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法治街道实施方案(虹桥街道成为首批命名的)(1)

近日,在中共上海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开展的上海市法治建设示范创建活动中,长宁区虹桥街道成为首批命名的“上海市法治建设示范街道乡镇”,可喜可贺!这个法治建设示范街道是如何打造的呢?一起来“揭秘”吧!

上海市法治建设示范创建活动经过前期的申报推荐、专家评审以及实地核查,角逐十分激烈,最终该荣誉称号“花落”全市的20个街道,虹桥街道占据一席之地,成为基层法治建设的先进典型,折射出法治建设的“枝繁叶茂”、累累硕果。

打造法治街道实施方案(虹桥街道成为首批命名的)(2)

“国际精品社区,活力三情家园”展现出虹桥街道的独特风貌特征,“虹桥”品牌发源地、国际社区代表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首提地等则成为了街道的特殊“地域”属性......

尽管如此,说起虹桥街道的法治建设,就不得不提三张“法治特色”牌(即“基层民主法治”牌、“国际社区”牌、“全过程人民民主”牌),这三张特色牌,“牌牌”精准、“打法”精妙,可圈可点之处颇多。

“以法治精神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以法治方式打造高品质法治文化地标”“以法治思维持续提升基层法治建设示范品牌”,成为三张牌的点睛之处,聚焦重点又提炼特色。

定位准确也要稳扎稳打,在打好三张特色牌过程中,虹桥街道扎实推进基层法治建设各项工作,为参加示范创建活动打下坚实基础。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率先实践第一个设在街道的全国人大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架起党心民心彩虹桥、开通社情民意直通车”的做法受到全国人大高度肯定。

实际上,截至去年12月,在全国基层立法联系点,已经有近60部法律草案听取过意见,上报建议1092条,其中92条立法建议被采纳。从开门立法开始,全过程人民民主已经延伸到虹桥社区治理和民生服务的方方面面,听需于民、听计于民、听政于民、听效于民,集众智于一身,纳百策于一处的特色做法,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法治实践深入基层、充满活力。

在虹桥街道工作,便捷度高、幸福感十足,“虹空间·党群之家”设立全区第一个楼宇营商服务中心,古北市民中心推出“外国人工作—居留单一窗口”,设立20个“楼宇延伸办”“小区延伸办”两类办事移动窗口,开启社区事务“移动窗口”直通车......点点滴滴,每一次创新、每一点用心都足以展现虹桥街道在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方面的实践步伐走得愈发稳健。

打造法治街道实施方案(虹桥街道成为首批命名的)(3)

在虹桥街道,借助科技力量优化管理服务效能,深入推进简政放权的成效十分明显,而随着虹桥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的正式揭牌成立,定期开展执法检查,基层的执法力量得到进一步充实。同时,积极创新行政执法方式,探索数字化转型的新突破,敢想敢试率先联手区城管执法局共同探索的管执联动工作,通过“一网统管”平台和长宁“智慧城管”平台的数据交互,政务微信和长宁城管APP操作端的案件互联,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数字化和精细化水平。

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举措的形式多样、“百花齐放”,对于白领们来说,可谓一点也不陌生。其中,精心打造的“Legal Hi”法治文化品牌更是“独辟蹊径”,通过“法治 党建”,有力引领楼委会发挥议事协商作用,夯实楼宇法治根基;通过“法治 文化”,开展法治桌游、“沉浸式”剧场、影视剧配音、法官律师说法等法治活动,让法治在时尚、国际化的白领群体里“嗨”起来。

与此同时,针对国际化程度高、涉外居民区多的特点和现状,虹桥街道创新涉外民主法治宣传窗口,定期开展婚姻家事、劳动就业、外商投资等专题涉外法治宣传活动,汇编中英日韩多语言版本的《国际社区法律事务指引》电子书,持续推动涉外法治宣传,营造和谐的国际社区法治文化氛围。

如今,在虹桥街道,社代会、居委会和职代会等基层群众民主协商的制度化运行为法治建设营造了议事空间及和谐氛围,在“家门口”和“楼门口”就能倾听民意,有效推进了人民建议转化为立法建议“金智库”、转化为社区治理“金点子”、转化为基层协商制度“金钥匙”、转化为民心实事“金果子”。

打造法治街道实施方案(虹桥街道成为首批命名的)(4)

正是如此,得益于基层民主协商制度的良好运行,街道“站”-居委“室”-片区“点”三级基层公共法律服务架构也为公共法律服务效能的提高“如虎添翼”。

就拿在古北市民中心设立的涉外公共法律服务点来说,推广在线双语法律咨询表单,引入双语远程视频公证服务等便民服务;探索建立“涉外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一站式”工作机制,联合长宁区人民法院、长宁区司法局在长宁大调解框架内成立“涉外民商事纠纷调解中心”,坚持多元主体参与调解、多元方式化解矛盾、多元评价衡量标准,形成了具有长宁特色的社会治理模式......

图片由区司法局提供

文字:闫 漫

编辑:毕扬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