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历史中有一个人物大家都很熟悉,她就是文成公主。史书对文成公主的评价基本都是正面且积极的,历史书中描述文成公主是受唐太宗派遣嫁给了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和平与交流。那么除了这些,对于文成公主我们了解较少,今天我从四个方面给大家呈现一个相对完整的文成公主。

解密文成公主(您还应该了解的历史信息)(1)

松赞干布求亲

一、文成公主是谁?

她到底是谁,什么名字?我们都叫她文成公主,既然是公主,我们可能会理所当然认为文成公主就是皇帝的女儿,可惜,这并不正确。目前的史料能够确定的是文成公主不是太宗皇帝的女儿,她是唐朝皇族成员的女儿,所以她肯定姓李,她的名字和父母都已经无法得知了。因此,我们可以说文成公主是太宗皇帝的亲戚,姓李,具体叫什么我们不清楚。不过小编找到了一条很耐人寻味的历史记载:江夏王李道宗(李渊的堂侄)护送文成公主出嫁,松赞干布前来迎接。松赞干布在李道宗面前非常恭敬,执女婿之礼。那么,我大胆推测,文成公主也许就是李道宗的女儿或者是李道宗的侄女(也就是李渊堂兄弟一脉,不是太宗皇帝一脉)。

解密文成公主(您还应该了解的历史信息)(2)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雕塑

二、文成公主在吐蕃的地位

最近一段时间我在网上阅读了一些文章,它们都提到一件事“文成公主不是正妻,松赞干布的正妻来自尼泊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我翻查了史料,发现这些文章中的说法不太严谨。

松赞干布娶了来自尼泊尔的公主史料依据在哪里?这位来自尼泊尔的公主尺尊公主,这个人物出现在吐蕃地区一些传说和传记类文献。吐蕃(现西藏地区)有这样的传说,观世音菩萨为苦难的人民流下了两滴眼泪,一滴化为尺尊公主,一滴化为文成公主。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传说或者传记具有强烈的神话特性,并不是真实可靠的历史。

吐蕃书籍《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也许,松赞干布在迎娶文成公主之前还有别的女人(松赞干布当时已经25岁了,古代25岁的男子没有妻子说不过去,何况吐蕃国的君主),但文成公主的地位一定不低。

举几个例子。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修建了小昭寺。有人会说,松赞干布为尺尊公主修建了大昭寺,这也是缪传。目前,比较严谨的史料都无法考证尺尊公主这个人物是否真的存在以及是否嫁给了松赞干布,在这样的情况下,认为松赞干布为尺尊公主修建了大昭寺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文成公主不喜欢吐蕃人将脸蛋涂得红红的习惯(非洲还有这种习惯),松赞干布为她全面禁止这个风俗。

由此可见,文成公主在吐蕃的地位还是蛮高的,并不像有些文章所说的只是松赞干布并不太喜欢的小老婆。

解密文成公主(您还应该了解的历史信息)(3)

小昭寺

三、给两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应该来说这次的联姻是很成功的,它的地位远高于汉初的和亲。松赞干布在与唐朝的战争中失利,转而仰慕大唐并最终迎娶了大唐公主,在文成公主下嫁之前,大唐应该比吐蕃更加强大,因此松赞干布对于唐太宗唐高宗的态度相当谦卑,甚至不惜拍马屁“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高丽恃远,弗率于礼,天子自将度辽,隳城陷阵,指日凯旋,虽雁飞于天,无是之速。夫鹅犹雁也,臣谨冶黄金为鹅以献”。唐朝使节王玄策(这也是个猛人)在中天竺被打劫,松赞干布第一时间予以帮助,并借来兵马交与王玄策复仇,王玄策直接把中天竺灭国,俘虏了他们的大王。

这次联姻给了吐蕃和大唐相当难得的边关宁静,吐蕃和大唐交流迅速升温,从中原带去的先进技术改变了吐蕃相对贫瘠落后的局面,促进了两国人民的融合。

解密文成公主(您还应该了解的历史信息)(4)

文成公主雕塑

四、文成公主的结局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没有生下子女(松赞干布一生只有一个儿子,死的比他还早)。34岁的松赞干布早逝,30年后,文成公主去世。

给各位分享一则关于文成公主的小故事。据说当初有很多部落向唐太宗求亲,这些部落纷纷派遣适龄的王子或者朝廷重臣来到长安。太宗皇帝把这些人全部集中起来进行一次考核,通过的就派出公主出嫁。唐太宗给每一位来使发了一只玉蟾蜍,这个玉蟾蜍两耳都有小孔,太宗皇帝要他们用细棉线从左耳穿到右耳。等到大家都动手穿线才发现这个两耳之间小孔是经过多次弯曲才得以相通,可谓九曲十八弯,细线根本无法穿过。正当大家急的满头大汗之际,代表松赞干布前来求亲的吐蕃国相灵机一动,他抓来一只蚂蚁,把细线绑在蚂蚁身上,再将蚂蚁从蟾蜍耳中放入,不断敲击蟾蜍,不一会儿,蚂蚁便从蟾蜍另一耳中爬出,由此成功。

关于文成公主,您还有什么意见和想法都可以在评论区交流评论,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