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

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一如既往

行走在历史的长河中

探寻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

感受时间里的中国智慧

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一静一动,一蔬一饭

时间带给我们自然的馈赠

也留下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华文明看天下(走进衣食住行里的中华文明)(1)

用时间记录中国智慧

用艺术对话时代记忆

这套《时间里的中国》

可以让孩子们更深入的了解中国

看我们的祖先如何创造璀璨的华夏文明

书写辉煌的中国历史!

中华文明看天下(走进衣食住行里的中华文明)(2)

《民以食为天》

《房屋的建造》

《为了去远方》

《服饰的秘密》

#翻开《服饰的秘密》

你将知道——

中华文明看天下(走进衣食住行里的中华文明)(3)

中国最早的连衣裙是什么?

衣裳衣裳,为何分为上衣下裳?

秦朝兵马俑竟然是五彩斑斓的?

衣服的原料有哪些?

古人怎么给衣服染色?

古代小朋友穿什么?

……

我们常说“衣食住行”,“衣”排在第一位。因为穿衣不仅是为了保暖防晒、遮体避羞等,还具有装饰身体、美化生活,彰显身份地位、民族信仰等作用。因此,服饰成为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中华文明看天下(走进衣食住行里的中华文明)(4)

中国素有“衣冠王国”之称,在中华文明悠悠五千年的历史中,祖先们创造了无数精美的服饰。

中华文明看天下(走进衣食住行里的中华文明)(5)

为什么唐代服饰大胆华丽,而宋代服饰却简朴保守呢?为什么明朝平民女子出嫁时也能用凤冠霞帔来装扮?

中华文明看天下(走进衣食住行里的中华文明)(6)

推开祖先的衣橱,看看里面究竟藏着多少奥秘。

#翻开《民以食为天》

你将知道——

中华文明看天下(走进衣食住行里的中华文明)(7)

我们的祖先吃什么?今天我们吃的粮食、蔬菜和水果又是来自哪里?古人怎么炒菜、喝酒、吃茶?八大菜系是如何形成的?传统节日有哪些特别的美食?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和汉族人有什么不同?

……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美食大国。古人常说“民以食为天”,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吃饭对我们来说是天大的事情。

中华文明看天下(走进衣食住行里的中华文明)(8)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里,对于吃这件事,中国人可是研究得十分透彻。从用来充饥的五谷,到各种各样的面食;从令人垂涎欲滴的肉类,到营养丰富的可口蔬菜,再到各种别具特色的地方菜、小吃、饮品、糕点……

中华文明看天下(走进衣食住行里的中华文明)(9)

中国人研究出的美食可谓数之不尽。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品尝着各种流传下来的经典美食,这些舌尖上的美食,折射出古人的智慧与对味道的追求,也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翻开《房屋的建造》

你将知道——

中华文明看天下(走进衣食住行里的中华文明)(10)

古人最初的房屋长什么样?为什么说良渚古城是“中华第一城”?三国时期最知名的建筑是什么?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唐代木结构建筑是什么?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特有构件斗拱有什么作用?紫禁城的屋顶藏着哪些秘密?

……

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建筑也一直伴随其中。

中华文明看天下(走进衣食住行里的中华文明)(11)

建筑不仅是技术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结合,还是凝固的历史和艺术。从先人最早的山洞、茅草屋,到渐渐成形的院落,再到大型的宫殿、园林、寺院……

中华文明看天下(走进衣食住行里的中华文明)(12)

历经岁月变迁,时间给我们留下无数文化遗产,那些久经风霜、斑驳古老的历史建筑,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在历史的长河里闪耀着光芒。

#翻开《为了去远方》

你将知道——

中华文明看天下(走进衣食住行里的中华文明)(13)

最原始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真正的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为什么说栈道是“绝壁上的史诗”?

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有什么不同?

郑和宝船不沉的秘密是什么?

……

似乎从一开始,出行就刻在了我们人类的基因里。

中华文明看天下(走进衣食住行里的中华文明)(14)

在靠狩猎和采集为生的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靠着双脚去行走。后来,他们学会了利用轮子、驯化牲畜,发现了水的魔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闯出了各种各样的路。

中华文明看天下(走进衣食住行里的中华文明)(15)

从独木舟、马、战车、马车、帆船、栈道、运河,再到今天的火车、轮船、飞机、火箭等,为了商业与文化的交流,古人打通了丝绸之路,郑和带着船队下西洋……

中华文明看天下(走进衣食住行里的中华文明)(16)

我们的祖先一直在怎样走得更远的路上探索,活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人们不断地前行,去探索生命的意义,去探索我们存在的价值。

中华文明看天下(走进衣食住行里的中华文明)(17)

主创团队

主编,史晓雷,科学技术史博士,曾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著有多部科普书籍,在各类期刊、报纸发表多篇科普文章,曾入选中科院科学普及优秀人才计划。

李想,现就职于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博物馆科普青年学者,文博专栏作家,多次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讲解文史知识,曾与上海博物馆、浙江博物馆等10余家博物馆馆长、策展人直播博物馆展览。

韩青宁,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资深童书编辑,创作绘本《袁隆平: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译有《我们都是星尘:卡尔·萨根和宇宙的奥秘》《种豌豆的修士:孟德尔的故事》《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女数学家索菲·姬曼的故事》《勇敢男孩:世界探险秘籍》等10余本科普作品。

唐靖,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策划、编辑畅销原创绘本“‘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丛书”,获得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金奖等荣誉,出版原创绘本《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袁隆平的故事》,翻译出版有《看不见的旅行》《大开眼界:给孩子的食虫植物探险书》等科普童书、绘本20余部。

胡玉婷,资深童书编辑,策划编辑出版童书数十种,所编图书多次入选“中国童书榜”100佳童书等奖项。

插画师,毕贤昊,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多年致力于插图创作,已出版小象科学课系列、冒险小世界系列等插画作品,其插画作品曾获得书籍设计艺术双年展“最美插画”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