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今宵》号称“如果大年三十没听到,就不该睡觉”的神曲。

不少人说,每年春节晚会雷打不动的结尾曲《难忘今宵》有种曲终人散的忧伤,为啥就能成了三十多年中央台春晚的保留节目了呢。

《难忘今宵》作为节目,第一次登上春节晚会是在1984年,也就是中央电视台开始办春晚的第二年。

难忘今宵歌曲哪年第一次上的春晚(带有一丝感伤的春晚神曲)(1)

第一年的春晚办完之后,当时负责晚会的导演黄一鹤觉得缺少一首能和节目配合的歌曲,于是在1984年,黄一鹤找到了当时已经是著名词作家的乔羽进行创作。

难忘今宵歌曲哪年第一次上的春晚(带有一丝感伤的春晚神曲)(2)

乔羽老先生谈创作过程

乔羽老先生是曾经创作过《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人说山西好风光》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

乔羽斟酌许久,最后创作出一首《难忘今宵》。随后黄一鹤找作曲家王酩谱曲,形成了《难忘今宵》一曲。

难忘今宵歌曲哪年第一次上的春晚(带有一丝感伤的春晚神曲)(3)

春晚创始人黄一鹤导演

不过,《难忘今宵》在登上银屏时也遇到一番波折。因为当时在正式晚会上演唱的歌曲以欢快清扬或者是喜庆亦或充满奋斗的歌曲为主,但是《难忘今宵》曲调舒缓,颇具情感,让人感伤。导演组觉得这样的歌曲登上春晚,不符合春节的喜庆气氛。

幸好黄一鹤力持己见,邀请李谷一老师进行演唱并录制,最终登上了春晚舞台。

难忘今宵歌曲哪年第一次上的春晚(带有一丝感伤的春晚神曲)(4)

歌曲唱响祖国大地后,反响良好。

难忘今宵歌曲哪年第一次上的春晚(带有一丝感伤的春晚神曲)(5)

乔羽老先生也果然不负所托,在歌词中既表达了对于家人团聚的欣喜和对共度美好时光的感慨,又表达了举国欢庆佳节的共感,如“难忘今宵,难忘今宵,无论天涯与海角,神州万里同怀抱”,词作中体现出的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到的“美美与共”的思想;家、国的概念,正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最珍视的情感,在歌词中深刻体现。

今宵是欢乐的,但《难忘今宵》作为今宵的终结,无疑是带有一丝感伤,让人遐想。不知在未来还有没有今朝?但是歌曲在结尾转向祝愿,祝愿祖国,祝愿家庭,因此带来了未来的一番希望,让歌曲由此升华。放在春节联欢晚会的结尾,既是对共度这一美好时光的感慨,也是对未来的一番憧憬,因此无比恰当。

不过,从1984《难忘今宵》诞生开始,其实并没有雷打不动成为保留曲目,35界年里有23届春晚以《难忘今宵》结束,而李谷一只唱了其中的十一届,包括连续最近七届。

这和当界的春晚导演对结尾音乐的处理相关,是否使用《难忘今宵》,以及演唱方式、歌手数量都有导演组自己的考虑。

难忘今宵歌曲哪年第一次上的春晚(带有一丝感伤的春晚神曲)(6)

目前这首歌已的确深入了全国老百姓的心中。

其中有个到国外的朋友给我说,“像她这样不少在网络时代长大的年轻人本已完全不感兴趣的春晚,来国外了却是一群人年年春节守在电脑前看完每一分钟,他们身在国外个中感情真的很难下咽,那一时刻更能理解这首春晚神曲的歌词"不论天涯与海角,神州万里同怀抱。"的内涵。

每次看春晚的时候听到那句“祝愿海外华侨和留学生春节快乐”都会激动地喊“就是我们就是我们”。就这么一句话真的让我们这些留学生感到很温暖 感觉祖国想着我们。

还有人说《春节联欢晚会》即使排的再烂,都希望它会永远创办下去,它不仅仅是一台节目了,它是中国人的情怀,代表着万家灯火,是中国人认为拉开过大年的序幕。

多少年来,大家都想在这台晚会开始前能够回到家,20点钟的晚会的开始,预示着春来了,团聚了。

难忘今宵歌曲哪年第一次上的春晚(带有一丝感伤的春晚神曲)(7)

中华民族是个坚忍不屈的民族!2003年的非典我们胜利了,2008年的汶川地震我们挺过来了,贸易战我们愈战愈勇,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我们一定也能能胜利!

“神州万里同怀抱”!

难忘今宵歌曲哪年第一次上的春晚(带有一丝感伤的春晚神曲)(8)

难忘今宵歌曲哪年第一次上的春晚(带有一丝感伤的春晚神曲)(9)

"青山在,人未老,共祝愿,祖国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