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 创世初期, 天地不分季节, 世间不分冷暖, 人类难以生存创世神见此情景, 委派天神捧麻点腊(又名混桑或帕雅桑) 把一年划分为旱、雨、冷三季, 为人间规定了农时,让他按时降雨、放热、降温, 使冷热、雨水与人间的农时相符, 为人间造福捧麻点腊自恃法术高明, 神通广大, 既不关心人类, 又不遵守天规, 乱显神通, 为所欲为, 想降雨就降雨,想升温就升温, 弄得人间雨旱失调, 冷热不分,秧苗枯死, 人畜遭殃, 各种灾难接踵而来有个智勇双全的傣族青年名叫帕雅晚, 他亲身经历了人间的种种灾难, 决定把人间从灾难中拯救出来他用木板做成翅膀, 飞到天廷,找到创世神诉说了人间的灾难于是创世神免掉捧麻点腊的职务, 另派英达提拉神掌管天地的风雨冷暖可是捧麻点腊不肯交出权力, 仍在乱兴风雨英达提拉决心制裁捧麻点腊他变成一位英俊的小伙子, 去引逗捧麻点腊的七个女儿七位美丽的姑娘都深深爱上了这位聪慧、勇敢的小伙子小伙子眼看时机成熟, 便把她们的父亲如何作恶之事说了出来七位美丽、善良的姑娘早就对父亲的所作所为深感不满, 听了小伙子的话更是义愤填膺为了清除人间的灾难, 她们决定大义灭亲从此之后, 七姐妹对父亲百依百顺, 深得父亲的欢心捧麻点腊见女儿们如此听话, 感到非常高兴, 在谈笑中不知不觉泄露了自己的生死秘诀他告诉七个女儿, 火烧、水淹、刀砍、箭射他一概不怕, 怕的是用自己的头发做成“弓赛宰” ( “弓” 为弓、“赛” 为弦, “宰”为心, 意为“心弦弓” )一天, 姑娘们把父亲灌得酩酊大醉, 趁父亲酣睡时悄悄拔下父亲头上的一根头发做成了“心弦弓”, 当她们把“心弦弓” 对准父亲的脖颈时, 捧麻点腊的脖子就断了, 头颅一落地就冒起火来, 邪火到处蔓延为了扑灭邪火, 七个姑娘只好把头颅轮流抱在怀里, 直到它腐烂轮换时, 姑娘们都要打来清水, 泼在怀抱头颅的姑娘身上, 冲去她身上的污迹遗臭捧麻点腊死后, 英达提拉便开始掌管风雨冷暖大权从此人类又过上了风调雨顺的好日子后来, 人们把捧麻点腊死的这天定为全年之首———新年为了纪念七位为民除害的仙女,过新年时, 人们都要互相泼水为她们洗去身上的污血, 扑灭她们身上的火焰, 久而久之, 便形成了泼水习俗傣族泼水节的传说,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了解泼水节的习俗由来?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了解泼水节的习俗由来(民风民俗的故事之泼水节的来历)

