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了错,要不要惩罚?

答案是:要。

「只是说教的话,孩子根本不长记性啊!」

但惩罚不是目的,孩子们需要规则,也需要尊重。

作为两个娃的爸爸,萌医生非常理解,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真的想要打骂孩子,只是想要制止他们的错误行为。

不过,一旦这种惩罚失了度,也就跟马戏团里驯小兽无异了。

所以,今天我简单整理了一个「 55 惩罚表」,想跟大家分享一些自己习得的经验,也欢迎有兴趣的妈妈们留言探讨~

有效的管教方式会有益孩子一生(家长必看的正面管教手册)(1)

说实话,熊孩子这事估计和遗传没啥关系,如果你见过维纳斯面目狰狞地花式暴揍丘比特,你就知道这是一件让全世界人都头疼的事情。

我们家两个小家伙也是,平时可爱起来是真讨人喜欢,熊起来,也是半点不含糊!

这不,现在兄妹俩前一分钟还相亲相爱——小团子给小圆子当马骑,小圆子各种最爱哥哥了;后一分钟就能互相翻脸,你抢我玩具、我踢你一脚屁股……

在大人的通识里,小孩子犯了错是要接受惩罚的,长长记性,避免再犯。

确实,一定程度上,惩罚可以让孩子们辨是非,懂规矩,了解一件事情的界限;可以促进正视错误、改过自省;可以警戒起到一般教育方法达不到的效果,也能够降低孩子问题行为的发生,是一种有效的约束机制。

而小朋友们也需要通过「犯错」来成长,适当的「惩罚」可以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

所以「惩罚」是必要的。

但「惩罚」≠ 体罚。

有效的管教方式会有益孩子一生(家长必看的正面管教手册)(2)

1999 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对儿童虐待的定义,它包括在一种责任、信任或有影响力的亲密关系中的各种身体和(或)情感虐待、性虐待、忽视、疏忽、商业或其他剥削,这给儿童健康、生存、发展或尊严造成了实际伤害或潜在伤害。

简单来说,家庭暴力的本质就是虐待,无论是肢体暴力还是冷暴力。

❌ 打一顿

熊孩子不听话,打一顿就好了?

萌医生还是想强调一下,所有的体罚都是错误的。

有效的管教方式会有益孩子一生(家长必看的正面管教手册)(3)

早在 1989 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就制定了关于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儿童的教育方案,并呼吁所有成员国禁止对儿童进行体罚。

1998 年,美国儿科学会 AAP 主张父母通过「打屁股」以外的方式来约束孩子。

同年,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发起「国际不打小孩日 International Spank-Out Day 」(每年的 4 月 30 日),呼吁全社会重视儿童权利。

在《全面制止儿童体罚全球倡议》中明确表示,对孩子的体罚包括「任何导致某种程度的疼痛或不适的物理惩罚」。

所以,打孩子这事,不仅无用,而且无知。

事实上,非常多的研究文献表明,体罚带来的负面影响,要远大于它正面的意义。

有研究显示,小朋友在经历过体罚之后短短的 10 分钟里,就继续了相同的问题行为。打一顿能带来的效果,微乎其微。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人类发展学教授 Elizabeth Gershoff 的研究小组,在对十多个国家 69 项关注体罚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后发现,体罚发生的频率同孩子的消极行为之间存在着「剂量反应效应」。

也就是说,体罚越多,反作用可能越大(报复、争论、恶意挑衅、拒绝规则)

有效的管教方式会有益孩子一生(家长必看的正面管教手册)(4)

此外,一项包括了 5000 多名儿童的出生队列随访观察指出,3 岁时经常(频次大于 2 次/月)受体罚的孩子,在5岁时会更有攻击性,同时,学习能力也更差。

无独有偶,美国儿科学会 AAP 也曾指出,体罚不仅会增加孩子受伤的风险,也会影响他们的大脑发育。

特别是长期 / 反复接受体罚的孩子,其大脑额叶绘制体积和表现会比普通人弱很多,智力发展可能受限。

一句话,暴力是最无用的教育,伤害的不只是孩子,还有孩子的未来。

有效的管教方式会有益孩子一生(家长必看的正面管教手册)(5)

