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篇十七章(论语中的乐48处)(1)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4、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5、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6、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7、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0、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1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2、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3、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4、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15、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16、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7、“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18、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19、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20、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21、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22、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23、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24、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25、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26、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27、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28、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图片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