了解泼水节的习俗由来

相传, 创世初期, 天地不分季节, 世间不分冷暖, 人类难以生存。创世神见此情景, 委派天神捧麻点腊(又名混桑或帕雅桑) 把一年划分为旱、雨、冷三季, 为人间规定了农时,让他按时降雨、放热、降温, 使冷热、雨水与人间的农时相符, 为人间造福。捧麻点腊自恃法术高明, 神通广大, 既不关心人类, 又不遵守天规, 乱显神通, 为所欲为, 想降雨就降雨,想升温就升温, 弄得人间雨旱失调, 冷热不分,秧苗枯死, 人畜遭殃, 各种灾难接踵而来。有个智勇双全的傣族青年名叫帕雅晚, 他亲身经历了人间的种种灾难, 决定把人间从灾难中拯救出来。他用木板做成翅膀, 飞到天廷,找到创世神诉说了人间的灾难。于是创世神免掉捧麻点腊的职务, 另派英达提拉神掌管天地的风雨冷暖。可是捧麻点腊不肯交出权力, 仍在乱兴风雨。英达提拉决心制裁捧麻点腊。他变成一位英俊的小伙子, 去引逗捧麻点腊的七个女儿。七位美丽的姑娘都深深爱上了这位聪慧、勇敢的小伙子。小伙子眼看时机成熟, 便把她们的父亲如何作恶之事说了出来。七位美丽、善良的姑娘早就对父亲的所作所为深感不满, 听了小伙子的话更是义愤填膺。为了清除人间的灾难, 她们决定大义灭亲。从此之后, 七姐妹对父亲百依百顺, 深得父亲的欢心。捧麻点腊见女儿们如此听话, 感到非常高兴, 在谈笑中不知不觉泄露了自己的生死秘诀。他告诉七个女儿, 火烧、水淹、刀砍、箭射他一概不怕, 怕的是用自己的头发做成“弓赛宰” ( “弓” 为弓、“赛” 为弦, “宰”为心, 意为“心弦弓” )。一天, 姑娘们把父亲灌得酩酊大醉, 趁父亲酣睡时悄悄拔下父亲头上的一根头发做成了“心弦弓”, 当她们把“心弦弓” 对准父亲的脖颈时, 捧麻点腊的脖子就断了, 头颅一落地就冒起火来, 邪火到处蔓延。为了扑灭邪火, 七个姑娘只好把头颅轮流抱在怀里, 直到它腐烂。轮换时, 姑娘们都要打来清水, 泼在怀抱头颅的姑娘身上, 冲去她身上的污迹遗臭。捧麻点腊死后, 英达提拉便开始掌管风雨冷暖大权。从此人类又过上了风调雨顺的好日子。后来, 人们把捧麻点腊死的这天定为全年之首———新年。为了纪念七位为民除害的仙女,过新年时, 人们都要互相泼水为她们洗去身上的污血, 扑灭她们身上的火焰, 久而久之, 便形成了泼水习俗。傣族泼水节的传说

很早很早以前, 有一个凶恶的魔王, 他身有魔法, 落在水里漂不走, 掉在水里烧不烂,刀砍不烂, 枪刺不入, 弓箭射不着。他自恃法力过人, 傲慢自大, 整天横行霸道, 为非作歹。

那时, 天有十六层, 他就成了其中一层的霸主。

他对人民欺压掳掠, 无恶不作。他已经有了六个美丽的妻子, 但哪一家若有美丽的女儿, 他都要霸占为妻。有一次, 他看到人间的一个公主名叫婻粽布的, 长得比他的六个妻子都漂亮,于是, 他又把她抢来, 作了他的第七个妻子。

有一年六月, 正是人间过年的那一天, 魔王为婻粽布贺年, 招来了魔臣魔将, 在宫中饮酒作乐。酒过三巡, 宾主都已经醉醺醺的了。

婻粽布乘机对魔王称颂道: “我尊贵的大王, 您法力无边, 德行高尚, 凭着您的威望,您完全可以征服天堂、地狱、人间, 您应该做三界的主人。”

魔王听了洋洋得意, 沉思了一会儿, 转过脸对爱妻说: “我的确能征服三界, 我的弱点是谁也不知道的。”

婻粽布接着又问道: “大王有如此魔力, 怎么会有弱点?”魔王小声回答: “我就怕别人拔我的头发勒我的脖子, 这会使我身首分家, 你可得经常看着点儿。”

婻粽布假装惊讶地追问: “能够征服三界的大王, 怎么会怕头发丝?”

魔王又小声地说: “头发丝虽然小, 但我的头发丝却会勒断我的脖子, 我就活不成了。”

婻粽布听了以后, 暗暗打定主意。于是,她继续为魔王斟酒, 直到酒席散尽, 她又扶魔王上床睡熟。

这时, 她小心地拔下魔王的一根头发, 未等魔王惊醒就勒到了魔王的脖子上。魔王的头立刻就掉到地上, 头上滴下的血, 每一滴都变成了一团火, 熊熊燃烧, 而且迅速往人间蔓延。

这时, 婻粽布赶忙把魔王的头抱起来, 大地上的火焰也就熄灭了, 可头一放下, 火又烧起来了。于是, 六个王妻也都赶来了, 她们轮流抱着魔王的头, 这样火才不再烧起来。

后来, 婻粽布回到人间, 但她仍然浑身血迹, 人们为了洗掉她身上的血迹, 纷纷向她泼水。血迹终于洗净了, 婻粽布幸福地生活在了人间。婻粽布死后, 人们为了纪念她, 在每年过年的时候, 就相互泼水, 用洁净的水洗去身上的污垢, 迎来吉祥的新年。

泼水节一般在公历四月中旬, 傣历六月,为期三至五天。第一天叫“腕多桑利”, 意为除夕, 最后一天叫“腕叭腕玛”, 意为“日子之王到来之日”, 为新年元旦。中间叫“腕脑”, 意为“空日”。