❌ 大声斥责

讲真,除了体罚,责骂可以说是另一个最糟糕的惩罚方法。很多家长也许觉得有效,但是这种惩罚,最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给孩子造成不可治愈的心理创伤。

大声斥责,尤其是当众斥责,杀伤力最大,轻松就能击溃孩子的自尊。

有效的管教方式会有益孩子一生(家长必看的正面管教手册)(6)

每个人都有自尊,哪怕是一两岁的小孩。自尊心的形成没有一个确定的界限,可从婴儿期开始,直到成年,这中间自尊意识都是动态发展的。

妈妈们平时只要注意观察,很容易就能注意到,孩子虽小,但却是很好面子的。

举个很常见的例子,我们会在亲戚朋友之间,大声讨论小朋友尿床的事情,并以此为乐。然而只需要看一眼孩子的脸色就知道,他们正为此感到非常羞愧。

所以,不要总觉得宝宝还很小,就认为他没有自尊心,当众斥责会极大伤害到他,甚至杀死自尊,而这种心理创伤,可能是毁灭性的。

有效的管教方式会有益孩子一生(家长必看的正面管教手册)(7)

2013 年美国匹兹堡大学一项青少年研究显示,如果父母用吼叫甚至侮辱的方式来约束孩子,那么他们出现行为失当和抑郁症状的概率更大。

2019 年 5 月,《柳叶刀精神病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强调,童年创伤与大脑岛叶皮层(有助于调节情绪和自我意识)表面积的减少有关,可能会改变大脑结构,可能使临床抑郁症加重和反复发作。

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发现,有童年创伤经历且患有分离型 PTSD 的女性,其皮质醇、催产素水平都有明显的变化,体压反应系统功能弱化,抗压能力被削弱,患 PTSD 风险更大。

美国疾控中心发布了一项来自 25 个州超过 14.4 万名成年人的调查数据报告,报告显示,童年创伤在人的一生中都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同样调研发现,童年创伤积累的越多,患上多种心理精神、心血管疾病的可能就越大。

这些研究都很好地证明了两件事,其一,童年创伤非常普遍,不健康的家庭教育,比我们想象中更可怕。其二,童年创伤与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思议联系。

所以,分享一个我自己的经验,在快要失控大声斥责之前,不妨提醒咱们自己先闭会儿嘴~

❌ 关小黑屋(关门外)

我曾经在知乎上看过这个词条,里面有一句话印象深刻:把犯了错的孩子关进小黑屋,你可能教会了他规则,但肯定打破了安全感,剥夺了他独自对抗这个世界的勇气。

讲真,关小黑屋这种行为,不仅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制造更大的问题。

有效的管教方式会有益孩子一生(家长必看的正面管教手册)(8)

安全感是人类最底层、最基本的诉求,0~3 岁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黄金期。3 岁之前,他们都在本能地探索这个世界的安全边界,原生家庭和爱是这种安全感的核心来源。

而「小黑屋」则代表的是黑暗、恐惧、被抛弃,把孩子关进小黑屋这件事,无疑是在破坏他们安全感的建立,降低对爸爸妈妈的信任度,给他们造成了爸爸妈妈是不可靠有威胁的印象,这一切都在严重伤害着亲子关系。

至于寄望孩子能够在一个被威胁的环境里自己认识到错误,也是无稽之谈。小朋友们更多时候是迫于当下的危险,意识到不认错就会被抛弃而做出的表面妥协,建立规则什么的,还是算了。

