎样为这些品牌找准定位,怎样能保品牌之间不内耗?

重启轿车项目,BC浮出水面

为了弄清楚这点,就需要了解这些品牌的定位是什么,长城设立这些品牌究竟有什么根据。不过就当前能够获取的信息,DE品牌因为规划时间靠后,还没有找到更详细的有效情报,而BC品牌的定位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明确。

长城新能力(推完沙龙又出BC)(3)

已被长城内部人员证实的信息是,BC品牌的第一款产品正是近期在网络上曝光的“高端轿车”。虽然车型的具体参数还在保密中,但是仅从这些图片就可以看出两条重要信息:其一,新车的尺寸大致为B级以上,意味着品牌揭幕战起点不低;其二,复古设计理念同样是精致和高端的体现。

结合起来看,这和网络上的主流猜想——BC是长城高端轿车品牌的说法不谋而合。

长城新能力(推完沙龙又出BC)(4)

事实上,长城轿车希望重拾轿车业务早已不是秘密。去年10月,原欧拉品牌副总经理余飞调任的新岗位正是魏牌轿车品牌总经理,负责的业务也变成长城汽车的中高端轿车项目,深度证明了长城的“轿车梦”已经写入了计划。

再者,去年沙龙品牌带到广州车展的机甲龙,实际上就是典型的轿车结构。可以说,长城对轿车的攻势早就已经卷土重来并付诸行动了。

而就魏牌目前的发展走势与“坦克独立”这两件事来看,并不排除独立的BC品牌就是长城高端轿车项目的延续,甚至一切看似都是顺理成章。

长城新能力(推完沙龙又出BC)(5)

更能引发人联想的一点是,根据几张描绘车辆轮廓的设计图来看,BC品牌首款车的设计语言也十分贴近2020年北京车展WEY展台上亮相的“潮派”(Futurist)概念车。所以按照经验大胆推断,这个BC品牌大概率就是长城的高端轿车品牌了。

有了沙龙,还要“BC”?

长城重启轿车项目算是情理之中,不过让人想不通的是,明明沙龙品牌就有承担“高端轿车”的实力,为何长城还要费时费力创造出BC品牌?

一般人能够想到的最直接原因是,沙龙品牌的官方定位是“温暖且酷”的机甲科技品牌,涉及的领域是新能源汽车,而“BC”的明确定义是高端轿车品牌。二者的差距,或许就在于是否囊括传统汽油车业务。毕竟现在还没有任何的证据表明,BC只做新能源汽车业务。

但实则,还存在另一个能让长城不计成本“另立门户”的动机,就是沙龙品牌至今还没把自己捋顺。

长城新能力(推完沙龙又出BC)(6)

原本说是押宝氢能,结果全球首秀愣是带着一款纯电产品打了自己一耳光,第一款车型首秀更是嘲讽高于赞赏。同时由于高管变动、总部搬迁等客观事件的发生,摆在沙龙面前的麻烦少说就有人才流失、新品研发节奏打乱、战略偏移几大项。

更令人生疑,在这篇招标公告中,沙龙是唯一一个没有被提及的品牌。此举是否意味着,沙龙汽车不准备在今年举办任何一场区域活动,不会在今年对品牌展开任何实质性的传播?

不论如何,以上种种表现都能够证明,刚刚起步的沙龙还是一锅夹生饭,让人实在不放心将轿车这碗“新米”放进同一个锅里。另购一口新锅煮出熟饭,是目前能够想到的最好答案。

长城新能力(推完沙龙又出BC)(7)

或许其中存在着“无奈”,但不可逆转的是,长城汽车的“多品牌”布局已经向着“高端”这同一个目标进发。如此行事,势必就会引发内耗。

目前已经明确的品牌标签是:哈弗仍是中国SUV领导者,深耕经济实用、高性价比的民用产品,坦克专注硬派越野、欧拉聚焦女性用户、魏牌打造0焦虑智能电动出行,沙龙则有高山流水的“机甲科技”护身。

但要是深究起来,魏牌、沙龙、BC、DE乃至欧拉品牌,都会在“智能电动”这个宏观方向上产生重叠。如果不及时采取行动任各个品牌“野蛮生长”,难免就会给予用户一种步伐太急、战线太乱的感觉。

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长城能否找准切入点,在为每一个品牌适配产品和技术的同时,赋予它们特征鲜明且深入人心的品牌标签。这需要长城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给出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