每逢节日, 都要进行泼水、丢包、划龙舟、放高升、拜佛、赶摆等活动。节日第一天清晨,人们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 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四五座, 世俗众生围塔而坐, 聆听佛爷念经, 然后又将佛像抬到院中, 全寨妇女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

佛寺礼毕, 青年男女退出互相泼水为戏,于是群众性的泼水活动就开始了。人们用铜钵、脸盆以至水桶盛水, 拥出大街小巷, 嫔戏追逐,逢人便泼。

民间认为, 这是吉祥的水, 祝福的水, 可以消灾除病, 所以人们尽情地泼, 尽情地浇,不论泼者还是被泼者, 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还是高兴异常。只见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 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一道道彩虹, 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

除了泼水, 还有群众性的歌舞活动。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 下至七八岁的娃娃, 穿上节日盛装, 来到村中广场, 男女老少围成一圈,合着芒锣象脚鼓点翩翩起舞。有的跳“ 孔雀舞”, 有的跳“玉腊呵”, 有的即兴而作, 边唱边跳, 动作优美, 节奏鲜明, 歌声动人。跳到兴高采烈时, 或爆发“ 水、水、水”

的欢呼, 或以“玉腊呵、玉腊呵” 的歌声结尾。

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 如醉如狂, 通宵达旦,甚至醉倒在舞场上。

节日期间, 在宽阔的澜沧江上, 举行划龙船比赛。木船扎以彩花, 装扮成龙、孔雀、大鱼等形象, 由数十男女青年奋力划桨前进, 两岸观众如云, 锣鼓声、喝彩声响彻云霄。

比赛结束后, 优胜者来到主席台前领奖并喝庆功酒。夜晚, 各村寨燃放高升。这是傣族人民自制的烟火, 用一根数丈长的竹子, 在根部填以火药等配料, 置于竹子搭成的高架上, 点燃引线, 火药燃烧, 竹子即如火箭一般射入云天, 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 犹如花团锦簇,群星闪耀, 光彩夺目, 把节日的夜空装点得特别美丽。高升放得最高者受到人们的赞赏, 并获得奖励。

泼水节期间, 还举行丢包等活动。青年男女通过丢包寻求伴侣, 表达爱慕之情。

崩龙族的泼水节

相传很久以前, 一位崩龙族寡妇, 省吃俭用, 辛辛苦苦把儿子抚育成人时, 眼睛已经瞎了。儿子见妈妈做活不如以前, 非常不满, 经常骂她。

有一年清明节后的第七天, 儿子上山干活,看见一只羽毛刚丰满的小乌鸦, 来回找虫子喂一只又老又瘦的乌鸦, 儿子被感化了。他诅骂自己不如“含食报娘恩” 的小乌鸦,决心要好好服侍妈妈。就在这时, 又病又饿的妈妈给儿子送饭来, 半路上一阵头昏跌倒了。

凉风把她吹醒时, 她想到儿子一定饿极了,急忙挣扎着往山上爬。爬着爬着, 妈妈听见儿子从山上跑下来, 她怕来迟了被儿子痛骂, 心一横便撞死在路旁的大树上。

儿子是来向妈妈认错赔礼的, 见妈妈被他吓死了, 哭得死去活来。儿子把妈妈埋葬后,砍一棵大树, 用树干雕刻成妈妈的像供在家里。

每年清明节的第七天, 儿子上山采来花枝,蘸着清泉水洗木像。以后, 这一天就成为崩龙族人的泼水节。

泼水节是崩龙族青年寻觅意中人的好日子。

清明节快到时, 小伙子砍来最好的竹子编制竹篮。

泼水节前三天, 把精心编好、装有二至四个竹筒的竹篮送给自己看中的姑娘。到节日时,姑娘若把竹篮背在身上, 则表明她已接受小伙子的爱情。

节日的早上, 大家围在庄房边喷水的彩龙周围, 姑娘们依次登上高高屹立的彩龙旁的木架上, 拿出背着的竹篮里的竹筒, 把清水倒进龙身。彩龙喷珠吐玉, 激动的人们手舞足蹈,象脚鼓越敲越响。

泼水开始时, 人们用花束在竹筒里蘸上水,轻轻地互相泼水开始时, 人们用花束在竹筒里蘸上水,轻轻地互相洒在肩上、身上, 表示祝福。泼水节历时三天, 最后是向老人手上泼水, 祝其长命百岁。年轻人还要背水到各家, 为老人洗手洗脚, 请他们吃泼水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