⚠️特别提醒下,长期处于这种应激状态的孩子,很容易在以后的生活中形成自闭、或者讨好型人格,而对某些患有幽闭症的孩子来说,这种经历也许就是他他一生的噩梦。

至于把孩子关在门外,本质上来说,同关进「小黑屋」没什么区别,同样是以「抛弃」作为威胁,这种极度的不安全感,也会极大的破坏孩子对你的信任。

❌ 情绪式惩罚

其实很好理解,举个例子,有的家长会在心情很坏的时候,莫名冲正在玩游戏的孩子发火,并且没收孩子的游戏装备。但如果隔天他心情还不错,也许他会陪着孩子一起玩。

有效的管教方式会有益孩子一生(家长必看的正面管教手册)(9)

大人的言行不一,孩子对规则理解自然也发生了扭曲,他们看见的不是内心的秩序,而是爸爸妈妈的心情。

这种错误的认知,会像一颗坏种子一样埋在他们的心底,会在以后的某一天,突然腐朽掉孩子脆弱的三观。

❌ 比较、诉苦

这就很好理解啦,也是大多数的爸爸妈妈,甚至是我自己下意识会有的错误行为。

所有人都知道,比较是不对的也是不幸的,而诉苦则是以受害者的立场对孩子表达攻击,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不用说,懂得都懂。

对于这种情况,我建议大家人手一本五味太郎,特别推荐「孩子没问题,大人有问题」(不团,但是很推荐,超级有意思),看绘本大师在线怼人,专治爸妈的人间不清醒!

部分目录一览

✔总是心神不定的大人

✔早已筋疲力尽的大人

✔总是试图考验孩子的大人

✔就是喜欢义务和服从的大人

✔任何时候都不懂装懂的大人

✔喜欢贬低他人,保持优越感的大人

✔总是坐立不安,在意世俗眼光的大人

✔本应引导,却喜欢教导的大人

总之,永远不要为一个「教训」,做了「欺负」孩子的事。

一个孩子应该经历不当行为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到错误的惩罚。

有效的管教方式会有益孩子一生(家长必看的正面管教手册)(10)

在我看来,最好的「惩罚」就是重视感受,但不溺爱。

✔TIME-OUT

TIME-OUT 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源自比赛中的「暂停」✋,是指当孩子出现严重错误或者处于情绪爆发的状态是,将孩子从当时环境中隔离出来,换到一个相对不难么娱乐的环境,冷静一下思考自己的错误。

这也是目前很多儿科医生都比较推崇的纪律养成方式~

⚠️注意,这个相对安静的新环境绝对不是指上面的「小黑屋」‼️可以把它理解成惩罚角、宣泄角。

有效的管教方式会有益孩子一生(家长必看的正面管教手册)(11)

从实操上来说,TIME-OUT 要求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约定相关的规则并遵守,明确如果出现违反约定的行为,会有怎么样的处罚,主动避免小朋友们因为害怕未知处罚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情况。

同样的,对于不在规则内的事情,爸爸妈妈也不能因为孩子犯错而随意修改,可以完善,但不能破坏,保证一个相对公平很重要。

从对象上来看,Time Out 对 2~5 岁的孩子有显著效果。一般我们认为,孩子从 2 岁开始就有对错、奖惩的概念了。

从地点上来看,Time Out 绝对不是小黑屋、厕所、门外、寒暑天气的户外,它要求是一个舒适、安静、简单、甚至是孩子熟悉的角落。

从时间上来看,Time Out 的处罚时间通常和年龄成正比,一岁 1 分钟,两岁 2 分钟...重要的不是时间,是孩子对错误的认知。

这也是萌医生家经常会采用的一种家庭纠正方式,我也会给家里的「思过角」配置一些纸笔书画什么的,供小家伙们宣泄哦!

✔ 没收心爱的物品或收回某项权利

Kristina Kuzmic 有一句话我觉得很棒,如果我的孩子任何时候都喜欢我,那我的家教是失败的!

对孩子来说,爸爸妈妈的爱不可能让他们永远满意,比如,没收他们玩具的时候,暂时剥夺他们看动画片权利的时候哈哈~

但是没关系,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小朋友们知道,做错事是要付出代价的,有一些不正确的「得到」,就必然有一些「失去」。真正的爱应该是要让他们成为健康又有责任的人。

✔ 小事不怕麻烦 大事自然不来

其实我们日常生活里,会有很多很多的小摩擦,爸爸妈妈如果只盯着那些「大麻烦」,那真的太可惜了!

