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曾经说过:“作为一个人,不论从事什么工作,尽心尽力,需要的就是一种成就感,但各有各的烦恼。人生就是享受这种欢乐与烦恼的。”

只有面对困惑与烦恼,从容生活,才能收获人生的真正安宁。

生活的路上,那么多人急着去执着,却忘了从容去面对逆风,才会有那么多的为什么,问怎么那么多苦。

若是能够在心地里种一份从容,随和地看看自己活着的态度,眼泪只会洗掉苦涩,留下的是眼底的清明。

人生需要从容的去观察生活,能明了烦恼的本身是自我的偏执,左右人生走向的只有自己,对待生活的种种不平,是怒气丛生,还是顺其自然,皆在你是不是多角度去观察,你若从容,烦恼消散。

今天为大家带来一本书《明日在往事中》这本书饱含纵横开阔的历史关怀、对古人文俗的趣味开解,沿袭古人精神,融入今人智慧,趣解历史传统,关怀华夏文脉,在疫情中讲述属于中国人的从容流动的生活心法。以史明智,鉴往知来。

从容的态度过理想精致的生活(从容的生活来自内心的开阔)(1)

贾平凹为本书配画20余幅,画技虽不雅细,图中寓意的巧思、诙谐的奇趣却常使人会心一笑。

贾平凹说,小眼睛的穆涛说话慢,听着让人着急,但在研读了他许多文章后,发现正是他的从容呈现出了一种反复酝酿的文气、善于蓄力的智慧。

这本书中不仅讲到儒生和商人的社会效能、汉字演变的形意溯源、汉唐时期的外交风云、丝绸之路的物产传播等“正经”史事,还收录作者穆涛和好友贾平凹逛破庙、拔萝卜的趣事,令人莞尔。

在书中,作者写到:“世上的事情,开头时都是千头万绪的,但到了高耸地带,难处差不多只剩下一个,就是叫格局或境界的那种东西”。

曾经看过这样一些寓言故事“一家庭妇女买了件衣服,习惯性地跟邻居显摆,却发现同样的衣服邻居比她少花了20元钱,于是她耿耿于怀数天。这人的格局就值20元钱了。有一个乞丐,整天在街上乞讨,对路上衣着光鲜的人毫无感觉,却嫉妒比自己乞讨得多的乞丐,这人估计一直就是个乞丐了。”

一个人的发展往往受局限,其实“局限”就是格局太小,为其所限。谋大事者必要布大局,对于人生这盘棋来说,我们首先要学习的不是技巧,而是布局。

大格局,即以大视角切入人生,力求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做得更大。大格局决定着事情发展的方向,掌控了大格局,也就掌控了局势。

我们都知道象棋对弈中,舍卒保车、弃子取势等种种招数,就如同人生中的博弈,赢家正是那些有着先予后取的度量,统筹全局的高度,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的人。

从容的态度过理想精致的生活(从容的生活来自内心的开阔)(2)

《明日在往事中》这本书中考证,在春秋时,从天子、各级公侯、文官、将士、普通老百姓到孩童,初次见面有不同的礼数,称为贽(zhì),用以表达内心的诚意。

公侯的贽礼是玉,取意质地坚实而温润,有缺点但不掩饰,真实而高贵。

卿的贽礼是羊,取意群居而不结党,有犄角而不伤人,且是跪乳,有知恩之德。

平民老百姓的贽礼是鸭子,取意鸭有翅而不飞,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孩童不能受见面礼,不仅限于自身年龄,还有一条特别的含意,预防下属到了上司家中,以给孩子礼物为名媚上。

“礼物的本意是典礼时的贡献之物,‘继承先王,修齐礼物’,后来衍化为彼此见赠的物品。”古代的人送礼是讲礼数的,其规矩具体而意深。

穆涛先生通过查阅大量古籍,从汉字、政治、经济、法律、读书、物候乃至日常琐碎生活,还原出了古人生活中充满秩序和理性的社会结构、礼法共识,也描画出鲜活的市井众生,在规矩节制间辗转腾挪、机灵取巧的一面。

我们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的制度和风俗历史悠久,对社交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携贽,相往来,更是维持友好和平的一个重要方式。

从容的态度过理想精致的生活(从容的生活来自内心的开阔)(3)

翻开《明日在往事中》这本书,穆涛先生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怀出发,用平实亲切的语言讲述精彩有料的历史知识,阐释中国文化意蕴,观古照今,纵横议论,对汉字、政治、经济、物候、读书乃至人生百态多有犀利之语,让人从书中照见自己的生活和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