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墨家的侠义精神(传承千年的侠义之道)(1)

墨子号

我国首颗墨子号量子卫星自去年八月份升空至今已有十月有余,这颗光量子学实验卫星是以我国古代优秀的科学先贤命名,墨家,这个先秦时期曾与儒家并论的显学学派,在历经两千余年的沉寂才又引起世人的关注,在那个年代,与道家,也成分庭抗礼之势,所谓天下之学,不归杨则归墨,讲的就是这种情形。

可是,先秦时期如此重要的一个学术流派,中经秦汉的转换,至汉初,却突然消失了。司马公在写史记时,对墨家已不甚了了、笔墨甚寥,而以后则更少有人提及。人们只知其大概,对这一学派的真实情况,却少有了解。直到两千年后,清人在整理《道藏》时,才发现被误收入其中的墨子书,这才有了乾、嘉以来墨学研究的兴起。现在想来,还真该感谢那位粗心的《道藏》编撰者,正是他的误收,这一珍贵的历史典籍才得以保存,为后人们留下了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

基于现存的史料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墨家形象,这是一个有领袖、有学说、有组织的学派,他们有崇高的社会理想与强烈的社会实践情神。墨者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己,把维护公理与道义看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还有,他们大多是有知识的劳动者。正是这种对理想的坚持与执着,墨者们具有一种勇敢的精神,为了公理与道义,他们可以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的生命。西汉初年的陆贾说:墨门多勇士。《淮南子》书则说,墨家中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这些,都是对墨家献身精神的真实记载。而墨家对于社会实践的参与,又多以有组织的群体形式出现,于是这种献身精神,便很容易表现为一种集体行为。

我们今天很多人读书,读了一个道理,觉得很伟大,却从来不想这种道理怎么可能实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哇,好伟大!大家都该天下为公,甚至于去学习先贤修身齐家治国然后平天下,可有几人真正落到了实处?把我们的财产交出来与是人共享?摩顶放踵以利天下,兼相爱,交相利,嗯,好伟大。可怎么实行?靠宣讲和谐社会如何好吗?墨家之所以牛,不在于他们敢说,而在于他们敢做。

这有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墨家敢讲“非攻”,因为他们自己就有“非攻”的本事。据《吕氏春秋》记载,墨家巨子孟胜为楚国阳城君守封,他与弟子一百八十三人无一后退,全部战死!在当时的纷乱之世,这样的事件,于墨家想非一端。再看著名的墨子止楚攻宋。墨子反对战争而止楚攻宋,是作了两手准备的,一方面,他千里迢迢只身赴楚以止楚,另一方面,则派禽滑厘等三百弟子助宋守城以防不测。好在墨子止楚止住了,若楚王好说歹说不听呢?以楚之强而宋之弱,一旦楚王加兵於宋,不仅宋国难保,墨子与三百弟子的命运也很难说了。以墨家宁死不屈、义无反顾的精神推想,他们不会有一人退却,宁可死。墨家有多少弟子呢?

为什么叫墨家的侠义精神(传承千年的侠义之道)(2)

田横与五百壮士

想起秦汉之际的田横。齐人田横,当初与刘、项同时起兵反秦,数年后,刘邦称帝而田横与五百壮士败亡海岛上。刘邦为长远计,派使者软硬兼施以召横,田横不得已,与二门客随使赴洛阳。走到离洛阳三十里的地方,田横对两位门客说:当初我与刘邦同时起兵,而今一为天子,一为亡虏,我深以为耻。刘邦其实是想看看我的面容,烦劳二位将我的首级献给刘邦。于是自杀。二门客如诺,献田横首于刘邦。刘邦大为叹息,于是以王礼葬田横并拜其二门客为都尉。葬毕,二门客在田横墓侧自掘坑,然后双双自杀。刘邦更为惊叹,派使者赴海岛召五百壮士欲加重用。而海岛上的五百壮士从使者口中得知田横已死的消息后,无一奉召,他们采取了另外一种回答刘邦、回应田横的方式---全部自杀!

那么,田横是墨家后人吗?田横是巨子而五百壮士是墨者吗?如果不是,他们那种重义轻生、慷慨赴死的精神与行事,与墨家何其相似!如果是呢?他们大概便是一群最后的墨者吧。

墨家制度影响了中国历史,但为什么大家都不知道那是墨家制度呢?因为它的内核完全被商鞅吸收了。或者换种说法,商鞅只不过是在更大范围内复制墨家的组织技术,并将其从军事应用到政治而已。商鞅变法的内容很多,有一些是跟政治斗争相关的,比如废除旧世卿世禄制,革除残存的戎狄风俗等等;有一些是别国已经实行了的,比如推广县制、废除井田等等。但学界一般认为,他最大的成绩在于推行户籍制和什伍连坐制,大大强化了国家对民众的控制,打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兵农合一制度。《商君书》跟《墨子》在技术细节上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我们习惯了秦国强大是采取法家学说的说法,但实际上,战国时代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法家”。儒家和墨家都是明确传承的,但法家则是一个汉代知识分子总结出的派别,其内部分化很大。比如管仲也是法家,却被孔子夸过;子产也算法家,但改革力度很弱;吴起、李悝也被算进去,就因为他们改革了。商鞅以技术性问题为主,韩非以权谋术为主,都被归成法家,实际上,当时人并不这么看。他们更习惯用“申(不害)、商(鞅)之术”这种说法,来指代一系列增强中央集权的政策。如果不把商鞅看作是一个脉法家络里的学徒(实际上,根本不存在这个脉络),而是看作一个有志于富国强兵的个人,那么,他从墨家制度里汲取优秀成分,推广实施,也就自然而然了。

崇高的理想为其目标,严格的组织为其规范,甘愿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这便是墨家的总体特征。当他们以集体的、群体的方式参与社会变革与实践时,他们能显示出一种力量。然而,悲剧性的结果可能恰好也就在其中:当这个群体遭受强力打击时,以他们对正义与理想的执着,以他们宁可死而决不后退的精神,其结果,便不是土崩瓦解而只能是寸草无生了。土崩瓦解尚可收拾,寸草无生则无以为继了。

为什么叫墨家的侠义精神(传承千年的侠义之道)(3)

秦汉交替之际,湮灭了太多故事。先秦墨家作为一个学术流派突然消失了,但他们的精神与行为风格却并没消失。司马迁在史记中所写的《游侠列传》,游侠们那种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诚、赴人之危厄、救人之急难等精神与行事,不就像是墨家中人吗?只是他们的名称已不再是墨家或墨者,而是被称作——游侠。当今社会缺少的不正是这类人和这类群体吗。对于墨子,胡适曾今这样说过:“墨子也许是中国出现过的最伟大的人物,是伟大的科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在整个中国思想史上,为中国贡献了逻辑方法的最系统的发达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