「他还是小孩子」

「没关系,奶奶不疼」

「他不是故意推 ta 的」

「他想玩一下而已」

越是小的细节,越是不能放过。告诉他们这种行为不可以,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把每一次的小错误,都当成一个纠正的机会,能够让他们自己有建立规则的意识,自然会少更大的麻烦。

另外,还有一句话,发火不教育,教育不发火,这是最重要的。

有效的管教方式会有益孩子一生(家长必看的正面管教手册)(12)

✔ 让孩子主动承担后果

行重于言。

事实上,即使没有大吼大叫,只要在处理后果的时候,让孩子也参与进来,什么是责任,他们自然就明白了。

比如孩子涂鸦了隔壁的门窗,别忘了叫上他们一起打扫「战场」,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别人,恰当的内疚感有利于「三观」发展~

只有和孩子一起执行规则,规则才能被真正理解。

✔ 实行奖励制度

健康的纪律形式,是专注在那些正确的行为上,而不是错误的。

奖励孩子的好习惯、正确的行为绝对是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一个⭐️贴纸、一个愿望就能让他们有足够的动力去主动规范自己。

有效的管教方式会有益孩子一生(家长必看的正面管教手册)(13)

但是奖励制度也有 BUG,它更适用于具体的行为、习惯,像日常献爱心可不是简单套用就算完的,凡事先问奖励这种情况,会大大削弱孩子的内驱力哦!所以妈妈们记得慎用~

✔ 「区别」对待每个孩子

特别提醒送给跟萌医生一样,有不止一个小朋友的家长。相信我,给每个孩子设立不同的奖惩会更有效。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偏好,他们的「脚后跟」也不一样~

有效的管教方式会有益孩子一生(家长必看的正面管教手册)(14)

统一的奖惩虽然容易,但是不具针对性,定制奖惩很费脑子,但也很重要哦!

孩子犯了错,要不要惩罚?

答案是:要。

「只是说教的话,孩子根本不长记性啊!」

但惩罚不是目的,孩子们需要规则,也需要尊重。

作为两个娃的爸爸,萌医生非常理解,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真的想要打骂孩子,只是想要制止他们的错误行为。

不过,一旦这种惩罚失了度,也就跟马戏团里驯小兽无异了。

所以,今天我简单整理了一个「 55 惩罚表」,想跟大家分享一些自己习得的经验,也欢迎有兴趣的妈妈们留言探讨~

有效的管教方式会有益孩子一生(家长必看的正面管教手册)(15)

说实话,熊孩子这事估计和遗传没啥关系,如果你见过维纳斯面目狰狞地花式暴揍丘比特,你就知道这是一件让全世界人都头疼的事情。

我们家两个小家伙也是,平时可爱起来是真讨人喜欢,熊起来,也是半点不含糊!

这不,现在兄妹俩前一分钟还相亲相爱——小团子给小圆子当马骑,小圆子各种最爱哥哥了;后一分钟就能互相翻脸,你抢我玩具、我踢你一脚屁股……

在大人的通识里,小孩子犯了错是要接受惩罚的,长长记性,避免再犯。

确实,一定程度上,惩罚可以让孩子们辨是非,懂规矩,了解一件事情的界限;可以促进正视错误、改过自省;可以警戒起到一般教育方法达不到的效果,也能够降低孩子问题行为的发生,是一种有效的约束机制。

而小朋友们也需要通过「犯错」来成长,适当的「惩罚」可以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

所以「惩罚」是必要的。

但「惩罚」≠ 体罚。

有效的管教方式会有益孩子一生(家长必看的正面管教手册)(16)

1999 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对儿童虐待的定义,它包括在一种责任、信任或有影响力的亲密关系中的各种身体和(或)情感虐待、性虐待、忽视、疏忽、商业或其他剥削,这给儿童健康、生存、发展或尊严造成了实际伤害或潜在伤害。

简单来说,家庭暴力的本质就是虐待,无论是肢体暴力还是冷暴力。

❌ 打一顿

熊孩子不听话,打一顿就好了?

