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道事人】——枉:违背;道:正道;事:侍奉原指不按正道事奉国君后泛指不择手段取悦于人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战国策里的成语和典故?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战国策里的成语和典故(微子篇中的成语典故)

战国策里的成语和典故

【枉道事人】——枉:违背;道:正道;事:侍奉。原指不按正道事奉国君。后泛指不择手段取悦于人。

【父母之邦】——指祖国。

原句:《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季孟之间】——这里指春秋时鲁国三家大贵族中势力最大的季氏和势力最弱的孟氏。指在季、孟两者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原句:《论语·微子》:“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

【来者可追】——可追:可以补救。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但是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赶上。

原句:《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原句:《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降志辱身】——降低自己的意志,屈辱自己的身分。指与世俗同流合污。

原句:《论语·微子》:“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

【无可无不可】——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原句:《论语·微子》:“我则异于是,是无可无不可。”

《子张篇》中的成语

【见危致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原句:《论语·子张》:“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文过饰非】——文、饰:掩饰;过、非:错误。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原句:《论语·子张》:“小人之过也,必文。”

【即温听厉】——后以之称面受尊者的教诲。

原句:《论语·子张》:“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小德出入】——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指不必严格要求的一些小节。

原句:《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有始有终】【有始有卒 】——有开头也有收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

原句:《论语·子张》“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学而优则仕】——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原句:《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恶居下流】——恶:讨厌,憎恨;下流:即下游,引伸为卑下的地位。憎恨处于下游。

原指君子不愿居于卑下的地位。现也指不甘居下游。

原句:《论语·子张》:“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文武之道】——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原句:《论语·子张》:“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

【学无常师】——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指凡有点学问、长处的人都是老师。

原句:《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赐墙及肩】——比喻才学浅陋。

原句:《论语·子张》:“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生荣死哀】——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

原句:《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尧曰篇》中的成语

【兴灭继绝】【存亡继绝】【继绝存亡】——使灭绝的重新振兴起来,延续下去。

原句:《论语·尧曰》: “兴灭国,继绝世。”

【惠而不费】——惠:给人好处;费:耗费。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

原句:《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望而生畏】——畏:恐惧,害怕。看见了就害怕。

原句:《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不教而杀】【不教而诛】——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原句:《论语·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