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中国教育史资料:1920年,民国政府发布通告,以往用文言文编写的教科书一律废止,到1922年,中、小学教科书必须一律采用语文体编写。 政府的强制性推广,终于使此前几年间新文化运动中胡适等人所倡导的“白话文”得到了系统化普及应用。

从上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一时间,数家出版机构延聘了众多知名教育家和文化大师(如叶圣陶、叶浅予、沈百英、朱文叔、夏丏尊、黎锦熙等),亲自编写中、小学教材。当时,最先着手编写的是小学语文教材,其中销量和影响力最大的有三套:开明书店出版的《开明国语课本》、商务印书馆的《复兴国语教科书》、中华书局的《小学国语课本》。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1)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2)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3)

近日,网上搜看当年小学语文课本的一些册页,很是感慨:一是对如此直白而朴实的语言和画面,二是对如此守礼而变通的思想和精神。民国的孩子们,表面是遇到了数千年未有之新教材,实质上是遇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内忧外患的乱世和变局下,有如此好的教材在,孩子们依旧处事不惊,能够坦然直面现实,成为完成民族转型和重塑的中坚。写至此,便想起了比我稍大几岁的陈丹青评价民国时期文化和胸怀的那段话:“民国是丰富的,是古典文化大规模转换的国家观,回首前瞻,与传统,与世界,两不隔绝。民国范儿,是各色人等坦然率真那股劲儿。敢作敢为,有豪情,有胆气”。今天,中国人依然面对着外面多变的世界,也依然面对着自己厚重的过去。百年之后再读,却觉得百年前的语言、精神一点儿也不过时;不仅不过时,反而觉得更亲近、更有生气。挑选若干书页,略作分类,稍加点评,为留其美。

家庭亲情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4)

学通过习“针线”、“亲”、“缝穿”几个字,却让学子体味了母亲的三春晖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5)

当了父母的人都有体会,小孩子一有病,家长那个心急火燎呀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6)

过去,女孩子的编织技巧都是从母亲那里习来的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7)

父辈待客会友是有一套礼节的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8)

祭奠先人,这也是跟着长辈习来的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9)

亲戚间的称谓,最基本的是要记住的

学堂师友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10)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11)

尊敬先生,这可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民国新式学堂里也是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12)

问老师“您好”,问同学“你好”,入学第一天就必须滴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13)

上学是个标志,没上学的弟弟妹妹们总是一味地淘气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14)

上学了,就必须懂事儿和自理啦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15)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16)

勤奋读书,是好儿郎的标配

国家情怀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17)

“中华”二字不可忘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18)

国家是有一定的地理形状的,那时像秋海棠叶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19)

读书可以提高国民素质,国民素质高,国家必强

立德励志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20)

勿贪多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21)

不贪占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22)

择善交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23)

从善行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24)

惜器物

幽默怡情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25)

最后这只羊,幽默且情趣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26)

球一样、盘一般,月亮可玩可端。开发想象力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27)

妹妹天生的浪漫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28)

红花黄花都好看,乐观豁达的审美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29)

向燕子的新房表示祝贺

自然常识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30)

衣食乃人之正常需求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31)

湿衣不可穿、饭食要定量,生活常识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32)

写字读书要挺身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33)

菊花颜色有多重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34)

桃红柳绿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35)

不可学孔子,不辨五谷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36)

雨后常见彩虹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37)

雪、水、冰的关系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38)

中西服装各有特色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39)

四时衣帽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40)

顺水逆水各不同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41)

鱼分大小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42)

形似而非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43)

荷藕简介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44)

一日‬计时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45)

虾蟹之别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46)

山有宝藏

70年代的小学课本(百年前的小学课本)(47)

百川归海

主编《开明国语课本》的叶圣陶先生,曾记述他编写课本的感受和目的:“我花了一年时间,编写了一套小学语文课本,四百来篇课文。这四百来篇课文,形式和内容都很庞杂,大约有一半可以说是创作,另一半是有所依据的再创作。给孩子们传授的思想和信仰全都浸透在课文里,循循善诱,娓娓道来。语言是纯粹的白话,是亲切的‘口语风'”。

时间过去了近百年,百年来,我们的语言有了很大的变化,或者说是发展。很多语言工作者认为现在的语言正向着奢华和浮躁的方向发展,这次阅读民国教科书,读着朴实且直白的课文,我更倾向于他们的认为了。

2022.6.3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