萌医生还是想强调一下,所有的体罚都是错误的。

有效的管教方式会有益孩子一生(家长必看的正面管教手册)(17)

早在 1989 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就制定了关于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儿童的教育方案,并呼吁所有成员国禁止对儿童进行体罚。

1998 年,美国儿科学会 AAP 主张父母通过「打屁股」以外的方式来约束孩子。

同年,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发起「国际不打小孩日 International Spank-Out Day 」(每年的 4 月 30 日),呼吁全社会重视儿童权利。

在《全面制止儿童体罚全球倡议》中明确表示,对孩子的体罚包括「任何导致某种程度的疼痛或不适的物理惩罚」。

所以,打孩子这事,不仅无用,而且无知。

事实上,非常多的研究文献表明,体罚带来的负面影响,要远大于它正面的意义。

有研究显示,小朋友在经历过体罚之后短短的 10 分钟里,就继续了相同的问题行为。打一顿能带来的效果,微乎其微。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人类发展学教授 Elizabeth Gershoff 的研究小组,在对十多个国家 69 项关注体罚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后发现,体罚发生的频率同孩子的消极行为之间存在着「剂量反应效应」。

也就是说,体罚越多,反作用可能越大(报复、争论、恶意挑衅、拒绝规则)

有效的管教方式会有益孩子一生(家长必看的正面管教手册)(18)

此外,一项包括了 5000 多名儿童的出生队列随访观察指出,3 岁时经常(频次大于 2 次/月)受体罚的孩子,在5岁时会更有攻击性,同时,学习能力也更差。

无独有偶,美国儿科学会 AAP 也曾指出,体罚不仅会增加孩子受伤的风险,也会影响他们的大脑发育。

特别是长期 / 反复接受体罚的孩子,其大脑额叶绘制体积和表现会比普通人弱很多,智力发展可能受限。

一句话,暴力是最无用的教育,伤害的不只是孩子,还有孩子的未来。

有效的管教方式会有益孩子一生(家长必看的正面管教手册)(19)

❌ 大声斥责

讲真,除了体罚,责骂可以说是另一个最糟糕的惩罚方法。很多家长也许觉得有效,但是这种惩罚,最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给孩子造成不可治愈的心理创伤。

大声斥责,尤其是当众斥责,杀伤力最大,轻松就能击溃孩子的自尊。

有效的管教方式会有益孩子一生(家长必看的正面管教手册)(20)

每个人都有自尊,哪怕是一两岁的小孩。自尊心的形成没有一个确定的界限,可从婴儿期开始,直到成年,这中间自尊意识都是动态发展的。

妈妈们平时只要注意观察,很容易就能注意到,孩子虽小,但却是很好面子的。

举个很常见的例子,我们会在亲戚朋友之间,大声讨论小朋友尿床的事情,并以此为乐。然而只需要看一眼孩子的脸色就知道,他们正为此感到非常羞愧。

所以,不要总觉得宝宝还很小,就认为他没有自尊心,当众斥责会极大伤害到他,甚至杀死自尊,而这种心理创伤,可能是毁灭性的。

有效的管教方式会有益孩子一生(家长必看的正面管教手册)(21)

2013 年美国匹兹堡大学一项青少年研究显示,如果父母用吼叫甚至侮辱的方式来约束孩子,那么他们出现行为失当和抑郁症状的概率更大。

2019 年 5 月,《柳叶刀精神病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强调,童年创伤与大脑岛叶皮层(有助于调节情绪和自我意识)表面积的减少有关,可能会改变大脑结构,可能使临床抑郁症加重和反复发作。

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发现,有童年创伤经历且患有分离型 PTSD 的女性,其皮质醇、催产素水平都有明显的变化,体压反应系统功能弱化,抗压能力被削弱,患 PTSD 风险更大。

