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史前地型图

潮汕人的传统故事(潮汕人信奉的五谷之母)(1)

光宗耀祖,是中国人一向的主题思想,它虽有点封建,但在追远寻根的意义上,却又不无可取,至少有这种思想的人,他不忘本,也很念旧。糟糕的是,很多人发达时为了体面,或者更复杂的用心,张冠李戴,強搬硬套,硬替自己换了祖宗。

我对祖宗的问题,沒别人正常,甚至涉嫌低攀,且有扶弱抑强之感,因为我把祖先锁定在蛮夷民族及被压迫民族身上。。

潮汕人其实和闽南人有着高度拟合的相似度,诚如古人所说,“潮汕风土人情“有闽广之异,无漳潮之分”。自先秦的“南海郡”,至秦始皇征南越设置揭阳县,潮汕统辖漳南,漳州分南北各归潮闽所属。直至唐高宗时,陈光元父子入闽平蛮“开漳”使得潮汕一分为二。而后潮闽老乡走着走着就散了,愈行愈远,相逢如不相识。

史志记载,秦统六合之前,整个岭南并无汉人居住,而生活在“南岭”、潮汕“凤凰山脉”的古先民为輋瑶(古又称山越)。(封建中央集权中心为维护其正统观,贬其为“蛮僚”)全国各地輋族一致认为;潮州凤凰山为瑶族、輋(畲)族的发祥地,千百年来在这里繁衍生息,传说他们的祖先就葬在这里。。武夷山那边先民称“古闽蛮”。潮汕傜畲以凤凰山脉为大本营,延着五岭源头直上;与湖南“雪峰山脉”的“武陵蛮”密不可分。南岭、潮汕、闽地一带的当地古土著民族,是一支承先启后的族群。从他们身上可以表明其血缘可追溯上古时代的“蚩尤”、“九黎,商周的“苗蛮”、“闽蛮”,汉晋时代的“南蛮”,到“傜輋”一脉相承。。。他们经历“僚”、“輋”的生活方式,显示着往后发展衍变就是近古由“畲”而汉的民族分化。

潮汕人的传统故事(潮汕人信奉的五谷之母)(2)

据一些地方史志和族谱家典记载,隨、唐时代在潮汕“凤凰山脉”包括漳州一带(古潮汕辖区)有大量“蛮獐”存在。如〘龙溪县志〙载:“六朝至唐,漳江以西及南北一片之地,皆群苗窟穴。”志书以苗代蛮,表明文这一族属与上古时代“三苗”“苗蛮”的源流关系。〘福建通志〙明确记载:“六朝以来,戍闽者屯兵于龙溪,阻江为界,插柳为营,两岸尽属蛮獠”。〘云宵厅志〙也说明蛮獠在闽潮的存在、远在六朝以朝。〘广东通志〙载:“峒獠者,岭表溪峒之民,古称山越,唐宋以来,开拓漫广,皆推其雄长为首领,籍其民为壮丁,不可羁縻者则依山林而居,以射生物。(凡活虫豸,能蠕动者,皆取食之),谓之山獠。〘白石丁氏古谱〙记载:“先民,泉潮之间故绥安(今之漳浦)地,负山阻海,林泽荒辟,为蛮獠之薮,互相引援,出沒无常,岁为闽潮患”。指出蛮獠聚居的自然环境和活动地域范围在闽粤之接壤之间。山海之际的广大地区。唐玄宗时期陈元光平蛮“开漳”,娶土著为妻,开辟了汉畲通婚的先河。彼此相融,和睦相处,輋、汉两族之间的关系日益亲蜜。使畬族山乡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千百年一路走来,潮汕人的生活习俗遗留着许多畲族因素的痕迹。

潮汕人的传统故事(潮汕人信奉的五谷之母)(3)

在古先民的民族图腾崇拜中;可见潮漳先民的狗、蛇崇拜。。最早于东汉人许慎着的〘说文解字〙对闽的注解:“闽,东南越,蛇种”。这个注解第一次明确地界定了蛇是古闽族人的图腾崇拜,从那以后人共认为“闽为山地,多出蛇虫,故门下增虫字(闽),以示其特性”。所以闽人的图腾崇拜是蛇已深入人心不可更易。人们甚至找出若干古闽人崇蛇的实征,岩画,石刻,陶塑,建筑板瓦图纹。南平樟湖镇以及闽侯、长汀等处有蛇王庙,每年七月七蛇王节等等,在闽、潮地区民间流传的“傩神舞”中以舞蛇者为首领(演化为后来的“英歌舞”),看来闽人崇蛇也是无可置疑。

而偏西面的潮州“凤凰山”畲族”则主要以崇狗(龙麒)和“盘瓠祖图”为信仰。从潮汕些古建筑的木雕刻石中,还可以看到“龙麒”(龙犬)的装饰部件。輋民有自己的语言,类似“浅山客”,爱“斗輋歌”,唱:“罗连曲”,他们重拜祖先,“祭坛前,有画幅,长可数丈。”节日有吃“乌米饭”,“酒壳粿”的习惯。

女人的主要装束为“凤凰装”,头盘凤头高髻。这些习俗在潮汕乡村一直保留下来。

今天恰逢十月十五“五谷母生”。附祭神农帝君文~~~

神肇兴稼穑,粒我蒸民。

颂斯文之德,克配彼天。

念率育之功,常陈时夏。

兹当东作,咸服先畴。

钦惟九五之尊,岁举三推之典。

恭膺守土,敢忘劳民。

谨事奉仪章,聿修祀事。

惟愿五风十雨,嘉祥常沐于神庥。

庶几九穗双岐,上瑞颖书于大有。

尚飨………

潮汕人的传统故事(潮汕人信奉的五谷之母)(4)

来源: 潮汕文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