美国疾控中心发布了一项来自 25 个州超过 14.4 万名成年人的调查数据报告,报告显示,童年创伤在人的一生中都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同样调研发现,童年创伤积累的越多,患上多种心理精神、心血管疾病的可能就越大。

这些研究都很好地证明了两件事,其一,童年创伤非常普遍,不健康的家庭教育,比我们想象中更可怕。其二,童年创伤与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思议联系。

所以,分享一个我自己的经验,在快要失控大声斥责之前,不妨提醒咱们自己先闭会儿嘴~

❌ 关小黑屋(关门外)

我曾经在知乎上看过这个词条,里面有一句话印象深刻:把犯了错的孩子关进小黑屋,你可能教会了他规则,但肯定打破了安全感,剥夺了他独自对抗这个世界的勇气。

讲真,关小黑屋这种行为,不仅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制造更大的问题。

有效的管教方式会有益孩子一生(家长必看的正面管教手册)(22)

安全感是人类最底层、最基本的诉求,0~3 岁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黄金期。3 岁之前,他们都在本能地探索这个世界的安全边界,原生家庭和爱是这种安全感的核心来源。

而「小黑屋」则代表的是黑暗、恐惧、被抛弃,把孩子关进小黑屋这件事,无疑是在破坏他们安全感的建立,降低对爸爸妈妈的信任度,给他们造成了爸爸妈妈是不可靠有威胁的印象,这一切都在严重伤害着亲子关系。

至于寄望孩子能够在一个被威胁的环境里自己认识到错误,也是无稽之谈。小朋友们更多时候是迫于当下的危险,意识到不认错就会被抛弃而做出的表面妥协,建立规则什么的,还是算了。

⚠️特别提醒下,长期处于这种应激状态的孩子,很容易在以后的生活中形成自闭、或者讨好型人格,而对某些患有幽闭症的孩子来说,这种经历也许就是他他一生的噩梦。

至于把孩子关在门外,本质上来说,同关进「小黑屋」没什么区别,同样是以「抛弃」作为威胁,这种极度的不安全感,也会极大的破坏孩子对你的信任。

❌ 情绪式惩罚

其实很好理解,举个例子,有的家长会在心情很坏的时候,莫名冲正在玩游戏的孩子发火,并且没收孩子的游戏装备。但如果隔天他心情还不错,也许他会陪着孩子一起玩。

有效的管教方式会有益孩子一生(家长必看的正面管教手册)(23)

大人的言行不一,孩子对规则理解自然也发生了扭曲,他们看见的不是内心的秩序,而是爸爸妈妈的心情。

这种错误的认知,会像一颗坏种子一样埋在他们的心底,会在以后的某一天,突然腐朽掉孩子脆弱的三观。

❌ 比较、诉苦

这就很好理解啦,也是大多数的爸爸妈妈,甚至是我自己下意识会有的错误行为。

所有人都知道,比较是不对的也是不幸的,而诉苦则是以受害者的立场对孩子表达攻击,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不用说,懂得都懂。

对于这种情况,我建议大家人手一本五味太郎,特别推荐「孩子没问题,大人有问题」(不团,但是很推荐,超级有意思),看绘本大师在线怼人,专治爸妈的人间不清醒!

部分目录一览

✔总是心神不定的大人

✔早已筋疲力尽的大人

✔总是试图考验孩子的大人

✔就是喜欢义务和服从的大人

✔任何时候都不懂装懂的大人

✔喜欢贬低他人,保持优越感的大人

✔总是坐立不安,在意世俗眼光的大人

✔本应引导,却喜欢教导的大人

总之,永远不要为一个「教训」,做了「欺负」孩子的事。

一个孩子应该经历不当行为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到错误的惩罚。

有效的管教方式会有益孩子一生(家长必看的正面管教手册)(24)

在我看来,最好的「惩罚」就是重视感受,但不溺爱。

✔TIME-OUT

TIME-OUT 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源自比赛中的「暂停」✋,是指当孩子出现严重错误或者处于情绪爆发的状态是,将孩子从当时环境中隔离出来,换到一个相对不难么娱乐的环境,冷静一下思考自己的错误。

这也是目前很多儿科医生都比较推崇的纪律养成方式~

⚠️注意,这个相对安静的新环境绝对不是指上面的「小黑屋」‼️可以把它理解成惩罚角、宣泄角。

有效的管教方式会有益孩子一生(家长必看的正面管教手册)(25)

从实操上来说,TIME-OUT 要求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约定相关的规则并遵守,明确如果出现违反约定的行为,会有怎么样的处罚,主动避免小朋友们因为害怕未知处罚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情况。

同样的,对于不在规则内的事情,爸爸妈妈也不能因为孩子犯错而随意修改,可以完善,但不能破坏,保证一个相对公平很重要。

从对象上来看,Time Out 对 2~5 岁的孩子有显著效果。一般我们认为,孩子从 2 岁开始就有对错、奖惩的概念了。

从地点上来看,Time Out 绝对不是小黑屋、厕所、门外、寒暑天气的户外,它要求是一个舒适、安静、简单、甚至是孩子熟悉的角落。

从时间上来看,Time Out 的处罚时间通常和年龄成正比,一岁 1 分钟,两岁 2 分钟...重要的不是时间,是孩子对错误的认知。

这也是萌医生家经常会采用的一种家庭纠正方式,我也会给家里的「思过角」配置一些纸笔书画什么的,供小家伙们宣泄哦!

✔ 没收心爱的物品或收回某项权利

Kristina Kuzmic 有一句话我觉得很棒,如果我的孩子任何时候都喜欢我,那我的家教是失败的!

对孩子来说,爸爸妈妈的爱不可能让他们永远满意,比如,没收他们玩具的时候,暂时剥夺他们看动画片权利的时候哈哈~

但是没关系,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小朋友们知道,做错事是要付出代价的,有一些不正确的「得到」,就必然有一些「失去」。真正的爱应该是要让他们成为健康又有责任的人。

✔ 小事不怕麻烦 大事自然不来

其实我们日常生活里,会有很多很多的小摩擦,爸爸妈妈如果只盯着那些「大麻烦」,那真的太可惜了!

「他还是小孩子」

「没关系,奶奶不疼」

「他不是故意推 ta 的」

「他想玩一下而已」

越是小的细节,越是不能放过。告诉他们这种行为不可以,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把每一次的小错误,都当成一个纠正的机会,能够让他们自己有建立规则的意识,自然会少更大的麻烦。

另外,还有一句话,发火不教育,教育不发火,这是最重要的。

有效的管教方式会有益孩子一生(家长必看的正面管教手册)(26)

✔ 让孩子主动承担后果

行重于言。

事实上,即使没有大吼大叫,只要在处理后果的时候,让孩子也参与进来,什么是责任,他们自然就明白了。

比如孩子涂鸦了隔壁的门窗,别忘了叫上他们一起打扫「战场」,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别人,恰当的内疚感有利于「三观」发展~

只有和孩子一起执行规则,规则才能被真正理解。

✔ 实行奖励制度

健康的纪律形式,是专注在那些正确的行为上,而不是错误的。

奖励孩子的好习惯、正确的行为绝对是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一个⭐️贴纸、一个愿望就能让他们有足够的动力去主动规范自己。

有效的管教方式会有益孩子一生(家长必看的正面管教手册)(27)

但是奖励制度也有 BUG,它更适用于具体的行为、习惯,像日常献爱心可不是简单套用就算完的,凡事先问奖励这种情况,会大大削弱孩子的内驱力哦!所以妈妈们记得慎用~

✔ 「区别」对待每个孩子

特别提醒送给跟萌医生一样,有不止一个小朋友的家长。相信我,给每个孩子设立不同的奖惩会更有效。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偏好,他们的「脚后跟」也不一样~

有效的管教方式会有益孩子一生(家长必看的正面管教手册)(28)

统一的奖惩虽然容易,但是不具针对性,定制奖惩很费脑子,但也很重要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